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范文

    张芳

    [摘要]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是实现儿童与环境、社会相融、相处的特殊活动,也是儿童真正展示自己形式。陇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传统文化丰富,童谣更丰富,与游戏相结合,滋润孩童的壮大与成长。将这些优秀的童谣及游戏,结合孩子相应的年龄认知特点,渗入本土课程体系中,特别是音乐课与课外综合实践课程中,成为孩子们自我认识、健康成长、建立正确社会情感、乐意接受的内在动力,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创新,也是滋润孩童健康成長的甘霖。

    [关键词]民间传统童谣与游戏;儿童的社会情感;本土教材素材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5-0059-02

    蒙童教育中游戏与歌谣是常见的一种形式之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也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儿童的大、小、精细运动能力得以锻炼,与人合作、遵守规则等能力得到锻炼。游戏是儿童的成长需要,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儿童和游戏理论方面认为,游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部分。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认为游戏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儿童受到群体同化与顺应教育,儿童游戏在儿童协作、社会性教育,形成儿童独立自主的判断力与人格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陇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传统文化丰富,童谣丰富,与游戏相结合,滋润孩童的童年与成长。黄英老师编著的《陇右民间传统童谣与游戏》,翔实地记录了陇右文化中的传统童谣与游戏。整理系统,涵盖丰富广泛,特别是尊重地域文化、依方言记录,保存了它的地方特色,查阅古典文献追溯其根源,尽量将其还原在它的本真面目里,文化追溯式注解。他还倡导用方言传承当地文化,明确地提出当地童谣乐、舞、诗三位一体,童谣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幽默感、能让儿童生命里内在绽放,而传统童谣游戏有几百年沉淀下来的优秀元素。他主张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打好基础,给他们的人生一个无限大的创造力。这些观点对孩子们的“自然”回归,释放孩子应有的天性,尊崇孩子成长的规律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及陇右文化中的儿童游戏类型

    传统的游戏可分为益智类、合作练习类、认识事物类、表演类、历史流传类等类。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游戏方式。在传统观念里,孩子出去“耍”,家长让注意安全以外,基本不会干涉,都是孩子自己组合、学习、完成游戏。所以自主性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也是那个时代孩子们思想自由,干涉较少,能自主解决问题的主要主观成因,更是防止我们过度保护和干涉的最好解决路径。

    应用皮亚杰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游戏归类方式对传统游戏归类也是大体能吻合的:一是练习性游戏,存在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对自身的控制和对环境控制能力的认可。如《抽陀螺》《打毛蛋》等,不但练习了本领,而且锻炼了身体。二是象征性游戏,处于前运算阶段,满足了孩子们天生的模仿与戏剧能力。如《编月亮》《闯城》等,不仅益智,还结合了一定的表演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三是有规则的游戏,它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如《华容道》《大老爷升堂》等游戏。有一定的规则,组织形式和规模较大,有相对应的童谣相伴。

    现存的陇右文化中的儿童歌谣,除去这三类游戏外,还有具有地域特色的诸如《猜字幕(mɑn)》《猜枚》[1]等有历史意义和典故的一些游戏。特别是“猜字幕”中,“幕”字读作“mɑn”,《汉书·西域传上·罽赛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文,为银币的正面,也叫“字”,幕为银币的背面。据记载风行于宋,属于一种博彩游戏。当地民间阴阳先生占卜用的“打卦”行为里面还用“字”“幕”的说法。这类游戏很多,与传统文化相依存,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对儿童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积极作用。

    二、传统游戏在同一性构建中的作用

    同一性就是个体对于自我认识中“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个体系建立得越好,对待世界就越客观,越能正确分析与判断事情的真相。自我判断方式也不容易受别人的干扰。儿童在传统游戏中对自我构建、自我认识等自我同一性方面能力的提升表现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游戏来完成群体相处,不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有所提高,而且肯定会加强,自我判断、个体的需求、能力等,通过自我经验和他人评价,促进游戏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内在的自我结构。

    同一性的建立除了自我,和家庭不无关系,但是通过游戏的确能反复自我探索与实践中自发的完善与督促改变。这对儿童以后的认知方式的影响会是很大的。因为儿童对于游戏绝对是投入的,是自我判断的,更是探索的,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最适合的方式,并移用于其他方面的学习或经验中。

    在当下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环境里,学业负担过重、家长过多干涉、周边环境不再是无条件信任、家里儿童少,导致儿童从小就缺少玩耍和玩伴。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里,对于本土的东西涉及较少。而孩童的成长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中国儿童成长的科学性和儿歌游戏的可行性,可以合理和有所取舍地将中国传统的游戏引入课堂,成为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

