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与应用
范文

    卢珊珊

    摘要:“外师造化,中的心源”是唐代张璪所提出的关于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作为我国绘画创作的理论原则,从一定角度上提出了绘画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与模仿,而是重视将主体的自身感悟与抒情表现相结合的方法。“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悟,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将“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理论与中国山水画相结合,通过对郭熙(《早春圖》的分析与理解,详细的阐述了张璪绘画理论的应用的体现。其内在揭示了了在绘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这正如画家范宽对创作的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从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创作出烙有绘画自身精神特质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的心源”;主观;客观;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20-01

    张璪在基于对自身绘画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终结出了创作的核心要素“外师造化,中的心源”,他提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是指创作的客观物象的真实存在,而“心源”是指创作者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悟。总的来说也就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即天地间本来的样子,生来就存在的规矩章法,这里也就是老子所指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但自然中本来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并不能够自动生成艺术的美,这需要通过创作者的内心用认识、理解、表达、将自己主观情感的态度注入其中,创作出具有独立意义刻有本身独特性的作品,即自己的心,我们将这一转化过程,称之为“心源”的本真。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也可认为是风景画的一种,但是中国人以农立国,对土地山川有着浓厚的亲切情感,所以后来人们提出一个山水画的专名,对人类文化作出了一项卓越的贡献。而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五代和北宋时期,换言之,10世纪到12世纪这一段时间之内,因为这两百年间,名家辈出,形成前所未有的光辉灿烂,称之为黄金时代,应该是当之无愧。

    我们借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为例,首先我们从该画的整体布局来看,该幅作品所要呈现出来的是一幅早春的景象,画家在画面下方自提“早春”二字,其极具深意。作者通过观察客观中早春的特征,结合自己的主观处理进行表达,画的下面描绘了刚刚解冻的溪水,正在缓缓的流动,使整服画面营造出了生机的气息,在看画中对石头的处理方法,通过卷云皴与渲染的相结合的方法,使石头营透露出湿润的气息。作者还精心的在画中安排了大大小小的人物13人,经过作家静心的安排,也许这些并不是与当时的场景完全相吻合,但通过作者的处理,在画面中被安排的紧紧有条,他们虽然在不同的路上,也许走的是便桥,也许是山路或是其他的路,但这仿佛看上去像是我们的人生一样,我们的人生也在走着不同的路,各有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仿佛像一场行旅,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虽然如此,但我们最终的目标和结果都是要走向生命的归宿,在画中作者将行人的归宿,表现为若干个建筑物,象征着人生的落脚点,从该层含义我们可以揭示出郭熙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和理解,体现了作者深层的精神内涵。

    又如宋代李成的《读碑窠石图》,图中描绘了荒野寒林,山石错叠,树中立有一碑,碑前有主仆两人,其主人正深情专注地俯身仰首细读碑文,而仆人则表现出一付心不在焉的样子。人事沧桑,往事如烟,气象箫疏,烟林清旷,这让我们不由地联想起来了李成的身世,五代宋初的画家李成,字咸熙,原祖籍长安,先世系唐宗室,但祖父于五代时躲避战乱迁家营丘,故又称李营丘。他本人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最终醉死陈洲客舍。这仿佛是画家李成自己的真实写照,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现实景物相联系,将情寄予景中,体现了高度的“中的心愿”的体悟与体会。这正如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师之过程,心源亦参加的道理。

    “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全面深刻的揭示了绘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绘画者与绘画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为绘画者的创作提供了基本的创作思路,即创作者需要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去感悟体验生活,这也融入了石涛绘画理论中认识论的构成部分,即绘画的理论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不可缺一,这也就是我们在哲学中所提到的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关系。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艺术创作修养的提高,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具有深刻民族烙印的重要依据。

    在我看来,画家在这个过程中“外师造化”是将主观与客观合二为一的体现,这并非是主体位于“造化”之前;“中得心源”是使客观的主观化,这也并非是承上然后再进一步迈向心愿中去,而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这一概念之间,在“外”与“内”联系起来的关键所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