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两岸笛乐交流暨“中国竹笛名家っ曲系列”音乐会的回顾 |
范文 | 依发生的年代对海峡两岸笛乐交流的时代背景及过程作回顾式的梳理,并简介琴园国乐团自1995年至2011年前后16年间所主办的22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 中国竹笛名家名曲; 琴园国乐团;笛乐交流 前后横跨16年(1995~2011),我所策划并导聆的22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见附录1)暂时于2012年划下句点,这时候也该来谈谈这段两岸竹笛音乐文化交流的历程,由于其中所牵涉的人、事、物甚广,我仅能就记忆中的印象来回顾。 台湾早期的笛子身影散见在南北管(南音、乱弹)、客家戏、布袋戏、本土歌仔戏、宗教音乐曲牌及从大陆传入的京戏等剧种,但那时皆是担任伴奏或过门串场的角色,真正的笛子独奏曲几乎没有。台湾接触 “现代国乐”肇始于随蒋介石来台的“中国广播公司国乐团”(前身为1935年于南京成立的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国乐队,1942年转为国乐团,曾于1948年来台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音乐会虽然成功,但并未起到大量增加爱乐人口的实质影响作用)。1949年后,台湾中广国乐团常演奏一些古曲、民间曲及当时创编的合奏曲,如《妆台秋思》 《玉楼春晓》 《金蛇狂舞》 《五圣佛》 《集贤宾》 《熏风曲》 《普天乐》 《寿亭侯》 《湖上春光》 《春树暮云》 《芳草咏》等,早期成员包括高子铭、王沛纶、孙培章、黄兰英、陈孝毅、周岐峰、刘克尔等,其中只有高子铭是吹笛子的。后来中广国乐团为了推广国乐,开了六期进修班,并设有作曲室,但并没有写出脍炙人口的笛子曲,而且除《江干夜笛》 《幽思》外,也没有什么广为流传的笛子独奏曲。 高子铭先生是台湾第一位录制笛子独奏曲的演奏家,由当时的鸣凤唱片公司出版其作曲并吹奏的《南山玉笛》及《江干夜笛》(张定和曲)。1949~1965年这段期间,除了《小磨坊》 《迎春曲》 《柳暗花明》 《春夜漫舞》 《山地歌舞》 《城市歌声》 和《灵山梵音》这类合奏小品外,台湾真正的笛子独奏曲是很少的。尔后直到董榕森生先生于1966年创作以小a调梆笛演奏的《阳明春晓》,由时任中广团员的陈胜田先生演奏(天声唱片公司出版),台湾笛界才有了一首较全面的崭新笛曲可以吹奏。(70年代此曲作为台湾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栏目的片头曲红遍全台。) 但这时,祖国大陆笛曲的音讯却可以通过以下的三个渠道获得:一是从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所收听到的;二为台湾金门唱片行所翻拷中国唱片公司的33又1/3转的胶版唱片,三是来台的学子所携带的资料,包括陆春龄先生的《鹧鸪飞》 《小放牛》 《欢乐歌》 《今昔》 《喜报》 《奔驰在草原上》、孔庆宝的《百鸟引》、赵越超的《草原牧笛》、冯子存的《五梆子》 《喜相逢》 《黄莺亮翅》、刘管乐的《茉莉花》 《荫中鸟》 《和平鸽》等。 数十年前因两岸局势,简体文字及有关音响数据均不许流通,除了名气最大的陆春龄先生外,其他乐曲的来历几乎无从得知(包括作曲者及演奏者的姓名及背景)。虽然如此,这些唱片对于求乐若渴的我辈来说,还是相当珍贵的,几乎是每天反复播放,百听不厌,后来更加以记谱,最后可说是听到滚瓜烂熟;另一方面,翻印的笛子教材(蒋咏荷、胡结续、陆金山、曲祥等的著作)皆更换包装,陆续在台湾流传。这时期我就有一种想要 “追根究底”的念头,现在看来,应是日后对于两岸笛乐探访之初因。 1970~1987年间,台湾创作的不少笛曲——《十里莺啼》(董榕森曲)、《踪影》(施清介曲)、《搏浪》 《在那片草原上》 《草蜢弄鸡公》(陈中申曲)、《茶林山歌》(郑荣兴曲)、《茶山姑娘》(胡世昌曲)、《昔日》 《遍地稻谷黄》(陈胜田曲)、《笛韵》(张己任曲)、《嬉游曲》(萧唯忱曲)、《凤凰语》(许德举曲)、《梆笛协奏曲》(马水龙曲)、《青年当自强》(陈哲鸿曲)、《江湖载酒行》 《兰阳春暖》(白台生曲)、《嬉春》(陈裕刚曲)、《鹿谷山上采茶忙》(黄石曲)等,虽因两岸政局关系无法交流,但许多大陆笛子唱片、磁带早已在台湾笛界流传,诸如《快乐的农村》(陆春龄)、《故乡的回忆》(孔建华)、《庆丰收》 《黄河边的故事》(王铁锤)、《牧笛》(赵越超)、《姑苏行》(江先渭)、《陕北好》 《枣园春色》(高明)、《牧民新歌》 《山村迎亲人》 (简广易)、《草原巡逻兵》(曾永清)、《收割》 《心中的歌》(俞逊发)、《春到湘江》(宁保生)、《春山采茶》(尹维鹤)、《波湖渔歌》(舟波)、《山歌与采茶调》(魏圣因)、《机床飞快转》(曹文工)等。 1986年春,香港中乐团笛子首席郑济民(原福建音专教师)随团长黄安源首次进入台湾,应新象之邀,在台北、台中两场音乐会中担任独奏。该年年底,台北市立国乐团正式邀请郑济民到台北,与台北市国立乐团合作演出《白蛇传》笛子协奏曲。1987及1988年,郑济民两度荣获台湾新闻主管部门颁发的“最佳唱片制作金鼎奖”,并于1988年举办了台湾青少年竹笛大赛。 1987年,前广东潮剧院李锡奇辗转来台,于台北市中山堂举办“海上的笛声”个人独奏会。