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及演奏分析
范文

    赖薇茹 谭盾

    [摘 要]

    从近几年开始,作为著名音乐人的谭盾以及他的钢琴作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对于他的音乐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学术性研究逐渐蓬勃,其中更侧重作品风格以及创作呈现的特征,而作品中演奏处理的研究性占比较少。本文将以笔者在演奏中总结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作曲技法以及演奏处理等全方位的了解以及探究,已达到帮助演奏者对作者以及作者风格有更深入了解的目的,并在现实演奏中起到正向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谭盾;钢琴演奏;民族音韵;踏板运用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97-04

    一、《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简介

    谭盾(1957—),当代著名音乐家,美籍华裔。他的音乐作品《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以民族音乐作为侧重点,把钢琴和声节奏改变,又增添了模仿笛子、筝、锣等等传统乐器的元素,出现了一丝不同的风格,也极具了湘西味道,与众不同。除此之外,对于印象派的和声风格也是有所选取,呈现出来的整部组曲具有浓郁的湘西民间风格,也具有西方音乐的时代解温感。

    组曲一共有八首比较短小精悍的小曲组合而成的,这八首小曲的题目分别为《欢》《云》《荒野》《古葬》《听妈妈的故事》《山歌》《逗》《秋月》。[1]这八首小曲仿佛是光影斑驳的水中画,展现了作者的儿童时光,承载着作者对于自己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意,传达给听众思念家乡故土的情感以及生活的感悟。这八首小曲中,《听妈妈的故事》《逗》《秋月》《山歌》的创作素材是湖南的民谣,作者以四首小曲中厚重的湘西风情感怀过去想念故土的思乡之意。《荒野》《古葬》这两首是以作者孩童时期对当时家乡“婚丧嫁娶”的风俗特有的记忆作为创作素材,曲子整体较为沉稳缓和,带给人一种沉稳宁静的音乐情感。《欢》《云》这两首最尾部的小曲,从沉重逐渐到明快,与前面的音调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作品及演奏分析

    第一首《秋月》,谱例1:

    复乐段结构曲式。

    第一小节为引子,散板,bE羽调式。A段bE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2个小节,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B段#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2小节,旋律与A段第一乐句相似,第二乐句为4小节,旋律则与A段的第二乐句相似。尾声,共2小节,bE羽调式,旋律与开头的引子相似。

    在演奏这首小曲时,对于乐曲中的修饰音要特别注意,见谱例1。这种在旋律中用作修饰的音符不属于旋律中的音,但整首作品中的氛围渲染与表现形象却非常倚重修饰音,是创作者为丰富作品中的情感将其安放在了其中。乐曲中前倚音较多,这是仿照古筝的音色。音符前后的装饰音就是倚音,装饰音的其中一种,弹奏的要点是在右手手指的灵活性和双手的力量衔接,手指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也要轻巧迅速离键,主要力量集中在装饰音的音符上。弹奏轻巧,节奏稳定,最重要的就是双手灵巧配合默契。

    第二首《逗》,谱例2:

    [LM]

    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前两小节为引子,D羽调式,2/4拍。第一乐段D羽调式,共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10小节,最后在主调主和弦终止;第二乐句10小节,旋律与第一乐句相似,并且还是终止在主调主和弦。由此,构成该乐段的非方整结构,平行素材,收拢性乐段。连接部3小节后转入G羽调式。中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9小节,旋律与乐段第一乐句相似;第二乐句5小节,素材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第三乐句4小节,旋律与第二乐句相似,三个乐句都是以G羽调式主和弦为终止。[3]再现乐段共两个乐句,各9小节,旋律转为D羽调式。尾声D羽调式,4小节,是对主题素材的补充。

    在这首小曲的演奏中,重音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见谱例2。这首曲子最突出的就是节奏,节奏较快所以准确度难以把握。特别是逐渐加快的速度,拍子比较容易混乱,小节的重音也难以分辨,所以会有听众觉得节奏混乱,略显慌张。

