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
范文 | 刘小菲 摘要:意象造型是中国传统造型的基本特点,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不但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趣,是中国画以自身独特的风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中。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西方艺术的引入扣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还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应摒弃优秀的传统“意象造型”手法。如今有许多画家一味求“成”却忽略了内心世界在作品中好似灵魂般的重要性。本文从作者的角度浅谈“意象造型”在现代工笔人物中必不可少的意义及地位。 关键词:现代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创作;绘画语言;意象观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30-01 一、对意象造型概念的探索 何为意象造型?不妨先把它分开来理解,即“意象”和“造型”。造型很好理解,中国古代是不讲造型这个词的,一般被称为‘形,到了现在造型的一词成为常用语,即运用艺术创造的手法塑造的物体形象,在工笔人物画中便是塑造的人物形象,提到“意象”,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表现形式且相对于具象而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即画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表达在作品中。简而言之,意象便是创作主体也就是画家本身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情感活动从而以艺术的手法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意象思维方式,从而影响到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思考形式,使得中国古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情感从而对客观的素材进行概括加工形成最后的画面效果。东晋时期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著作中特别强调了人物画的‘传神,对于人物的气韵、神态尤为注重,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与顾恺之同时期的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所著的《画品》中提出了“六法”其中谢赫认为绘画的最高准则便是能够生动的反应出所绘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即‘气韵生动”。 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明代的王履有“画虽状形,主乎意的理论,由中国这些古人的理论可见“意象造型”是中国画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依据。 二、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现代人们的思考方式、生活需求的转变,尤其是西方素描的传入,使得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有了更多的意义。现代工筆人物画家已经不再满足于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方式进行创作,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造型手法如抽象、写实、构成等。 当然,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画家对于绘画材料有了全新的探索,画家们开始积极的尝试新材料、新技法、新语言,即保持了独特的中国画韵味,又在持续的探索创新出不同的道路。 但“意象造型”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意义和地位始终是不变的。画家们主张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始终以造型为画面基石,造型的转变则在整个工笔人物绘画创新中处于关键地位,造型的变化也要求了构图、色彩和技法表现形式等的创新。因此当代工笔画作出现了更多新面貌、新形象。大批有主张、有思想、有活力的画家加入到创新、求变的道路之中,画家们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人们的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是工笔人物与时代同步,符合大众更新换代的审美取向;国内一些工笔画学会和机构举办了许多有规模、有水平的工笔画展使工笔画在国内的影响力有所提高。 现代工笔人物画从造型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受西方素描影响又继承传统的带有写实意味的工笔人物画;与写意画和没骨画相结合,直抒胸臆的写意性工笔人物画;具有深层次意义不拘泥于现实本身带有强烈隐喻、象征性的“超现实主义”工笔人物画;加强了工笔人物画平面感和装饰性,又融入了西方的色彩语言和构成形式的表现型工笔人物画,和造型更加抽象的工笔人物画。 三、结语 纵观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传统古人的“以线造型”、“以形写神”还是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观念先行”,“意象造型”观一直深深的根植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土壤中,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也包含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哲学观。 现代工笔人物画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即包含了现代工笔人物画的一些“弊端”,也包含了其无限的发展空间,作为学生我认为我们应当对创作保持着赤诚之心,继承优秀的中国画传统,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积极的投身于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4]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5]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