同年10月,他又应台南乡韵民族乐团之邀,参与“台南市第二届民俗乐器”展演会。 1988年,王瑞裕(筝、琴)、马英(筝)、林谷芳(琵琶)、周锦霞(筝、柳琴)和我(笛)及盛赐民(二胡)等展开了一次音乐行旅,前后共45天,走访了星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及一些相关民族乐团。依行程先后,我们结识了笛坛老、中、青三代,包括广州罗德栽、黄金城;上海陆春龄、孔庆宝、杜冲;北京霍伟、王铁锤、杜次文、詹永明;西安蒋咏荷、元修和、高明、梁欣、孙永志;浙江赵松庭等人。之后每年我均数次前往拜访赵松庭先生,并将访谈记录写成《1988民族音乐大陆行——访谈当代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一文,分五期发表在《台湾民族月刊》。赵先生的声名自此在台湾响起。 之后,我陆续结识了胡结续、曾永清、谭谓裕、俞逊发、蒋国基、戴金生、李镇、王次恒、戴亚、杜如松等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音乐学院梁欣老师向我简介了大陆笛坛概况,日后更将所有笛子唱片翻录成磁带,并依年代顺序交付给我参考,直到这时我才对整个笛界脉络有更了深入的了解。当时我在台湾几个电台担任笛子讲座主讲,便借机把这些数据传播出去,后来才知道这个节目确实影响了一批收听的年轻学子。 开放探亲初期,老青中三代笛家詹永明、俞逊发、陆春龄(依入台先后)与台湾中广国乐团合作的笛子音乐会及同时举办的讲座反响甚大,可说让台湾乐迷吸收不少新知并开了眼界。之后公立、私立学校及乐团纷纷邀约祖国大陆民族管弦乐团及著名笛家来台讲学演出;台湾年轻学子与笛界人士亦前往祖国大陆随各派名家习艺;各唱片公司也从唱片、磁带转为CD、DVD的发行;出版商也发行大量曲谱,这些都实质性地促进了笛技及笛艺的提升,同时祖国大陆笛家也欣赏到了台湾的笛文化美学。 林谷珍两岸笛乐交流暨“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的回顾 自1988年至2015年,祖国大陆著名笛家来台演出包括: 1988年,前上海民族乐团笛家郑正华先生(现旅居加拿大)参与台北市艺术季,演出“郑正华的笛管艺术”音乐会;同年,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及实验国乐团合作于台北社教馆及音乐厅举行音乐会。 1989年,西安音乐学院梁欣先生来台。 1989年,前吉林省歌舞剧院笛家石家环先生以探亲名义来台录制《豪迈笛族》专辑(上扬唱片公司出版);1990年,与台湾中广国乐团于台北市立社会教育馆合作演出。 1990年,郑正华参加高雄港都国乐节“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 1991年,詹永明应台湾比较音乐学会之邀,来台与中广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1992年,俞逊发与中广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魔笛传情”笛子演奏会。 1993年,中央民族乐团应台湾“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邀,首次来台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1993年,上海民族乐团应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之邀首次来台演出。 1993年, 陆春龄应台湾“中华比较音乐学会”之邀,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小放牛——笛子宗师陆春龄从艺六十五年”音乐会。 1994年,俞逊发与中广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同年,参与高雄市立国乐团演出;又应忘乐小集之邀于台北紫藤庐举办笛子演出交流。 1994年,陆春龄受摇篮唱片公司与中广国乐团之邀,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1994年,台北市立国乐团邀请俞逊发参与四大名家联合演出。 1995年,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邀请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来台演出。 1995年,中央民族乐团再度应台湾“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邀,来台于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演出。 1995年,杜如松参与国际民族管弦乐研讨会展演,与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出大型民族交响乐。 1995 年,陈涛应台北市立国乐团之邀,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奏笛子协奏曲《越王勾践》。 