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榫卯结构在当代首饰创作中的应用
范文

    韩儒派

    

    

    

    摘要:当今关于榫卯的研究已不再是单纯的结构方面,榫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当代首饰相对传统首饰更多元。所以榫卯结构可以作为当代首饰创作的切入点。本文的探究重点是通过从榫卯结构本质的功能、外形、内涵三个方面的解析,及其在当代首饰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榫卯的将链接结构隐藏,而这正是工艺的难点和精妙之处。所以用榫卯的这种工艺精神为观念,创作《隐巧》首饰作品,以此作为应用研究。本次研究从中华文化精华的深入挖掘出发,为创作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当代首饰提出新的可能。

    关键词:榫卯结构;当代首饰;隐藏;鲁班锁

    中图分类号:TS9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117-03

    一、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与当代首饰

    如今再提榫卯,它已不再是单纯的结构形式、连接部件,它已经被赋予了时代的标签,代表了中国传统木作手工艺的千年传承与设计精华。建筑、家具让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榫卯结构,其凹凸结合的特点与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相吻合,同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如今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承载了工艺、功能、审美多重属性的榫卯结构的实用价值被人们渐渐忽视,也因此忽视了榫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然而笔者认为文化内涵才是榫卯内核。所以作为再现世间问题的当代首饰创作者有必要抓住榫卯内核作为探讨的话题。仅数十年历史的当代首饰发展到今日呈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传统首饰以审美为首要功能,而当代首饰隶属于当代艺术,它观念至上,搁置审美。可以认为当代首饰与传统首饰是不同的两种事物。当代首饰在材料的选择上则非常不同于传统,当代首饰尊重材料的独有特性,不刻意强调材料的贵重性,更侧重于理念的表达,只要能充分表达创作者的情感观念,材料选用的范围非常宽泛。

    首饰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观念至上的背景下也开始了对自身的探索,一些艺术家用数十年的创作实践拓展当代首饰的范围,挖掘当代首饰的艺术表达深度。在这些首饰人的开拓下,当代首饰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尝试与跨领域艺术相融合,并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使当代首饰变成了首饰人表达观念的载体。但当今的当代首饰作品却缺乏文化识别度,原因在于大家探讨的话题类似,所以表现形式类似。导致我国首饰作品一直跟在欧洲首饰作品的后面尾随前行,所以我们需要从本土文化中寻找突破扩宽当代首饰创作的视野。有着诸多优势榫卯结构正是一个可以发掘的突破口。当代首饰的多元与包容使得首饰的形式与材料选择范围被大大拓宽,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工艺难题比如不同材料之间的链接。所以榫卯结构的链接功能是其与当代首饰结合的一大优势。另外榫卯作为中华文化的高识别的符号,在当今千篇一律的当代首饰作品中很难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将榫卯形式作为符号融入当代首饰作品当中,提高民族文化辨识度。榫卯的精神内涵,凹凸哲学社会的深层次内涵更是当代首饰人值得关注的重点。

    二、榫卯结构与当代首饰结合的切入点

    (一)以榫卯结构的功能为切入点

    榫卯结构的实用功能层面分析。“联结合理,面面俱到,工艺精确,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常常使人欢喜赞叹有天衣无缝之妙”是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就可以造就“万年牢”的物件,如世界最高木塔应县木塔于公元1056年建成甚至流传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使用结实,又易于装卸。将个体部件组合为一个牢固的整体,还可以让各个部件之间自由拼装。这种榫卯结构组合形式具有很强的多变性。榫卯结构的连接功能为当代首饰创作更多可能性,而且使得首饰与佩戴者在拆装间产生了更亲密的情感互动,佩戴者又是首饰的创造者。丹麦当代首饰人Kim buck的“Figures”系列作品(如图1、图2所示),他通过极为简单的榫卯结构,巧妙的利用了可拆解重组的特点,向我们传达佩戴者又是创造者这一观念。

    (二)以榫卯结构的外形为切入点

    在榫卯结构的外在形式层面上。以此为切入点就是将榫卯结构符号化融入当代首饰的创造之中。中国传统的榫卯根据用处的不同有着很多种经典的结构原型,如扩展功能的龙凤榫、指接榫、楔钉榫;插接功能的十字枨、大进小出榫、粽角榫;添加功能的银锭榫、走马销等。这些榫卯结构的造型本身就十分有特点,有着很强的识别性与符号感。通过使用精炼的符号,使得首饰作品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当代首饰人常常借传统而颠覆传统,反传统而继传统。我国当代首饰艺术家曹毕飞,他制作出一个个金属直角榫,他采用焊接的方式来表现榫卯结构。抛开榫卯的功能性仅依靠外形体现出符号感。将直角榫形式作为母体文化符号,以表达身处他乡对祖国的思念。(如图3所示)

