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器乐演奏的基本要素
范文

    冯慧琳

    摘要:一首动听的器乐曲声色并茂,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达到让人念念不忘的境界,这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简单堆砌,而是人类情感的真实表达,是演奏者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如痴如醉的倾诉。

    关键词:器乐演奏;要素;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14-01

    一、前言

    在器乐演奏中,在深入理解作品的感情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在准确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这样的演奏才能把鲜明、丰满、完整,深刻的音乐形象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二、体验作品的感情并加以体现

    作曲家在社会生活获得的生活表象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把这一切凝结为某种感情基调,灌注在作品中。作为演奏者,在演奏一首乐曲之始,必须对乐曲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即对乐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熟知并理解的基础上要设身处地,用感情去感受它,从而以准确、细致、丰富的情感去表现这部作品。

    演奏者在演奏每一部作品之前,不仅要紧紧抓住作品的感情基调,又要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挖掘平时类似的情感经历,触类旁通地去体验作品所欲表达的感情。

    与此同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进行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理解,使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有一个较深的体会,在演奏时能在理性上准确地把握基调,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发挥,从而努力去体现这种基调。只有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去感受并体验,认识作品感情内容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这样的演奏才能接近作品思想的情感,才能有真实感。只有在这种深入体现作品的感情的基础上,我们的演奏才不会停留在演奏技巧的环节上,而是以情动人,扣人心弦,从而真正做到音乐的最终目的——为表情达意服务。

    我们虽然肯定了深入体验作品感情并加以体现的重要性,但只不过是演奏成功的第一步,这仅仅是表达作品的基调,是一种外在的表达,而未能达到内涵的表达。音乐艺术有其重要作用就是使人们在欣赏时产生想象、联想。

    三、理解作品的意旨并加以想象

    即使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感情基调,也未必就一定能够达到二度创作的目的。只有在彻底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赋予创造性的想象力,拓宽作品的意境和画面,对作品倾注诠释者的个人情感,演奏时才可能有鲜明、可感的形象,才能使听众在感受到作品情感的同時,体验到作品的真实性,从而获得启迪,提升认识。如演奏《采茶舞曲》时,应想象到一群少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过小溪,走石桥来到茶园,兴高采烈采茶的形象。演奏小提琴的《小步舞曲》时,就好像贵族们,在皇宫里,相互邀请。高贵,华丽,翩翩起舞一样。

    尽管音乐是抽象的“语言”,但是,如果演奏者先通过想象、联想,并在以丰富的生活体验为依据和对乐曲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有了这些自我设想的意境和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演奏者就会觉得表演技术会有的放矢,音乐形象也就会显得更加具体、清晰、鲜明起来。

    四、理解作品的精神,演奏出作品的内涵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每一部作品的诞生与历史、时代、民族结下不解之缘,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无一不是体现时代的精神。

    如:《北京喜讯到边寨》,作品为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此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边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模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粗犷辽阔的旋律,这仿佛是北京喜讯的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达到边寨的千家万户。紧接着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乐曲的第一主题,热情奔放的曲调,铿锵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接着又出现了模仿牛角号的持续长音,与前段形成对比,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夹杂着排鼓和铃鼓声,仿佛是一群脚脖子上套着一串串小铃铛的姑娘在纵情欢跳。

    乐曲由一个过渡性的乐句,引出第三主题,曲弦乐弹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鱼和铃鼓声,炽热的情绪不断高涨。乐曲不断转换情调,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

    假如演奏者对当时的历史以及作者的立场一无所知或仅是略知,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及作者的表现手法只有粗浅了解的话,那么,就无法体现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意图就不可能融合在演奏中。

    五、结语

    总之,演奏者处在作曲与听众之间,肩负着二度创作的重任,演奏者切不可认为只有高超的技术便可对付作品,而要切记感情、想象、理解相结合这重要的表演原则。假如只有感情的演奏,只能给听众一时情感上的满足;假如只有想象的演奏,只能让听众感受到画面的“形”;假如只理解作品的精神的演奏,则只能是有“神”而无“形”,缺乏艺术感染力。

    由此可见,在演奏中的感情、想象、精神三者缺一不可,它们是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