    这部作品乐曲左右手出现以八分音符作为伴奏的时候,弹奏时要注意落提的方式[2],因此既是“落”的音也是小节的第一拍,弹奏时需要更明确的体现是小节的第一拍,所以要比后面三个音更重一点,这样节奏感就会很清楚。此外,这首作品中的重音记号也基本都在小节的前一拍中,要把这些重音明确要把这些重音明确的展现出来,乐曲中的气氛就是重音来装饰,将传递到手指尖的力量集中按键且快速离键、抬手,让重音干脆的出现,是整首音乐最富节奏感的修饰。

    第三首《山歌》,谱例3:

    一部曲式结构。

    引子两小节,散板,A羽调式。第一乐句为第3-4小节,结束于主调主和弦;第二乐句为第5小节,素材与第一乐句相似,终止于主调属和弦;第三乐句为6-7小节,素材与第一乐句相似,终止于主调主和弦;第四乐句是从第8小节开始,到第9小节前半部分,终止于主调主和弦;第五乐句从第9小节后半部分开始,至第10小节前半部分结束,素材与与第一乐句相似,旋律持续于低音声部,终止于主调主和弦。尾声是从第10小节后半部分开始,直到第12小节,最终结束于主调主和弦。

    在演绎这首乐曲时,对于琶音的处理需要注意。琶音在弹奏时最重要的就是力量的转移,让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并在传动力量的过程中,手指需要灵敏且独立,手腕要充满弹性的力量。要将手指、手腕、手臂三者之间的力量转换配合需要默契[3]。[LL]

    第四首《聽妈妈讲故事》,谱例4:

    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A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E羽调式,2/4拍,方整性结构,展开性素材,收拢性乐段。第一乐句4小节,开始于E羽调式,终止于主调属和弦;第二乐句4小节,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终止于主调主和弦;第三乐句4小节,旋律与第一乐句相似,终止于主调属和弦;第四乐句4小节,旋律与第二乐句相似,终止于主调主和弦。B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4小节,调式由E羽转入A羽,旋律是对乐段第一乐句的变奏,终止于A羽调式属和弦;第二乐句4小节,旋律是对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奏,终止于A羽调式主和弦;第三、第四乐句则是将第一、第二乐句提高八度,重复一次。连接段1小节后旋律发展回到主调E羽,引入再现段。再现段共两个乐句,第一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7小节。

    这首曲子难点是对连奏技巧的标准。《听妈妈讲故事》,这首乐曲是以线性叙述来展现音乐故事,连奏就像在讲故事一样,我们讲话不能一字一呼、一字一吸,而是一口气讲完一句话。道理一样,作品中的连线也是需要这样处理的。手指弹奏一个音时手不要马上离开键盘[4],直到下一个音弹出上一个音再结束。这样既有力量的音色又能表达出丰富细腻的情感。

    第五首《荒野》,谱例5:

    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A段呈示段该乐段为非方整结构,平行素材,收拢性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A羽调式,4/4拍。第一乐句7小节,第二乐句5小节,旋律是与第一乐句相似,终止于主调主和弦。B段对比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7小节,调式由A羽转入E宫,旋律是对A段呈示段第一乐句的对比,第二乐句8小节,变化再现主题,调性游移。

    演奏这首曲子时,和弦和大跨度都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这首曲子中跨度大的和弦数量较多,带来的影响就是乐器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是掌握难度较大。想要弹奏好这些和弦,力量是从头至尾不可或缺的,手指下落到琴键底部的时候,全身的力量都要集中在指尖,其次是要弹奏整齐。和弦是多个音同时弹奏组成,所以琴键必须同时下落,尤其4指。

    第六首《古葬》,谱例6:

    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小节为引子,调性游移,4/4拍。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非方整结构,展开性素材,开放性乐段。第一乐句2小节,调式综合;第二乐句4小节,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连接段1小节。乐曲B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4小节,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大二度模进,旋律在高、低音声部轮流出现。紧接着是1小节的连接,再现段完全重复性再现,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2小节,第二乐句8小节。