1995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应安宝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之邀首次来台演出。 1996年,上海民族乐团与实验国乐团联合演出。 1996年,“戴亚、侯广宇笛子独奏会”于台北“国家演奏厅”举办。 1998年, 台北市立国乐团邀请詹永明、陈涛来台演出。 1999年,实验国乐团邀请俞逊发来台演出“上海名家之夜”。 2001年,侯广宇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合作演出《貂蝉》。 2002年,俞逊发与琴园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琴缘”。 2002年,俞逊发与台南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同年,与忘乐小集演出“江楼望月”;又与小巨人丝竹乐团于台湾北中南部巡演“《牡丹亭》——俞逊发笛艺选粹”音乐会。 2002年,詹永明与实验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管乐名家协奏之夜”音乐会。 2002年,曾永清应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之邀,参与“国宝名家荟萃——中乐大师联合音乐会”演出。 2002年,王锐随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来台,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2003年,侯广宇应台北国立国乐团之邀,与琴园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奏厅举行 “一笛清风”独奏会。 2003年,俞逊发与高雄市立国乐团于高雄市至德堂演出“两岸琴缘乐齐鸣——上海民族乐团vs.高雄市国乐团”。 2004年,唐俊乔与上海交响乐团来台演出笛子协奏曲《愁空山》。 2004年,蒋国基应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之邀,参与“国乐名家荟萃音乐会”演出。 2005年,陆春龄、王铁锤、曲祥、曾永清、李镇、詹永明、张维良、王次恒、杜如松、张延武、戴亚、侯广宇应邀参与第十八届台北传统艺术季笛管艺术节“走过笛子的岁月”演出。 2005年,李镇应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之邀,演出“国乐名家荟萃音乐会”。 2005年,唐俊乔与实验国乐团合作演出笛子协奏曲《山·乐》。 2005年,马迪参与琴园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当西方遇见东方”的演出。 2006年 杜如松随宁波市艺术剧院民乐团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 2008年,张维良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关乃忠的浪漫华彩”。 2009年,詹永明与琴园国乐团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嘎达梅林——詹永明笛子独奏音乐会”。 2009年,戴亚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回眸”;同年与草山乐坊演出 “春秋叙两岸情(Ⅱ)”。 2009年,张维良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远朋贺团庆——华夏民族乐团”。 2010年,王次恒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于台北市中山堂演出“TCO大师之夜”。 2010年,曲祥、詹永明、张维良、张延武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演出“笛子名家喜相逢”音乐会。 2010年,戴亚与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出“魔笛大会串”音乐会。 2010年,王铁锤应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之邀,演出“国乐名家荟萃音乐会”。 2011,杜如松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音画大千”音乐会。 2012年,刘一、刘富吉、侯广宇、钱军、唐俊乔(依姓氏笔画序)来台参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举办的“忍将神韵断琅琊——俞逊发纪念音乐会”。 2013年,王次恒应传大艺术事业有限公司之邀来台演出“国乐名家荟萃音乐会”。 2013,李镇应邀来台参加新竹“竹堑国乐节”演出。 2013年,曲祥、王洪涛与山东民族管弦乐学会民族乐团应琴园国乐团之邀,来台于高雄、台南、云林、新竹巡演。 2013年,杨强率江南笛文化研究院“童心童艺队”来台,与琴园国乐团举办交流。 2014年,杜如松应邀来台参加台北市传统艺术季“吹绿一江烟——杜如松竹笛独奏会”演出。 