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钢琴教育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
范文 | 岳悦 【摘要】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情商不高的情况,原因在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父母之爱的异化;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造成情商教育的忽略;信息技术的革新,带来人思维的复杂化;传统文化的忽视与遗失,导致传统礼仪制度的缺失。钢琴教育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钢琴教育的特殊性对大学生情商的导向作用;钢琴教育的内涵文化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促进作用;钢琴教育的技能性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持续作用。 【关键词】钢琴教育;大学生;情商培养 一、对大学生情商的导向作用 教育的方式有千千万万,无论是何种教育,最高境界最终目的无非是能够使得受教育者能够达到教育的某种目的,并使得受教育者能够获得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在钢琴教育中,教育的目的则更直接表现为对教育者美的教育,即美育。这种传统的教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为钢琴教育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进钢琴教育的发展,然而不可避免,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将钢琴教育局限于美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琴教育的内涵范畴以及内涵发展。钢琴作为西方流传过来的乐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钢琴人才的就业面和才华展示的舞台也越来越宽广,钢琴教育的受众范围也从原先的精英阶层独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钢琴教育的内涵、研究钢琴教育影响与作用的多样化既是钢琴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又是增加钢琴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中,尤其要关注情商的提升,这是因为通过钢琴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情商水平,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又称情感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与智商共同构成了个人最终安身立命的基础,其中,情商又是开启智商宝藏的钥匙,因此情商对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与定型阶段,大学生情商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大学校园中,还存在相当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情商低的现象,如有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虽然分数考的高,但是遇到一点挫折就六神无主,失去信心,甚至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要么就是丢三落四,生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大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即使对于老师也缺乏应有的体谅与理解。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不足,或是与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或是内向自闭,长期融入不到班级的集体中等。这些低情商的现象在大学中并不鲜见,而大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儿,且大学是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它是大部分学生在人生中所接受的最后一段集中学习的时期,把握好大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推动大学生的情商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情商提高的制约因素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情商低的原因既有整体教育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学生个体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父母之爱的异化 我国从80年代开始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即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从以往一个家庭有数个孩子的情况逐渐变成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几代人呵护一个孩子的情况出现,导致亲情之间爱的异化。具体表现从亲情之爱异化成溺爱,对于家里几代人的独苗,他们往往从小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于其不合理的要求也是一呼百应。与以往的数个孩子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失去了过去多个孩子分享亲情爱的情况而一人独揽亲情,也就很容易没有分享与奉献意识,再加上父母不正确的疼爱方式,导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做事情不会为旁人考虑,凡事以自己为优先,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等等,这些都是情商低的表现,也是亲情之爱不正确行使的结果。父母之爱的异化让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优先自己选择,且这种想法在日常的积累中逐渐演变成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到了学生整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阻碍了学生情商的发展,且对学生日后的情商教育带来较大的阻碍作用。 (二)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造成情商教育的忽略 由于既有教育体制的影响,从小学到中学,我国依旧实行应试教育政策,单纯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人才。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与竞争的公平,保护了弱势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调整社会结构,鼓励全民族的教育热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当前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日渐体现,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为教育的僵硬化与单一化。由于受升学率和分数的左右,几乎大部分学校依旧采取题海战术,通过持续不断的重复做题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原本存在的一些体育课,思品课音乐课等等也都通通被所需要应试科目的所取代,学生的创造力与活力被压制,沦为学习的奴隶,虽然应试教育过程中也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培养意志力等情商的机会,但总体而言,学生并没有系统地接受了情商有关的教育,更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提升情商的重要性。他们把精力集中放在应付考试上,而对于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等等都认识不足,长期地忽略情商教育,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轻视相关的教育,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三)信息技术的革新,带来人思维的复杂化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呈多样化的趋势,虽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一直占据主要位置,但是我们也警惕外来不良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思潮呈现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社会思潮的多样化是社会文化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是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矛盾爆发,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较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并进,带来人思想上的不稳定与精神上的不统一。另外一方面,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西方的敌对势力依旧对中国虎视眈眈,尤其是一部分奉行和平演变战略的谋事者依然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捏造历史事实,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公众平台散步谣言,扰乱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西方价值观中所鼓吹的普世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渗透,也让一部分大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或过度集中精力在追逐金钱上,严重影响到了健康的个性的发展。 (四)传统文化的忽视与遗失,导致传统礼仪制度的缺失 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素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在中国古代就有四书五经等经典儒家著作中详细记载了社会上存在的方方面面的礼仪。然而这些古人的礼节并没有完整地传承到今天,首先是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之后,原本象征着社会进步与文明标志的礼仪制度逐渐走向极端,变成了繁文缛节,反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次,在新文化运动中,为了对腐朽的封建文化彻底推翻,在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策略,在以后经历的相似运动中,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传统的礼仪制度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由于从小缺乏民族传统礼仪制度的熏陶,这些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礼仪制度也渐渐消失,形成了青年人与传统文化之间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 三、钢琴教育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一)钢琴教育的特殊性对大学生情商的导向作用 钢琴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钢琴教育的操作性更强,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钢琴最终是要在不断练习中积累越来越高的钢琴水平。所以钢琴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发自内心热爱的基础上强调坚韧、长期的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的钢琴家无一不是经历过长期刻苦的钢琴练习,从最简单的每个音符,到后面的整首歌曲的完整弹奏,只有坚持才能让梦想变为现实。而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群体都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很多事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半途而废,在钢琴教学中,钢琴老师通过一定程度的监督与控制,能够强化学生对于钢琴的练习时间,当学生第一次能够完整谈出一首曲子,乃至尝试难度越来越高的作品时,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对大学生情商的提高。 (二)钢琴教育的内涵文化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钢琴不仅仅是一门乐器,它是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物产的集合体。人们通过发明它来将人类对美的追求展示出来,钢琴是一种载体,不仅传承出创曲人的情感与思维,更能够通过乐谱和钢琴者传承不同时代下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借助新媒体,世界著名钢琴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传播了异域文化,也是对听众美感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同的钢琴曲子代表不同的创作背景与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加以介绍与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带着探索的心理去了解作者内心的想法,让自己沉浸在钢琴的美妙声中,无疑是对情商的良好培养。 (三)钢琴教育的技能性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持续作用 钢琴是门学问,也是一门技能,人们用自己的手来驾驭钢琴,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这种驾驭是以掌握扎实的钢琴技能为前提的。在接受一定的钢琴教育,掌握一定的钢琴技能之后,大学生则拥有来一项终身技能,也就是说一旦掌握来钢琴的弹奏方法,未来不仅不容易遗忘,还能够凭着自己的技能尝试更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使这种技能能够伴随自己一生,并为自己的音乐情感服务。技能的长期性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起到持续、终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允福.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问题、原因及途径[J].求实,2011,S1:251-252. [2]刘茂福,薛涛.大学生的情商问题及情商教育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71-73. [3]陈娟.浅析高职大学生情商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72-74. [4]王英,唐静.音乐教育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S1:143-149. [5]张克学.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86-88. [6]张建国.用音乐建构美好的情感人生——浅谈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05:47-49. [7]庞梅.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情商的培养——由“5·12”赈灾歌曲引发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0,03:132-1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