    演奏这首曲子时,同样需要大跨度和弦。身体的力量要善于借用,从手臂传达到手腕、手指,不是单纯以手腕的力量去压。漂亮的和弦是力量的结果,如果开始不得要领,可以尝试站这着弹奏,以手指尖的力量来支撑身体,是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手指尖的感觉。另外,和弦弹奏要同时按键,要正确运用指法,准确整齐地弹奏,避免漏掉音符。

    第七首《云》,谱例7:

    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小节为引子,调性游移,4/4拍。A段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非方整结构,展开性素材,转调性乐段。第一乐句6小节,调性游移;第二乐句6小节,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展开。B段对比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调性泛化,5小节,旋律与A段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乐句6小节,变化再现了A段呈示段的第二乐句。尾声6小节,乐曲结束。

    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意伴奏音型的转化。这首作品一共出现了两种节奏型,一种是A段的分解和弦五音连奏。这里要重点关注手指力量的掌握以及指法的固定,在手指力量落下之前,用手腕带动,顺势向转指的方向带动,以避免在落键时声音过于生硬。还有一种是B段音的十六分音符流动,弹奏首先需要固定指法,但其中左右转指会运用得比较多,这就需要借用到整个手臂的力量,单纯手腕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部分的弹奏了,手臂随着音符摆动,力量从身体传到到手臂从而带动手腕手掌,左右压低,右手跨度要有抛物线式的优美弧线,这时的音均匀且流畅。这两种伴奏都是力量转移,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手指不能一直依靠惯性,要有主动性的弹奏。手腕需要灵活放松,能演奏出流水般的伴奏,手臂、手腕、手指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第八首《欢》,谱例8:

    [HJ1.7mm]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引子共2小节G徵调式,2/4拍。紧接着是4小节的连接段。A段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是非方整结构,平行素材,收拢性乐段。第一乐句8小节,终止于主调主和弦;两小节的连接句;第二乐句8小节,旋律与第一乐句相似,移高八度,终止于主调主和弦。随即5小节连接后引入B段。B段对比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8小节,调式为G宫调式,旋律是A段呈示段第一乐句的展开,后离调到A宫调式;连接句10小节,调性重回归到G徵调式;第二乐句8小节,变化再现呈示段第一乐句,终止于主调主和弦。尾声6小节,终止于主调主和弦。

    演奏这首曲子时的难度在于对音程的弹奏。这首作品中常见二度、四度音程。两个音同时弹奏即构成了和声音程,或可称为双音。想要谈好音程就要把握一些技巧:手掌要有力量,保持成一个拱形,力量从手臂传到手掌,弹奏时要求手指同一时间落下。这首作品大多数的音程是以挑音的形式弹奏,并且力量要保持均衡,手指不管落下还是起来都需要同时,以保证声音短促切统一。

    三、《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演奏难点

    (一)触键技巧

    触键方式的不同是最能展现乐曲的手段之一。最后呈现的音响效果要求不同的触键方式,这对钢琴的音色有着直观的影响。这对演奏者细腻的感受都有较高的要求,指尖对琴键落下的轻重深浅,手指力度以及控制程度都有影响,让弱音不显飘忽,强音不显笨重。这就对演奏者细腻的情感触觉和灵敏的听觉相互配合,追求演奏技巧的同时对于音色也要有一定的把控。

    八幅水彩画分别是八幅不同的景色,这就需要演奏者为把控不同的音色而考虑采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加以演奏。例如在第一首樂曲《秋月》的长线条旋律表达中,对于双手的力量转换就有较高的要求,要在钢琴琴键上仿照出古筝刮奏、揉弦、拨弦等独特的弹奏方式,已达到复古又不突兀的自然效果。所以,在这首乐曲中需要对装饰音多加注意,手指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且轻巧快速离键,主要力量在装饰音的音符上。按键轻巧,节奏均匀,最重要的就是双手灵巧配合默契。