2014年,王次恒应邀来台参加新竹“竹堑国乐节”演出。 2015年,杨强再度率江南笛文化研究院团员来台与琴园国乐团交流演出。 2015年,侯长青应邀来台参加新竹“竹堑国乐节”演出。 2015年,马迪应琴园国乐团之邀,于台北中山堂演出“长安乐派跨海来——曲文军 金伟 马迪联合音乐会”。 2015年,张维良率中国竹笛乐团于台北“国家演奏厅”演出“笛箫传天籁”。 教学讲座方面包括: 1988年,李锡奇(前广东潮剧院笛家)进入台北市立国乐团,1991年带职转任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专任教师。 1988~1990年,郑正华(前上海民族乐团笛家,现旅居加拿大)应聘到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国乐科任教。 1989~1990年,梁欣(西安音乐学院教师)两度来台探亲,并于琴园国乐团作“当代大陆笛坛名家概况”之引介。 1991年及1992年,詹永明、俞逊发先后应台湾“中华台北比较音乐学会”之邀,在台北知新广场及其他艺文场所举办数场讲座,轰动全台。 1992年,叶红旗应邀至台湾戏曲专科学校;1994年,至文化大学及华冈艺校;2000年,至台南艺术学院任教。 1994年,赵松庭应聘至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系担任客座教授。 1995~1999年间,王铁锤、曲祥、李镇、詹永明、王次恒等先后参与台北市立国乐团主办之“国乐研习营”。 2000年,杜如松于台湾艺术大学举办专题讲座。 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俞逊发应聘到台南艺术大学任教。 2002年,俞逊发于新竹交通大学国乐社举办“自然之中有深意”讲座。 2006年,孔建华、荣政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及台湾艺术大学举办专题讲座。 2007年,易加义、余占友于台南艺术大学举办专题讲座。 2008~2009年,李镇应聘到台南艺术大学中国音乐系任教;2012年,应聘到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任教。 2009年,侯广宇应聘至台南艺术大学任教。 2009年,王铁锤于师大音乐学系举办“国乐大师班”讲座。 2010年,杜如松于台湾大学鹿鸣广场举办讲座。 2012年,郑正华应聘专任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学系客座教授。 2013年,陆春龄于琴园国乐团举办“笛艺人生 德育至上”讲座。 2015年,马迪于琴园国乐团举办“长安笛韵”讲座。 至此,台湾的四个公立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实验国乐团(台湾国乐团)、高雄市立国乐团、台南民族管弦乐团以及民间乐团如中广国乐团(已解散)、琴园国乐团、采风乐坊民族乐团、台南乡韵民族乐团、小巨人丝竹乐团等均与大陆笛坛名家有过合作,而大陆各民族管弦乐团及各派笛家亦纷纷受邀来台举办音乐会(不再赘述)。 台湾到大陆交流的回顾 1989年,陈中申赴上海与詹永明合作录制《草蜢弄鸡公》专辑。 1990年,张中立前往西安向马迪学习,回台后于个人独奏会中演出《秦川抒怀》。 1999年,中广国乐团到祖国大陆巡回演出。 1999年,高雄市立国乐团赴大陆广州、珠海、中山、上海、杭州、宁波及厦门等地演出。 2004年,台北市立国乐团应江苏艺术剧院及安徽省歌舞剧院邀请,于无锡及南京与江苏民乐团联合演出,又参加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演出。 2008年,吴佳臻与李宛慈参与西安文华杯笛子大赛(李宛慈日后考入上海民族乐团任职,并于2015年随团来台,于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 2009年,台北市立国乐团大陆巡演。 2010 年,台湾“国家国乐团”赴上海、苏州、池州、合肥巡回公演《璀璨台湾》。 2011年,台北市立国乐团于西安音乐厅演出端午音乐会。 2013年,台北市立国乐团到祖国大陆巡演。 2014年,台湾国乐团于郑州、青岛、潍坊、宁波、昆山巡演“乐响·台湾”。 2014年,高雄市立国乐团获邀参加祖国大陆第16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及第12届“广东省艺术节”巡演。 2011~2013年,琴园国乐团新形态节目,以唐代“吹笛圣手”李暮为主角的说书人音乐剧场“李暮传奇”于济南、无锡、成都、北京、兰州等地巡演①。 2014年,琴园国乐团应广西艺术学院之邀,参与“2013中国东盟(南宁)音乐节”系列活动,演出白台生作曲的《兰阳春暖》。 2015年,吴佳臻于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笛子独奏音乐会。 2015年,台南艺术大学陈中申教授应黑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之邀,于黑龙江大学三号教学楼报告厅举办笛子讲座。 此段时期台湾学子也纷纷于寒暑假前往祖国大陆跟从名家习艺;我个人也在大陆各地举办的音乐会或比赛活动担任导聆或评委(见附录3)。 