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通识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
范文 | 王心刚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通识教育;信息;素养;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11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2-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和重工业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大学也希望通过改革校内体制来实现真正的大学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改革的目光聚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上,于是就出现了通识教育的改革模式。简单点说,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具有专业优势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服务教学、促进科研的使命,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通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当认清自己的优势,促进通识教育发展。 1 通识教育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职能扩展的挑战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经费问题,一直是遏制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以及一些非211、985高校的图书馆。为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采取了以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为导向的资源采集制度。在实施通识教育的模式背景下,这种资源采集模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1.1 图书资源“质”和“量”的问题 对于历史悠久、经费充足的高校图书馆来说,“质”和“量”之间没有取舍的难题,但那些经费紧张的图书馆,在“质”和“量”的选择上却很难两全。我国现行的采购模式则是注重购入学科资源,众多的数据库被引入图书馆,专业书籍成为纸质图书的重头戏,而那些关乎学生成长和知识结构发展的图书却越来越少,这些资源的“质”和“量”无法满足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对资源的需求。美国的通识教育很发达,非常注重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这些名著是那些传世之作。因此,为了适应通识教育模式,图书馆有必要提高图书资源的“质”和“量”,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1.2 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滞后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拥有精彩的人生。由于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技能人才,所以高校图书馆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绝佳之地。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还未得到教育体系认可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说,各大高校还没有把信息素养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另外,高校图书馆涉及信息获取、信息行为能力、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的图书很少,大部分还集中在信息检索上。再者,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信息道德,而现行的信息素养课程基本上是信息检索和计算机基本应用结合,离从信息角度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该设计体系很不明确,而且又缺乏专业人才,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能达到最优、最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将是一个新挑战。 1.3 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的职能扩展 高校图书馆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还对教学具有辅助功能。现行的高校教育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而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将课堂翻转到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由单向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我发掘、相互交流、研究的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研讨室,学科馆员可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真人图书馆、讲座、知识竞赛、阅读推广活动、数据库培训、咨询、定制和论文指导等服务,通过有针对性、有内涵、贴近读者的活动,发挥图书馆的“第二课堂”职能作用。 2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缓和及解决问题 2.1 馆际互借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都达到了一定数量,基本上能够满足高校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图书馆资源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而且图书馆还要开展通识教育,要将信息资源的重点落到广度上,但图书馆也不能够一味采用市场上各种出版的信息资源,应该与其他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关系,实行馆际互借。 在开展通识教育前,图书馆首先要与其他图书馆建立密切联系,确保各区域能够实现馆际互借,还必须要全面了解各个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其次,图书馆要建立快捷、合理的通道,确保图书资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用户的手中。 目前,馆际互借主要集中在纸质资源上,但只依靠纸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所需。因此,馆际互借要实现电子资源互访,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能弥补现有信息资源的不足,还能实现电子资源的优化与合理利用。 2.2 构建图书馆数据库 馆际互借能够有效弥补图书馆尚未成熟的信息资源系统,还能有效解决通识教育中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现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用户所需信息资源,还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去挖掘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构建图书馆自己的数据库,这一点对图书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有必要构建自己的数据库。 首先,图书馆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数据库的统一建设目标、总体构想、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等,必须要打破部门限制,加强图书馆各个部门的联合与合作,避免数据重复建设;其次,图书馆要通过合作提高馆际间的交流和联系,形成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专题特色及学科特色的数据库;再次,在建设数据库时,图书馆必须要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化、数据著录标准化,必须要采用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加工数据,并要确保原始信息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错误;最后,现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于用户所需信息资源,还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去挖掘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构建图书馆自己的数据库,这一点对图书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引進高素质人才 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馆参与通识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笔者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为解决信息素养人才问题,提出了3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图书馆要制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规划,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制,准确掌握图书馆高素质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发布与招聘,做好人才储备;其次,图书馆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联系合作,建立高素质人才互借措施,相互探讨人才招聘和培养体制,并结合自身实况构建合理的培训与奖惩制度,为稳定高素质人才做好基础准备工作;最后,图书馆要积极走出去招贤纳士,采取委托招聘、组团招聘、举办专场等各种形式,到全国各地的高校与人才市场,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图书馆发展。 2.4 建立立体阅读模式,深化第二课堂职能 在通识教育模式中,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资源、人文化的环境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相比于以教师和教室为主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双向的、自主的学习过程,在该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将优秀的精神食粮输送给大学生。阅读是通识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建立立体化的阅读推广模式,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首先,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传统图书馆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相应的图书;其次,图书馆要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推广,积极研究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导读服务;最后,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进行阅读推广。例如,图书馆可以借世界读书日来做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真人图书馆、摄影阅读和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和延伸阅读的内涵。 3 结 语 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强调在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服务教学、促进科研的使命,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通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当认清自己的优势,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曦临,范莹莹,陈霞.大学图书馆嵌入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东南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17). [2]马辉洪.大学图书馆在推行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角色——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通识教育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1(8). [3]王宇芳,李晓玲,符礼平,等.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本科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 [4]熊思东.通识教育与大学——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