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戏曲表演的“五法”
范文

    薛阿珍

    摘要:戏曲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但起主要作用的,应该說是剧本和演员的表演。质量较高的剧作固然是奠定整个戏的成功基础,但有时剧本虽较平凡,经过演员的艺术表演,却对人感染很深。

    关键词:戏曲;表演;动作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190-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31

    戏曲演员的表演一定要从“手、眼、身、步、口”五个字上下功夫,这五个字也叫做“五法”。演员的表演动作,尤其是传统戏曲里的表演动作,是由真实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来的,它集中、夸大而且美化了真实生活,因此演员的表演动作,既须做到“象”,又须做到“美”。由于前辈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积累了千百年的宝贵经验,因之在表演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规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演程式。

    一、手势

    如张手、摊手、招手、拳手、战手、指手等,名目繁多,而且因角色不同,常常名目相同,而姿式却各有不同之处。生和旦的指法就大不相同,生多以食指中指合并伸直指之,有时亦以食指伸直单指;旦则多用“兰花指”,即食指向背弯去,大、中指交成环形,无名指尖弯交于中指之中节,小指尖则弯于无名指之中段。以此状为兰花,故名之曰“兰花指”。至于手指的具体动作,就更多了,象“远指”、“近指”、“泛指”、“翻指”、“怒指”、“横指”等几十种指法,但都不出于生活中指的范围。应该注意的是在舞台上指的动作,需要身、眼结合,要细巧灵活而给人以艺术美的感觉。

    二、眼神

    戏曲中的表演更讲究“神似和形似”,两者共同为表演的基础,只有“形似”明显不能深刻地反映出戏曲的深厚内涵。所以戏曲往往追求形神相合,以达到“以形写神”的意境。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要根据戏曲中人物的外形特征来设计动作,以表达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写神与点睛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内心的喜、怒、哀、乐、好、恶、欲等七情,完全可以用眼神表现出来。一个演员如果不会用眼神,就无法表现对角色的思想感情。所谓角色脸上有戏,眼能说话,主要就是他会运用眼神。一般眼的动作,不能无目的地随便乱转,既不能老看观众,也不能死盯对方的眼睛。要使观众从演员的眼神中,看出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意图,这就要求演员的眼神要与角色的内心活动吻合,要与身段、步法、手法等相互结合。如《宇宙锋》中的赵艳容和《福寿镜》中的胡氏,同样都表现发疯,但是赵的疯是装疯,是假疯,而胡氏的疯是真疯。在身手动作上无大区别,在眼神上却不能完全一致。装疯的眼神要滞,而真疯的眼神除滞而外还要发痴。

    三、身段

    所谓身段,就连腰、腿、四肢,以及水袖、翎子、扇子、刀枪把子都包括在内了。当然附带的水袖、翎子之类的表演,那还各有一套技术,细分起来就更多了。这里提的身段,只是概括的原则的表演方法。身段的使用,除必须合乎剧情而外,还要求不温不火,不厌不贫,恰到好处。随时要注意眼、手、步法的结合。就是身到,眼到,手到,同时要灵活,要松(是舒适而不是松懈),要使用巧劲。表面上看起来,又精神,又美,还很率。切忌发僵,板滞。并忌动作雷同,千篇一律。开关门时,远近高矮要有准确地方。坐时身要略斜,而且要坐在椅子边上,不能身靠椅背。否则不但不美,而且嫌笨。站时身子要直,不能挺腹凹胸。请安下跪,背部要平。

    关于身段,一时很难把它说完,老前辈把身段规律给概括了“起、落、进、退、侧、反、收、纵”八个字,我觉得非常扼要,就是横起顺落,进要矮,退要高,侧要左,反要右,欲纵先收,欲收先纵。这样才能使动作圆活,形象明确。当然各人的天赋条件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身段如何表演。

    四、步法

    步法也叫台步,细分起来不下五十多种。这里不便细谈这些,应该注意的是,台步快慢,必须合乎锣鼓板拍。要做到“美、媚、脆、率、稳”五字。上身不能乱晃,两肩要平,台板不能见声。裙子上的马面不能翻转。旦角的两手摆动,要小巧,不能大摇大摆。而且只能前后摆,不许作用摆。步子不同,用劲的地方也不能完全一样。如搓步就要掌心用劲,后跟并不吃力。总的要求是美,要干净利落。中国戏曲不仅仅是武术动作表演,还融合了浓厚的民族舞蹈,除了能够体现人物内心的性格以及心理变化,还具有创造的特色。中国戏曲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戏曲台步是戏曲中的精髓所在,能够更好地衬托出戏曲人物的性格,强化戏曲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五、口型

    要做到笑不露齿,最好笑时用水袖或手绢遮一下。念白要自然而有韵味,且要保持口型的自然美观。既须吐字清楚,唱和念都要有抑扬顿挫,不离调门,声音更须传达远方。四呼、五声、十三辙、尖团等都必须分明,要做到口型美观自然,音调韵辙,更会相得益彰,又好看又好听,因为这是合乎生理自然的。“唱功”作为戏曲表演中的核心内容从规定情境和人物特定性格、心理、情绪产生,从而做到梳理人物形象,贯穿情节的作用,是最容易传达给观众的。

    总之,戏曲表演并不是机械的练一套把式,而是要根据人物内在来表演,仅仅是外形上的相似,无法将戏曲的美学特征表达出来。戏曲表演要把握戏曲人物特定的性格和真情实感,大到整套动作,小到一个架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要有人物性格感情等方面的依据,表演者不仅要达到本色出演,更是做到与戏曲角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形式和内容。而“五法”是在“四功”的基础上从手、眼、身、心、步,全方位的发展细节功底,能够完整的刻画出人物形象,对戏剧的演出指导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