此间,台北市立国乐团举办的民族器乐协奏曲大赛对两岸青年学子的影响甚巨,其中被列指定曲的祖国大陆笛曲有《走西口》(南维德、魏稼稔、李镇曲)、《山风》(周成龙曲)、《姑苏行》(江先渭曲)、《鹧鸪飞》(陆春龄)、《苍》(杨青曲)、《故乡的圆月》(刘斌曲②)、《白蛇传》(罗伟伦、郑济民曲)、《旋舞女》(钱兆熹曲)、《渔港春潮》(赵松庭曲)、《秦川抒怀》(马迪曲);台湾笛曲有《跃马长城》 《抒怀》(陈中申曲)、《笛韵》(张己任曲)、《天龙引》(王正平曲)、《梆笛协奏曲》(马水龙曲)、《情思》(陈百忠曲)、《胡旋舞》(钟耀光曲)……这时期两岸年轻笛手不仅开始竞技而且开始交流,但整体而言,竞赛前三名大部分仍由祖国大陆选手获得。如“台北国际民族器乐‘第一届(笛子)协奏曲大赛(1995年)”第一名戴亚,第二名侯广宇,第三名曾昭斌;第二届(1998年)第一名袁非凡、第二名唐俊乔、第三名为刘贞伶(台湾);第三届第一名蒋宁、第二名王华、第三名钱军;第四届大赛第一名马云鹤、第二名吴佳蓁(台湾)、第三名李晨。 与赵松庭先生相识的机缘 1988年,我在北京遇见詹永明先生,他向我推荐他的老师赵松庭,说一定要去拜访他。而后他更帮我写了介绍信,作为引荐之用。之后我于西安音乐学院参观访问,认识了元修和先生,他亦提及赵先生,言赵老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要我有机会一定要去见见他。 1989年,西安的梁欣先生来台探亲,在我家里住了三个月,我们常彼此交流。他向我讲述了彼时祖国大陆笛坛名家的各方面状况、流派分野,使我能更深入、清晰地掌握到祖国笛界的脉络;而那时,他也提到了赵先生。三位笛坛中人,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向我推荐拜访同一位名家,这使我更确立要去拜见赵先生的想法。 之后,我分别于台北汉声电台“国乐选粹”、高雄广播电台“南风乐府——笛子之美”的节目中介绍了中国南北四大笛家及当代笛坛现况。为了获取更多的相关数据,更为了满足心中种下已久的期盼,我决定前往杭州拜访赵松庭先生。 那次的见面令我印象深刻,赵老师的爽朗笑容及师母的热情招待令我这位远方来客毫无身处异地之感,更无代沟隔阂。他耐心地对我叙述竹笛的源流、历史沿革、制作、改良、发展及声学、物理学、艺术、美学等等方面的笛艺问题,有的还是困惑我多年的盲点,经他讲解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那时,我拿出了我在电台的讲座录音,其中有他在六十年代用排笛所吹奏的《婺江风光》,那是他正值青壮年时谱写的曲子,但在大陆已渐被淡忘,他想不到在遥远的对岸还有人在传颂着。我想,曲子令这位六十几岁的矍铄老者想起那段时光的风采和以往颠沛流离的日子,短暂静默后,他流下泪来。在旁的我,感慨万千,更立下了要为这些前辈留下记录的心愿。后来我经常往返两岸,每次到杭州,一定会专程前往西湖之滨花园北街拜望赵先生。虽然我并未正式随赵老师习艺,倒一直执弟子之礼,而他却也一直以忘年之交相待。几年相处下来,也就形成了我们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琴园国乐团主办的“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1995~2011)概述 有感于两岸学习环境、师资及笛技的落差,我萌生了把祖国大陆笛坛名家引介到台湾的想法。后来因为种种机缘巧合终于得以搭建了这个前后长达十六年的记录平台,采用“导聆音乐会”的形式留下许多笛坛名家的珍贵身影,也使得多位演奏家因此扬名。 谈谈系列的第一场“笛声吹向水云间”。1990年,我在赵先生家中结识了他的两个杰出弟子——就读中央音乐学院的戴亚及就读上海音乐学院的杜如松。赵老师要他们分别吹两首笛曲给我听,听完后我对这两位年轻人扎实的基本功及精湛的笛艺深感惊讶,这足以显示浙派有它独特且具有实效的训练方法。 之后每到杭州,赵老师总指定杜如松陪同,熟稔之后,我觉得这位年轻人笛子吹得不错。1994年台湾方面开放专业人士的交流,我遂开始策划“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的第一场音乐会“笛声吹向水云间”,于1995年5月邀请杜如松前来演出。当时台湾对大陆笛坛的风格流派了解不深,我决定将大陆近半世纪的发展做一个概括式的陈述,曲目中南北四大家各选两首,冯子存先生的《五梆子》 《喜相逢》;刘管乐先生的《荫中鸟》 《卖菜》;陆春龄先生的《鹧鸪飞》 《今昔》;赵松庭先生的《早晨》 《三五七》;刘炽与刘森先生的《牧笛》;简广易先生的《牧民新歌》;俞逊发与彭正元先生的《秋湖月夜》;以及杜如松自己所写的《扁舟载月》等。 在演出形式上,我亦首度增加了“引导聆听”这个“导聆人”的角色,采用自然平实的话语形式,拉近了台上与台下的距离。这场演出受到广泛的好评,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拉开了康庄序幕(见图1)。 图1 笛声吹向水云间 新派笛曲,初扬台湾 1991年,在秦鹏章先生及中国音乐学院李文珍老师的陪伴下,我与二哥林谷芳先生、陈绍箕伉俪及数名友人同游内蒙古。经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布和先生的引荐,我有幸认识了内蒙古歌舞团笛子演奏家李镇先生。