标题 | 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语言 |
范文 | 宋柳叶 摘 要:艺术创作中形式语言的运用,是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通过各种细节要素的组合构成。服装中的设计细节元素很多,而体现服装造型最重要的细节元素是褶皱。褶皱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服装的整体或各个部位。文章介绍了褶皱的类型,对褶皱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形式语言;褶皱;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177-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服饰要求都呈现多层次化发展。就服装而言,面料是设计的先决条件。设计师所进行的面料设计不再只是面料本身的搭配组合,对面料本身进行二次艺术加工显得尤为必要,而褶皱则是达到其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服装中褶皱不仅以点、线的形式出现,更重要的是它已被作为改变面料肌理、改变面料视觉效果和光感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简约风格的服装可以巧妙地运用变化有序的褶皱来进一步改变面料的原有风格,使原来平淡、光洁的面料质感转化成了一种层次丰富、变化有趣、精细考究的新风格。 一、褶皱的造型特点 褶皱是由面料的褶纹、皱褶、衣裥、波纹等构成的一种装饰线条,从结构形式来看,褶皱与省、分割线的作用相同,是为了余缺处理和塑形而存在的,都具有两重性:一是合身性;二是造型性。但呈现出来的风格却不一样。首先,褶皱具有多层性的立体效果。无论是哪一种褶皱,它们都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其次,褶皱具有运动感。在打褶方式上,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构成形式,同时,褶皱通过特定方向牵制了人体的自然运动,富有秩序的不断变换。第三,褶皱具有装饰性。褶皱的造型会产生立体、肌理和动感,而这些效果是附着在人身上的,因此会使人们产生造型上的视觉效应和丰富的联想。褶皱的造型容易改变人体本身的形态特征,这是褶皱具有装饰性的根源。 二、褶皱的功能语言 服装的装饰性和功能性是服装造型的两大要素。服装中的褶皱是根据人体结构设计的,其外型的变化也促成了运动功能和空间美感的形式。因此,在现代设计风格中,褶皱的疏与密、横与纵、动与静等相互呼应,能完美地改变原有的形态和属性,实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褶皱永远是时尚舞台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随着纺织业的发展,面料对服装流行的影响越来越大,面料的肌理和后处理的改良会使传统的设计手法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经热压处理形成褶裥的面料使褶皱的变化变得更加丰富;用各种丝带、缎带、蕾丝,刺绣、珠绣等工艺手法处理的褶皱则体现出繁复的奢华感。褶皱在服装上的应用使服装的造型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多彩的手段。 三、褶皱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褶皱在服装局部设计中的应用。在许多现代流行服饰中,褶皱艺术常常被做为局部装饰所用。这就是褶皱以点、线形式在服装中的应用。例如,将V领边线加上细褶使领型圆润一些,既优雅大方又不失性感。在U 型领下采用较少的褶皱,表现一种简洁的甜美。胸前极有趣味的抽褶处理不仅能给服装带来凹凸不平的韵律和立体感,还能修饰身材。在裸露较多的吊带衫上采用褶皱,打破一种张扬感,使肩部立体跳跃起来。女装的腰部设计强调收紧效果,追求玲珑的曲线以及婀娜多姿的感觉。细腻均匀的褶裥设计则产生优美的动态感,使服装看起来更丰富。 2.褶皱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褶皱在服装整体设计中的应用要考虑的是整体的着装效果,及褶皱应用体现的服装风格。在整体运用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呼应关系。在利用褶皱设计的现代服装史上,最为闻名的是欧洲的玛丽娅诺佛图尼和日本的三宅一生,前者是古今服装结合的典范,而三宅一生的褶皱则是东西服装结合的亮点。三宅一生以独特的褶皱面料设计而享誉国际时装界。他在把握了褶皱的本质特性的同时,还对东西方服装的构成要素完美结合,创造出了经典的服装杰作,他的褶皱面料改变了人们对时装面料平整光洁的定向思维,使人们从中认识到褶皱面料丰富的肌理效果、生动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独特而现代的风格以及软雕塑般的服装造型能力。此后,褶皱被更多的设计师作为灵感构思的源泉,更巧妙和多样化的设计突出服装的视觉效果和时尚品位,使褶皱的设计与应用在服装造型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結语 服装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向舒适化、高品质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服饰要求都呈现个性化发展。在服装造型和设计中,褶皱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和形式语言,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性和视觉审美性,并由此衍生出了深远的文化艺术内涵,是平面构成与立体造型的结合点,从而达到设计上的特殊性,并富有强烈的个性,对现代服装设计与制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刘晓刚,崔玉梅.基础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苏洁.服装造型语言“褶皱”的形态与构成[J].丝绸,2005(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