    这里的童谣涉及常识、民俗、语言、动植物、身边常见事物的一般规律,提高孩子认知能力的同时,在伙伴里,建立亲密的友好关系,锻炼自己的组织、辨别能力、身体敏捷程度等,都是在游戏中形成的,而且孩子抗压能力较强,很少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童谣《打花馍》:“打一个花馍正月正,百草芽儿往上生;打一个花馍两月两,两岁的碎娃会写方;……”一直打到12月,每个月的特征会被表现出来,其间有很有趣的故事情节,学会数数,两人一组,边拍巴掌边念歌谣,还有行走间动作。在学前教育或者小学低年级数学课、音乐课上都可以作为题材。在音乐课中配合肢体语言和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并通过这些认识自然规律。在现在儿童对农事不熟悉,也因为脱离这个生活环境没法关心的时代,可以通过这些歌谣认识大自然的特征,做最接地气的认知。因为大自然的规律是我们赖以生存、最应该认识的东西。

    三、建立儿童正确的社会情感

    如何将有益的传统游戏合理用在课程体系里,使之成为弥补现代家庭结构下孩子童年的缺憾和建立正确的社会情感的有效手段,是思考与实践的焦点问题。“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2]社会情感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选择内容健康、情趣性强、具有较强认知能力的童谣作为教学与活动的载体。

    从中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角度,引起孩子和儿童的认知共鸣,如《四个老鼠抬花轿》:“新媳妇,戴红帽,四个老鼠抬花轿。猫儿打灯笼,狗娃喝响道。一喝喝到城隍庙,把城隍爷吓一跳。你说热闹不热闹。”[3]应用夸张、拟人手法,狂野无际、妙趣横生,想象出成人逻辑思维里无法呈现的东西。

    孩童之间的交往是人间最本真、最纯真的,没有任何利益驱动,正确应用这些东西,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将传统文化的美传递给孩子们。如下面这首童谣《西支五马河》:“西支五马河,荞面火锨馍,漆油熬酸菜,便是好吃喝。……女子不出嫁,男子找婆婆。”[3]这首儿歌反映川北、陕南、甘肃南部接壤、地处秦岭与巴山交界的深山区西支、五马一带的民俗与风土人情,及其女娶男嫁以及在婚礼上签订婚约的婚俗。诸如此类的歌谣很多,通过歌谣让孩子们形象地认识不同地方的风情民俗或特点,体会文化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审美取向,丰富民俗知识的积累。

    (二)结合蒙氏、奥尔夫、柯达伊教学体系,将儿歌应用在节奏教学或者创作教学里,设定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与表现。将民间益智游戏与童谣结合形成动态综合游戏,提高儿童综合素养。

    这样的话,童谣的意义就被扩大化。当下电子產品的奇幻与多姿不仅伤害了孩子的眼睛,而且游戏的固定程序化也是孩子们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和接受现实的原因。因此对性格的真正内化是需要游戏、伙伴间的合作来完成的。

    将诸如《华容道》《七巧板》等之类图式游戏与民间社火中的舞蹈《踩字》结合起来,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形成动态的游戏。综合音乐、舞蹈、民间益智游戏、体现民间儿童游戏乐舞诗三位一体不分家的基本特色。诸如此类,设计出具有本土化的儿童游戏教材,必将既保护传承了传统文化,给它以新的生命,又补缺了儿童教材中传统游戏的空白。

    小结

    游戏让孩子们快乐,在游戏中体现出更多的有益于儿童发展、发自内心的创造力和创造潜能。在越来越多孩子抑郁、自闭等社会问题事实面前,我们除了惋惜、痛心之外,更多的是要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思考其根源,是不是人性危机!独立自信、规则、责任……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的自私的爱、过度的保护,以及过度的教育、过度的期望,过于功利化,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机会和场域,背离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产生的可怕后果。当今游戏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在儿童问题行为干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席勒曾说:“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4]游戏对于孩子而言,是表达情感、探索关系,描述自己经历及愿望表达的媒介与载体。如何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人性发展的规律和多样性,为孩提时代的阳光发展、乐观人生世界观及无限创造潜能的培养做出正确的导引,才是我们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

    注释:

    [1][清]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23回.

    [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6.

    [3]黄英.陇右民间传说、童谣与游戏[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6:43—47,303,311.

    [4][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8.

    (责任编辑:刘露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