在他家中几小时的访谈使我对具有内蒙古音乐特色的“长调” “短调”及“二人台”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对授业恩师刘兴汉、黄尚元的感念之情,在时下已属少见;同时他将“草原风情”的豪迈宽广及“新派”刘森的歌唱性笛风融为一体的吹奏方式也令我大开眼界。 1996年,陈绍箕先生告知我,简广易先生刚从法国回来,希望能与世界各地华人笛界做交流。因此,我策划了“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二)”——“笛韵唱心声——刘森笛子艺术风格与传承”音乐会,邀请简先生来演出。惜他日后因病未能成行,那时我已将入台证件寄至北京,只差买一张机票,若他当时能成行,以他在台湾的高知名度,拥有这么多乐迷,说不定改变心意而不致徒留憾事!之后在取得他的同意之下改请同属新派一脉的李镇先生于1997年来台担纲演出。李镇先生有“新派笛韵大师”之誉,这一场新派笛风的音乐会,不仅回响热烈且打开了北派笛家李镇先生在台湾的知名度(见图2)。 图2 笛韵唱心声 与俞逊发的结识 俞逊发至今仍被海内外笛家、文人们所共同推崇,他出雅入俗的笛风不仅获得圈内人的欣赏也受到一般民众的喜爱。主要的因素在于他把笛子升华到了艺术的层面,但又不把它推到艰涩的象牙塔内,再加上他醇厚圆润的音色及个人的文化涵养,终究使他能与一般笛家区别出来。 1989年,我在上海民族乐团内的狭小宿舍里,初识俞逊发先生。他以茶待我,并畅谈“笛艺在笛外”的种种独到见解,松、圆、润的音色使我难忘,我们整整促膝长谈一下午,或许是惺惺相惜之故,我以在台湾刚买的随身皮带赠送给他,日后彼此也成为笛乐的知交。 1997年,我在香港巧遇逊发兄,闲谈之余,知悉来年将是他进入上海民族乐团第38年,吹笛则刚好届满40周年。遗憾的是,他在家乡并未开过一场正式的独奏音乐会,我听后感到诧异,遂告知他我正在策划系列的笛子音乐会,他慨然允诺。 “玉笛飞声——俞逊发笛艺四十周年回顾展”音乐会是一场兼具知性与感性的音乐盛宴,除呈现出逊发兄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也试图找回我们这两辈人当初踏进民族音乐圈的那份感动和执着。就在演出前,我俩恰好读到了一首感人的诗作,他突发创意,觉得可以加到演出里,于是一个“既平行又交织”的表演概念出来了。我当“饮茶者”,他当“吹笛人”,我们同置于舞台上,饮者自顾自地清理茶桌、温茶、冲茶、泡茶,甚至发出清喉及喟叹的声音,而吹笛者则依据当时的心境,或抽离或融入地即兴演奏,缘起缘生。记得在吹到某一段时,他竟然“发乎情,感于心”地边吹边落泪,真可谓意远情长!虽不至于前无古人,但想必后无来者,一首新的乐曲《品茗》于焉产生(见图3)! 图3 玉笛飞声 那场演出撼动了许多文化人的心,演出之后许多人忘情地起立鼓掌,如雷掌声至今犹在耳际响起。随着这场音乐会激光视盘的发行,在海外乐圈形成了一股风潮,琴园国乐团所主办的“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奠定了华人地区竹笛文化交流的基石。 詹永明的俊秀笛艺 我与永明兄相识得早。1988年在北京时,首度听他吹笛便有感年纪轻轻吹得居然这么好,敬佩赵派一门之余,也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们一直都有往来,因缘际会下,在1999年,我把他邀请到了台北,演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四)”——“玉树临风笛里情——詹永明的笛子世界”。 詹永明人如其艺,风度翩翩,笛声俊秀,颇有江南水乡诗画之感。这场演出他吹得韵落有致、潇洒非凡。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音乐会演出之前,台湾恰逢发生百年以来最强烈的“9·21大地震”,在会中詹永明将我赠送给他吹奏《西湖春晓》的C调曲笛捐出来义卖赈灾,获得与会人士一致的赞赏。 自此之后,詹氏声名大噪,在台湾拥有广大乐迷,其作《兰花花》一曲也成为吹笛者竞相吹奏之曲。 已成经典——赵氏一门同台献艺 1999年,香港马可波罗唱片出版了《赵松庭笛子精选》CD,我初听之下,发现赵老师的状态挺好的,因在前面几场音乐会,他的嫡系子弟詹永明、杜如松及短期指导过的俞逊发等几位学生都已来过,再来当然是有请赵老师登场了。为了较完整且有意义地呈现赵派的传承及随行得照顾,我特别将在北京的戴亚及在杭州的杜如松这两位他从小培养的学生一并邀来与老师同台献艺,故有了“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五)”——“笛艺春秋——赵松庭笛艺七十年回顾展”(见图4)。 这场演出,是他们师徒多年来首次同台,意义非凡。一开场,师徒三人连袂上台,一种今时少见但蕴有古风的师徒情谊感染了全场,满堂喝彩,历久不绝。赵老师当时七十有八,但声乐乍起,醇厚古朴的乐音显现了他深厚的功底。乐曲进行当中,两位学生就如金刚护法般地挺立两侧端注,等到赵老气力稍歇,两人立马持笛协奏,于是三人同曲,欢畅而终。直至下半场结束,观众还沉浸在莫名的感动里。 图4 笛艺春秋 赵老师最后上台引王勃诗作《杜少府之任蜀州》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及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表示他心中的感慨,并说“气力已无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希望来日能与乐友再度见面。 