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琵琶文曲中关于左手技法吟揉、推拉、绰注技法的运用
范文

    张凌

    

    

    

    摘要:琵琶文曲作为琵琶艺术创作中的珍品,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中国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趣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专业演奏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曲的演奏中,左手演奏技法的运用极为考究,可以说是琵琶文曲行腔作韵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将从左手技法吟揉、推拉、绰注入手,结合自身演奏及教学经验,对其在文曲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琵琶文曲;吟揉;推拉;绰注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94-03?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64

    一、前言

    琵琶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国民族器乐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在其传统曲目中,有“文曲”、“武曲”之分,文曲多以抒情写意为主,由于深受文人文化的影响,因此其作品形态有的篆刻着人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有的描绘出自然界的秀丽景象,有的则表达时代的社会观念、风土人情等。文曲追求质朴、柔美、细腻的意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趣,是琵琶演奏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文曲的代表作品有《月儿高》《陈隋》《飞花点翠》《塞上曲》《平沙落雁》《瀛洲古调》《春江花月夜》等。

    在文曲的演奏中,右手拨弦奏音,以弹挑、轮指等传统技法为主;左手行腔作韵,以吟揉、推拉、绰注、打带等润腔技法为主,二者相互配合演绎出乐曲的“虚实美”和“音韵美”。其中,左手技法的运用极为考究,推多少拉多少,吟的幅度有多大、频率有多快等都会影响乐曲的呈现,是体现演奏者音乐素养的重要标准。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乐语汇中,“韵”之一字可谓此类乐器的精萃,古有“余音绕梁”的说法,即可窥其一般。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弹拨樂器之一,其声音形态以点状音色为主,相较于古筝、中阮而言,琵琶的余音较短,若没有演奏技法的加工,声音则会显得苍白、缺乏表现力,因此相较于其他弹拨乐器而言,吟揉、推拉、绰注等左手技法在琵琶演奏中的运用更显重要,它可以在略延长余音时值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琵琶语汇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吟、揉

    吟、揉是琵琶演奏中左手最常见的技法之一,属于润音技法的一种,常见记谱符号为“”。在演奏时,左肩自然放松,肩部至掌部起支撑作用,左手手指按弦后,将弦贴品左右来回摆动,使弦的张力发生变化,从而使琴弦产生有规律的音高变化,达到波音的效果,起到对余音的润饰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对吟和揉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容易混淆吟和揉的不同之处,在曲目演奏时更是忽视它们的重要作用,导致文曲失去其“韵”味,极大地影响了文曲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那么,吟和揉有什么不同呢?首先,从运动部位看,吟是按音指的基关节、中关节及末关节以屈伸运动相互配合完成的动作,手指屈伸动作的速度决定音波的疏密;揉是以按音指指腹的上偏面触弦,指关节相对稳定,手指与腕部同步进行的动作;其次,从运动轨迹来看,吟是以手指左右运动为主,而揉是以指与腕斜向的上下运动为主;再次,从声音效果看,根据情绪的不同吟可分为先吟和后吟,可用于演奏一般的音波幅度,也可演奏大于小二度的音波幅度,还可奏出有棱角的音波节奏等,表现力十分丰富,而揉因受手部框架与动作方向的制约,演奏出的音波较温和、舒缓,多用在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中。

    吟、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得余音“韵味”十足,它们的常见运用规律如下:

    (一)音乐情绪起伏越大,吟揉幅度越大或频率越快

    古曲《月儿高》是传统琵琶套曲,描写了月升到西沉的自然景象,乐曲气势恢弘,优雅华丽,旋律古朴动人,舞蹈性极强。【玉宇千层】段是一段长轮,旋律优美,有着宏大的宇宙万象之感。在长旋律线条的演奏中,左手揉弦极为重要,揉弦的幅度与旋律的情绪起伏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揉弦,在长旋律线条的演奏中音色会显得格外干涩、缺乏歌唱性和流动感。在谱例中,渐强时揉弦幅度增大,推动情绪发展;渐弱时,揉弦幅度减小,情绪逐渐平稳,根据起伏变化设计揉弦的幅度。见谱例1。

    《塞上曲》是一首有着浓郁闺怨气息的琵琶作品,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出其内心幽怨哀伤之情。谱例中的几个do,下方有连续的吟弦记号,这个音的音响呈现与作品的情绪密切相关:首先,此处吟音音波较陡,频率较快,能很好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郁闷、纠结之情。其次,此处是用食指演奏此吟弦,在食指吟弦中,指腹的上偏面触弦按音,小关节弯曲,手腕略压低,小鱼际肌可落于琴侧,给指尖助力,将弦紧紧贴品,用小关节的大幅度屈伸进行吟的动作,其他关节配合进行,演奏出无奈且揪心的效果。此种方式在文曲中常用于演奏音波较陡、频率较快的吟音,有时还会用到中指、无名指进行这种音波的演奏。如果用中指演奏,小关节需隆起,以小关节的屈伸运动为主,其他关节配合。如果用无名指演奏时,手腕同样略下压,可置于琴侧,此时常有两种方式进行吟弦,一种是以手指小关节的屈伸为主,另一种是以手指中关节的屈伸为主。若以手指小关节屈伸为主,方法同谱例中的do;若以中关节屈伸为主,则小关节内折,利用中关节的大幅度、快频率屈伸进行吟的动作。见谱例2。