    (三)以榫卯结构的内涵为切入点

    在榫卯的精神内涵上。榫为阳、卯为阴,阴阳相依、凸凹相互的契合状态,体现出道家“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哲理意蕴。当代首饰中可以引入榫卯“互补互生”的概念,赋予设计更多的灵感和寓意。而当代语境下,榫卯可以是一种关系语言,一凸一凹的关系。

    当代雕塑家傅中望说过,现实中处处存在“榫卯关系”,榫卯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和另外一个东西的关系,如果把榫卯变成一种‘关系艺术之后,它就不再是所谓的榫卯本身,而是通过这种观念把它用来去关注我们现在的生活。首饰的佩戴本身就是一种榫卯关系。佩戴也正是当代首饰的一个重要命题。将榫卯关系与佩戴二者结合,从传统中寻找出新锐的观念,这正是榫卯结构与当代首饰结合的重点所在。

    三、榫卯结构与当代首饰结合的创作应用

    “镶在木头中的灵魂”人们对榫卯的这个评价触动了我。灵魂都隐藏在内部,我觉得榫卯结构的精华正是在于它将付出大量时间的工艺都隐藏在观者看不见之处。朴素的外表下“隐藏”着工艺、时间甚至财富。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隐巧”精神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外加上对榫卯结构系统的梳理,我选取了鲁班锁这一种体现榫卯结构极致的构造。鲁班锁的造型不复杂,却带有极强的识别性,特定比例的木方,中规中矩的开槽,给人以有序、严谨的视觉感官。既具备结构形式美感又具备几何造型美感,所以鲁班锁元素在现代设计领域出现颇多。鲁班锁的“锁”强化了这种隐藏感,因为“锁”(组装)中必有“解”(拆卸),而“解”住往會给人以收获。鲁班锁的“锁”对应了“隐”,而“解”对应了“现”。隐现之中,体现出来榫卯工艺的“重内在”精神内核。我将这隐藏工艺、时间、财富的工艺行为作为本次创作观念。将作品名称定为《隐巧》。

    在对实物操作感受鲁班锁的结构时,发现“环环相扣”十字交叉式的鲁班锁,结构紧凑但却简单便于操作,其解锁只需推动锁眼两步开锁,外形的可变性大。其中间两片部件只露弧面,其余部分被遮蔽隐藏,而被隐藏的部件却是解锁的关键。这一“隐藏细节真是作为作品创作的切入点。故选取了“环环相扣”为研究对象。“环环相扣”为六片D形部件构成,D形的直边厚度与空槽厚度一致。直边为1:1:5的长方体,直边空槽1:1:1。D形中间空槽为1:1:3和1:1:2。如下图结构示意黑色部分为镂空。(如图4所示)

    通过对“环环相扣”结构部件的剖析,发现将其上部半圆部分任意变形仍可保证锁结构稳定。改变厚度可使得原本敦厚的造型纤细轻薄。于是我将锁身拉长压扁制作了第一个结构模型。通过电脑建模标记好每个部件的正反面。带有圆点的面为正。通过颜色来分辨不同模块所处位置,绿色、蓝色、红色与紫色为外部四面。绿色四个面均有可能处于外面,并通过不同形式的镂空感受视觉效果。(如图4所示)

    但初稿的设计过于平均,外在的镂空形式与观念没有联系。在改进稿中将重要的结构锁缩小,同时扩大其余部分的面积,这打破了原有的均衡感,使用近似三角形的梯形夸张并具有指向性。形式上类似一个交叉空间的蝴蝶结,又与传统榫卯常用的燕尾形不谋而合。

    最终设计将外在四部分使用炭化木材料表现更加拙朴,形式上用凹凸的沟槽与榫卯的凹凸相呼应。内在两部分使用轻巧的钛金属材料,工艺采用充满装饰感的镂空珐琅工艺表现出绚丽的色彩。本想将六部分作为单独的首饰佩戴,但经考虑单一的结构无法表述“隐巧”之观念。所以采用单一的项链形式为本件首饰的佩戴形式。项链与首饰主体链接处采用一凹一凸的榫槽和榫头。项链采用方形单元链,每一个方形链单元采用钛与木榫卯链接方式构成,使得项链与主体相呼应烘托主题。(如图6所示)

    四、结语

    当代首饰思考的要点不是装饰性的审美需求,而是更侧重于观念的传达。榫卯的结构外形、功能、内涵都可以转化为具有当代性新锐的观念,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类似‘榫卯的创作切入点举不胜数。多维的剖析传统的工艺智慧,使传统工艺现象通过当代首饰的形式展现出来,借此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产生联系,取其具有东方审美特质和构造法则的文化内核,融入當代首饰创作当中。带领本土当代首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道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