当年的这场演出和赵老的一席话成为他最后的舞台身影,一门同台的经典画面传为佳话,正所谓弟子续延艺,“典型在夙昔”。 图5 典型在夙昔 草原笛风,风靡华人乐坛 接连五场竹笛系列已逐渐引起海内外的注目。在第二场鼎力相助的李镇先生声名已起,浩瀚草原的笛声、促使我再度邀他与琴园合作竹笛系列第六场——“草原牧笛——李镇的笛子艺术”(见图6)。 演出中,其中《江河水》一曲第三段的音域向超高音扩展七度音程,达到两点fa,是采用我特别为他制作的凤尾竹笛子来演奏,李老师吹来顺手,我亦有荣焉。 这场演出后,习笛者竞相模仿《大青山下》的潇洒飞指,《鄂尔多斯的春天》 《走西口》已成为华人乐坛多项比赛及演出的热门曲目。 图6 草原牧笛 导聆插曲,化险为夷 2001年5月,“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迈入第七场,我邀请了北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来台演出,特别规划了笛、箫各半场的演出,命名为“龙笛凤箫话古今”(见图7)。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音乐会也是两岸交流十多年来,第一位以“箫”在台北音乐厅演奏的祖国大陆箫家。 图7 龙笛凤箫话古今 这场音乐会吸引了上千乐友观赏,当时维良兄的箫艺已在台湾享有很高的声誉,不 少箫友专程前往,直呼不虚此行。但无人料到,节目进行到上半场最后一首的《深秋叙》时,发生了意外状况:张维良在吹奏一个极高音之处,笛膜突然破了。舞台经验丰富的他不慌不忙地放下笛子,鞠躬退场,伴奏乐队也机伶地鱼贯而下,现场观众大多不知此曲并未吹完,多报以热烈掌声。下半场一开始,我借用了唐代吹笛圣手李暮乘舟远赴他乡访友,于舟中巧遇高人点化的音乐轶闻(同是吹到高音处,笛子应声而裂)巧妙地转接并询问在场的观众是否愿意再聆赏一次完整的《深秋叙》,观众们顿时了然于心,纷纷鼓掌同意。事后一位朋友如此形容,音乐会中见到了演奏者的沉稳,乐团的临危不乱,及导聆的机智应变。 移往古都,“长安乐派”炫风初起 有感于两岸各项交流的目光主要着眼在北京、上海,2001年我逆向思维地将对象移到西安这一古都,邀请马迪和张延武两位中青代笛子演奏家。 马迪与张延武能写能吹,但他们的作品鲜为人知。这场音乐会引起了海内外诸多乐迷的瞩目,笛坛前辈王铁锤及名家俞逊发也在场聆赏,并予高度评价,俞逊发且为文赞扬。秦派笛风与京沪笛风大异其趣,具有古都风范,乐界均讶异此地竟有这等人才。他们两位特别为此场音乐会谱写的《跑旱船》竹笛二重奏,日后更广为流行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苍龙吟”笛坛耆老经典双会 2001年,我在上海专程造访了陆春龄先生,送给他《玉笛飞声》的VCD,并告诉他学生都来台演出过,这回也该老师出马了。我向他表明希望邀请他与胡结续先生合演一场笛坛耆老相见欢的音乐会,陆老神采奕奕爽快地答应,而胡结续先生也允诺演出。 陆、胡两位先生的多首名曲早在几十年前便已名扬台湾。当时一位年高八十有二,一位已过古稀之龄,两位笛艺前辈的联演吸引了众多乐迷前来,热闹空前。十几年过去了,我对当时陆老吹奏江南丝竹《行街》一曲的忘情投入及飞扬神采仍是记忆犹新,惊叹不已。为了表示对这位南派宗师的景仰之意,于《普天同庆》一曲,我特别安排了台湾二十多位中、青、少、童吹笛好手与陆先生同台联演,此欢愉气氛感染了全场,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独具意义。 欢歌咏沂河,醉听百鸟音 曲祥先生的著作《笛子练习曲选》在台湾广泛用于笛子教学,并为学院指定用于教学、考试,延续至今。另孔庆宝先生的《百鸟引》因翻唱复制流通,亦早在数十年前便流传于台湾。两位先生年龄相仿,又有这样的因缘,促使我制作这场系列之十——“沂河欢歌百鸟引”音乐会。曲老师灵巧的吐音在乐界广为称道,一曲《儿童乐园》一气呵成, 掌声热烈;《走进快活岭》 《向往》在台湾首演一炮而红。而孔庆宝的《京调》 《百鸟引》 《水乡新歌》亦使乐友回味无穷。插曲之一,未曾穿过长袍的曲祥老师对于拍摄出来的剧照赞不绝口(见图8)。 图8 曲祥老师 2002之后到2011年,我又陆续举办十二场(见附录,因篇幅关系从略)“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其在全球华人笛界有这么大的反响,主因还是时代使然,我躬逢其会。日后所有参与的笛家们皆与我成为好友,实因我无所求。在台湾的文化氛围下,众笛家感受到身为音乐艺术家并为两岸同胞共同认可的荣耀。“典型在夙昔”,我能在大时代下为老艺术家留下宝贵的身影与动听的笛曲,这对日后的习艺者意义非凡,是我所愿矣。 