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残荷题材油画中的意象审美 |
范文 | 摘要:中国油画对于残荷题材的绘画语言越来越趋向于意象审美。本文对残荷的精神内涵做了简要分析,结合笔者创作《意象残荷》作品更深入的分析残荷题材油画中的意象审美。 关键词:残荷;意象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29-01 残荷有着并不光鲜亮丽的外表,相比夏日盛开的荷花它似乎被人们所遗忘。但是他具有自己独特的美,一种孤独寂静的美。风霜侵蚀之下的残荷别有一番风味。它凋零的枝叶变成画中的点线面,点线面的自然结合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从古至今有大量的描绘荷花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荷题材随着绘画的发展而贯穿始终,而且从表现方法、内容寓意各有不同,关于当代绘画中画荷技法表现的研究和著述也很多,中西绘画作品中都有以荷为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它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典型性。 荷作为经久不衰的绘画题材一直被人们描绘,而残荷更是有一种残而坚,残而不残的意义,残荷有着坚韧、不屈、高雅独特的象征精神,能够给人精神上的鼓舞。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画家更加注重荷的文化隐喻。笔者创作《意象残荷》(如图l所示)时,寻求具有中国意象审美的以荷为载体的油画创作语言形式。采用直接画法,结合油画的意象审美进行创作。从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总结和分析。《意象残荷》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对残荷的创作,来自对荷的关注,既是对荷生命规律的关注,也是对我们生命现象本身的一种关注。荷从萌芽到衰落消逝的过程触发我对生命的强烈感受,通过对《意象残荷》的创作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在师从大自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从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对荷做出自己的诠释。 该构图是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计白当黑”中获得灵感,把画面中的空白处审慎用之,画面中留下一片空间。色彩的运用关乎整个画面的色调,色调决定了一幅画的整体艺术效果,巧妙地运用色彩是完成一副创作的关键。作品运用的色彩是较为主观的,耀眼平涂的黃色背景和残荷的色彩对比强烈大胆,突出了主体物。作品中的笔触表现方式趋于写意,笔触灵动、潇洒,通过笔触的运用产生薄厚不同的肌理效果。意象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语,而意象油画则是用西方油画与中国画所结合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油画创作中意象化的审美取向是东方文化审美情趣化入西方传统艺术的结果。意象油画具有东西方艺术融合的特点,使人们看待艺术的思想和眼光发生转变,赋予了油画新的语言形式。中国很多画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油画的意象审美,这是一种民族的审美意识,但也逐渐变为世界共同的审美意识。它是一种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结合,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内在精神和西方油画技法的外在形式的巧妙结合。 《意象残荷》中如何结合中国绘画精神是作品的精神层面的核心。很多人都在画残荷,却总是表现残荷忧郁、残缺的一面,而我是对残荷残而不惨,充满无限活力的表现。通过张扬的笔触和强烈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残荷的生命力与乐观的态度。在表现手法上遵循了中国画中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一个物体不能只看它的形似,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其本质,如果只描绘表象便失去了画的灵魂。在谢赫六法中,谢赫把气韵生动置于前,表示在当时的中国画家就已经认识到画的精神和气韵才是最重要的。把中国画的审美与西方油画技法结合,创作出具有意象审美的油画作品。立意是意象油画创作的重要基石。以残荷为主题,通过油画语言来体现残荷顽强的生命力,创作传达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审美,表达出内心对于残荷的尊重与理解。 以残荷为题材的油画创作越来越突出绘画中的意象审美趣味,这是中国油画家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的对中国油画进行探索和创新。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精神特征,这是绘画中追求的深层次内涵,也是当代油画创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许洪兴.论中国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2]张红江,马平,论中国油画艺术的意象审美与精神表现[J].美术观察,2012 (09). 作者简介:陈雨馨,女,硕士,中国矿业大学美术专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