    由此可见,音乐情绪起伏越大时,吟揉采用幅度越大或频率越快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表现出乐句的韵律感

    《陈隋》是一首典型的具有闺怨气息的琵琶文曲,表现的是深宫女性孤寂苦楚之情。曲调幽缓流畅,有起有落,呈现出深宫女性有挣扎也有无奈的内心世界。谱例中最后一个音do后有三个斜上的箭头,表示吟弦三次。在此类用法中,按音指的主要运动关节的屈伸控制吟弦的速度和频率。谱例中食指为按音指,用指腹偏上方触弦按音,小关节的为主要运动关节;若无名指为按音指,用指腹正前方触弦按音,小关节内折,中关节为主要运动关节。吟弦速度与乐句律动一致,展现出“一唱三叹”的感慨。见谱例3。

    此处,吟弦音波带有棱角,表现出了乐句的韵律感。

    (三)对余音的润饰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写景的文曲,曲调舒缓优美,描绘出一幅清丽动人的良辰美景,创造了一种深沉、宁静的境界。谱例中泛音la后标识“共”,表示泛音后在按音re的位置进行吟弦,即在三弦一品的泛音后用小指按一弦六品进行吟弦动作,使泛音的余音有音波,随着吟弦的幅度逐渐减小、频率逐渐放慢,音波变缓,趋于平静,段落结束。此处的吟弦起到润饰余音的作用。这种作用的运用在文曲中十分常见,普遍出现在长音后或乐句、乐段结束处。见谱例4。

    三、推、拉

    推、拉是腔韵技巧中最常用、最基础的技术方式,记号为“”。腔韵的技术形式是采用以音与音之间的过程为表现空间,通过手指对弦体张力变化的控制,幻化出丰富的行腔归韵形式。推与拉是一对左右方向运动的动作,具有对应性和对称性。推是按音指前伸、关节向里,带弦贴品向右进行移动的动作;拉则是按音指内屈、关节隆起,带弦贴品向左进行移动的动作。

    推、拉在谱中有明确标识,按照谱面的音高进行即可。它们的常见运用如下:

    体现乐曲的韵律:

    在谱例5中,《飞花点翠》描绘了霜寒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松柏青翠傲飛雪的清雅、高洁的意境,具有江南音乐的风格,旋律清雅秀丽。谱例中升fa快推到la后,从la回到升fa是一个由弱渐强、极慢的拉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倾听出乐曲细腻委婉、绵延悠长的韵律。见谱例5。

    四、绰、注

    绰、注是腔韵技巧中的一种技术方式,记号为“??? ”。绰与注不是在同一个音位上进行的动作,而是在同一根弦上两个不同音位之间的滑动动作,动作方向具有对称性,绰是向下的动作,注是向上的动作。在动作进行中弦紧贴品,手指按弦力度保持不变,是通过弦长的变化而产生腔韵的方式。由于绰注需要的余音较长,所以常在相把位或二三四弦上进行。

    绰注技法与推拉技法需要回到原音位不同,它可以一起使用,即一绰一注回到原音位,也可以单独连续使用,即连续绰或连续注不回到原音位,它的起点音和终点音都是相对独立的。绰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左手大拇指随按音指一起移动;另一种是大拇指位置不变作为稳定的支点,按音指进行移动,这种移动方式受到音程距离的制约,常用于音乐速度较快的地方。

    绰注在文曲中的主要运用如下:

    虚实的对比:

    绰注在文曲中常用在体现音乐虚实对比的效果中。谱例中,si为实音,re是运用si的余音绰出来的,为虚音,这种虚实美在传统文曲中较为常见。在演奏时,左手绰配合右手的弦外动作共同使用,即左手向下的绰与右手小臂向上抬起后接空弦的动作相配合,使演奏动作在视觉上显得对称、和谐,增强舞台动感。见谱例6。

    琵琶文曲的演奏离不开对“音韵美”与“虚实美”的理解与演绎,这两种“美”则离不开吟揉、推拉、绰注这些基本技法的运用。对作品“韵”的体现是衡量琵琶演奏员综合能力的标准,是演奏员内心世界的呈现。音乐的情绪起伏需要吟揉托衬;作曲家心中的歌唱和控诉需要吟揉体现;音乐作品的韵律需要用推拉呈示;音色的虚实、器乐语汇的模仿需要用绰注来完成……左手这些腔韵技法的运用对文曲“音韵”及“虚实”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并熟练掌握吟揉、推拉、绰注等技术的正确技术方法、运用规律是演奏员必备的技能,也是其专业化知觉不断提升的必经之路,最终为琵琶文曲的完美呈现增姿添色。

    ★基金项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级一般课题:琵琶文曲中的左手演奏技法推拉、吟揉、绰注运用方法及规律(浙艺职院[2017]260号)。

    参考文献:

    [1]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杨钟宇.琵琶“文曲”的审美探微[J].中国音乐,1994(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