责任编辑: 钱芳 附录1 “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 场次音乐会名时间主要演奏者 1笛声吹向水云间1995.05.19杜如松(浙江) 2笛韵唱心声1997.05.10李镇(内蒙古) 3玉笛飞声1998.11.18俞逊发(上海) 4玉树临风笛里情1999.11.21詹永明(新加坡) 5笛艺春秋2000.05.06赵松庭(浙江)/戴亚(北京)/杜如松(浙江) 6草原牧笛2000.11.02李镇(内蒙古) 7龙笛凤箫话古今2001.05.23张维良(北京) 8长安笛韵2001.11.14马迪(陕西)/张延武(陕西) 9苍龙吟2002.06.02陆春龄(上海)/胡结续(四川) 10沂河欢歌百鸟引2002.12.08曲祥(山东)/孔庆宝(上海) 11秦川风情2003.11.29马迪(西安)/张延武(陕西) 12松庭流芳2003.09.27詹永明(新加坡)/张维良(北京)/戴亚(北京) 杜如松(浙江)/冢本平八郎(日本) 13一声横玉远穿云2004.09.04曾永清(北京)/王次恒(北京)/戴亚(北京) 14春风拂柳笛三弄2005.05.14涂传耀(江西)/邬满栋(山西) 15闲情一曲赋春风2006.04.26王次恒(北京) 16横吹铜笛苍龙声2006.10.29孔建华(湖北)/高明(西安)/荣政(湖北) 17傲雪苍松江河情2007.06.15张永发(黑龙江)/罗守诚(上海) 18川江笛韵黄山情2007.12.01易加义(四川)/余占友(安徽) 19水乡船歌秋思曲2008.12.21蒋国基(浙江)/荣政(湖北) 20铁笛声长曲未终2009.11.28王铁锤(北京)/李镇(内蒙古)(见图9) 21溪花禅意2010.10.24杜如松(浙江) 22春山采茶遐方怨2011.08.07孙永志(香港)/朱文昌(香港)(见图10) 图9 铁笛声长曲未终 图10 春山采茶遐方怨 附录2 琴园出版的笛子曲谱 1.《玉笛飞声》——俞逊发笛艺40年演奏曲谱汇编 2.《草原牧笛》——李镇笛子演奏曲谱六十首汇编 3.《长安笛韵》——马迪、张延武笛子演奏曲谱汇编 4.《玉树临风笛里情》——詹永明笛子演奏曲谱汇编 5.《竹笛独奏曲——钢琴伴奏乐谱选集》(陈胜田编曲) 附录3 2002年,应浙江东阳音乐家协会之邀担任“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纪念音乐会导聆。 2003年,应香港竹笛协会之邀,担任“笛艺春秋”赵松庭先生纪念音乐会导聆。 2003年,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担任“玉笛飞声——俞逊发笛艺45周年回顾展”导聆。 2004年,应浙江东阳市政府邀请,担任“江南笛王赵松庭纪念音乐会”导聆。 2005年,应上海中华笛文化研究所及中国笛子艺术夏令营委员会邀请,于浙江音乐厅担任俞逊发、李镇、詹永明、蒋国基、杜如松、荣政等“名家名曲独奏音乐会”导聆。 2005年,应北京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邀请,于贵州出席“中国玉屏箫国际箫笛学术研讨会”。 2005年,应邀于无锡担任第一届“听雨杯”笛子比赛评委。 2006年,应邀于无锡担任第二届“听雨杯”笛子比赛评委。 2007年,于浙江音乐厅担任“绍兴艺术学校校长吴樟华笛子独奏会”导聆。 2007年,应浙江永福禅寺邀请担任“天籁云和——东皋心越禅师纪念音乐会”主持。 2007年,应浙江歌舞剧院邀请担任创院五十周年庆“赵松庭纪念音乐会”导聆。 2007年,应山东省歌舞剧院之邀担任“曲祥作品音乐会”导聆。 2007年,应邀至西安担任“天韵风雅 ——马迪作品暨笛子独奏音乐会”导聆。 2009年,应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担任“霜竹神韵 ——刘正国笛子作品暨七孔笛首奏音乐会”导聆。 2009年,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担任“詹永明笛子独奏音乐会”导聆。 2011年,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为“两岸笛乐交流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讲座主讲。 2012年,于合肥无为担任“徽银之夜——皖中韵故乡情刘正国教授回乡音乐会”导聆。 2014年,于北京音乐厅担任“马云鹤笛子独奏音乐会”导聆。 2014年,于北京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担任“笛箫传天籁——张维良与中国竹笛乐团音乐会”导聆。 2015年,应邀于第一届中国(玉屏)国际笛箫制作大赛中担任评委。 2015年,应浙江音乐学院之邀,参与“赵松庭国际艺术中心”成立音乐会导聆及两岸笛乐交流讲座。 2015年,应西安音乐学院之邀,参与首届陕西竹笛艺术节,并担任“丝竹秦缘——高纯华笛子独奏音乐会”导聆。 2015年,应武汉音乐学院之邀,参与“纪念黄海怀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暨中国管乐与打击乐艺术周”活动,并担任“名家荟萃——中国管乐与民族打击乐艺术周”闭幕音乐会导聆。 注释: ①济南曲祥、无锡杨强、成都胡结续、北京张维良、兰州阚鹏等皆参与节目中的笛子独奏。 ②原籍上海,现定居新加坡的作曲家,所录唱片由上海董秋明吹奏。 ③VHS已出版: 《笛声吹向水云间》 《笛韵唱心声》 CD已出版: 《玉笛飞声》 《玉树临风笛里情》 《笛艺春秋》 《龙笛凤箫话古今》 《长安笛韵》 VCD已出版: 《玉笛飞声》 《玉树临风笛里情》 《笛艺春秋》 《龙笛凤箫话古今》 《长安笛韵》 《苍龙吟》 《沂河欢歌百鸟引》 DVD已出版: 《秦川风情》 《松庭流芳》 《一声横玉远穿云》 《闲情一曲赋春风》 《溪花禅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