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音乐剧 “整合、黄金”期 “演唱风格”成因的文化学探究 |
范文 | 【摘要】以文化学视角将音乐剧重要构成元素演唱风格的研究放置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从社会发展、大众文化及大众审美心理嬗变的历史化角度分阶段探析音乐剧发展及演唱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学;音乐剧演唱风格;成因;整合黄金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剧整合、黃金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美国20世纪30-4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及复苏期间 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以来,文化产业及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使美国以庞大的金融产业、领先的科技发展等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在此时期电影业自1923年进入“有声时代”后,各种题材的影片进入市场,虽然这些影片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但电影业的娱乐性质还是决定了是为一般群众逃避现实的一种幻景。特别是歌舞片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以浩大场景、奢华场面围观中在自我麻痹中找到避风港,也使得电影业成为恶劣经济环境下唯一得以大发展的产业。 (二)二战后美国处于政治动荡时期 冷战、越战的外部因素以及内部麦卡锡主义的内忧外患使焦灼、怀疑、不安成为大众情绪的主基调。50年代,亚文化群体逐渐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内显现出来。嬉皮士文化具有标新立异、反叛思想意识在青少年群体蔓延,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现实之间的情绪用挣脱束缚甚至以麻醉剂等进行精神解脱。在政治上标榜“没有目标的反叛者和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反叛者”;在艺术上则“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崇尚非西方文明的异域文化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语汇等。于是,“摇滚乐”以一种“蔑视权威、放荡不羁、张扬狂野”的挑衅姿态在50年代后登上美国主流流行音乐文化舞台,对60年代文化意识形态甚至其他体裁艺术风格形成较大的影响。 二、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整合叙事音乐剧艺术特征 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40-60年代初期,美国音乐剧迎来了叙事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整合音乐剧——强调剧本、剧诗、音乐、舞蹈、舞美音乐剧五大艺术元素的有机整合,并且这五大艺术元素在整合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融合、影响,以共同体现音乐剧故事、角色、主题的戏剧性,在音乐创作的动机上呈现“音乐与情节、音乐与角色、音乐与剧诗”之间的相互融合。突出在整合叙事的逻辑下,各艺术元素服务于戏剧主题、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的戏剧原则,即在创作的过程中以服务戏剧主题、推动戏剧叙事原则。可以说,20世纪中叶美国音乐剧创作的核心是对戏剧整合的强调与追求,这种创作的艺术审美标准与范式影响了整个后继音乐剧,包括概念、巨型音乐的创作风格等。 三、整合、黄金期音乐剧的演唱特点 (一)爵士音乐风格为主,轻歌剧、乡村音乐风格并存 在该时期,音乐剧出现大量的剧目及各种音乐风格共存的音乐剧目。其作品在音乐特点上具有轻歌剧风格作品依然存在,如《南太平阳》《国王与我》《窈窕淑女》。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音乐风格——爵士、乡村音乐风格作品。乡村音乐风格的作品如《俄克拉荷马》《安妮,拿起你的枪》,并且以爵士音乐风格为主的风格尤其明显,如《波吉与贝丝》《当心你的脚步》《西区故事》。所以,20世纪20年代前后,也被称作为音乐剧的“爵士时代”,可以说为音乐剧在后期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二)演唱技术的融合化趋势 虽然本时期轻歌剧、爵士、乡村音乐风格的音乐剧并存,但在演唱技术上出现融合化的特点。虽然这个阶段轻歌剧风格、爵士音乐风格、乡村音乐风格的作品很多,但基本是风格下的音乐元素式的汲取,从演唱技术上而言,还与古典式的轻歌剧、流行风格的爵士、民族民间式的乡村音乐有本质的不同。 对于爵士音乐风格的作品而言,采用爵士和蓝调及布鲁斯的音乐演唱风格,淡化头腔共鸣,突出胸腔及咽腔共鸣,借鉴古典唱法的呼吸支撑,歌唱共鸣腔体管道通畅但不强化,声音松弛,以口语化的剧诗创作方式在歌唱过程中接近于真声的自然、真切,注重语气化的音色强弱对比,特别是在爵士音乐创作模式上注重第三级(Mi)音和第七级(si)音经常是降低一些,有时第五级(S01)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颠倒,特别是跨小节的连续切分经常将原有的节奏整小节移位,造成一种飘忽不定的游移感。 作者简介:王聚伍,男,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影视戏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