    弹奏《山歌》时,要展现出歌声婉转的表达,演奏的过程中指心里要有旋律,手指下落时不能过快,贴着琴键下落,音符通过手部力量来传达出音乐的连贯性。所以,在演绎这首乐曲时,对于琶音的处理需要注意。琶音在弹奏时最重要的就是力量的转移,让手腕的力量传动手指,根据运动的方向带动手指做连奏。在传动力量的过程中,手指需要灵敏且独立,手腕要充满弹性力量。

    《云》左手从一组十六分音符上行到一个四分音符,这种伴奏音型贯穿整首小曲,高声部如歌地表现云彩的飘逸,低声部由右手进行交叉弹奏,整体呈现出流动性特点。弹奏这首乐曲首先需要固定指法,但其中左右转指会运用的比较多,这就需要借用到整个手臂的力量,单纯手腕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部分的弹奏了,手臂随着音符摆动,力量从身体传到到手臂从而带动手腕手掌,左右压低,右手跨度要有抛物线式的优美弧线,这时的音均匀且流畅。另外,颤音不能过长,要轻松一些。

    谱例9:

    《欢》这首乐曲是由大量音程组成,多为四度,中间连接处用大二度完成过渡。弹好音程需要掌握的技巧是:手掌要有力量,保持成一个拱形,力量从手臂传到手掌,弹奏时要求手指同一时间落下。这首作品大多数的音程是以挑音的形式弹奏,并且力量要保持均衡,手指不管落下还是起来都需要同时,以保证声音短促切统一。

    (二)踏板运用

    踏板在钢琴音乐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因为有了踏板所以才有更加立体的音乐色彩,让音乐情感能够更加丰富和饱满。演奏者想要营造氛围让音乐更加生动时会运用到踏板;想要在恢宏的大型乐曲中更加有声势会运用踏板;想要在压抑悲伤的作品中更加阴郁也会运用踏板,踏板的运用不仅是演奏者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引发听众的情感变化。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踏板的使用也是不尽相同。如果演奏绵长、厚重的音乐,踏板就要踩得深且长,换踏板快速,避免切断音的延续;如果演奏音阶型的跑动旋律,踏板就要踩得短而浅,避免出现浑浊的效果。例如:《秋月》在创作时作者感受到的情景是开头由远及近,结尾处由近渐远,首尾呼应。在弹奏过程中延音要长踩踏板,根据乐句,不需频繁更换,以保证乐曲呈现出的情景。在即将结束的位置适时加入弱音踏板,这样可以使音色层析拉宽,呈现一种立体环绕式的效果,让听众有一定的空間进行想象。

    《逗》这首乐曲最吸引人的就是节奏欢快,这样的乐曲节奏较难把握,特别是越弹越快,每一小节的拍子都基本听不出,重音也难以分辨,所以会有听众觉得节奏混乱,略显慌张。这首作品的大多重音记号都是在前一拍有标注的。在按键时指尖的力量需要快速触键,快速离开,踏板的处理应该选择半踩踏板方式,从而使重音表现得利落干脆,没有拖沓,增强节奏律动性。

    这首《听妈妈的故事》是复调作品,在这类音乐中,踏板对于演奏者的听力有更高的要求,以这首作品展现出的情景,使其承担润色作用,过多而糊,过少而干。在小曲的第9小节至第16小节(见谱例10),为了旋律更加突出,踏板应根据卡农的对话来更替。这里需要缓慢放下踏板,即踩下再缓缓抬起,不做停留,这样可以使音色更加清晰,建议使用半踩踏板。

    谱例10:

    结 语

    这部《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新旧迭代、东西交融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部音乐作品汲取了西方音乐中精华,在速度、旋律、织体、曲式、节奏等多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地方以及演奏难度。所以,作者认为在演奏中需要侧重踏板的运用以及触键技巧多方面统一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正确传达音乐情感以及音乐表现。通过八首小曲的风格、演奏分析,对音乐的更加深入理解能更有利于展现作品的细节情感以及色彩层次,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视觉听觉同时都能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震撼。其次,对这部作品进行剖析后,更能准确掌握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对于传统民乐也有不同的感触,更全面了解音乐作品中传达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宝藏,它的出现为我国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责任编辑:崔晓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4: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