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灾难学研究框架构想
范文

    李明泉 赵娉萍

    [摘要]汶川特大地震及爆发的各种灾难,促使我们痛定思痛,迫切需要建立一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广泛汲取各门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灾难学”。灾难学主要研究灾难的预测、防治、救助、善后、重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构筑起防灾减灾、社会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难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建设涉及面较广,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共同从理论、科普、应用等层面切入,担当起造福人类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学术责任。

    [关键词]灾难学;学科建设;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5—0102—04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面对灾难、抵御灾难、战胜灾难的历史。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仍面临着来自大自然和人类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不同灾难的威胁。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公共应急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一、面对灾难,社会科学不能缺席

    在灾难面前,自然科学对“灾害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一些国家创办了研究灾害的报刊。如1976年美国创办报道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研究计划与活动的《自然灾害观测者》,后来又创办了报道火山喷发、野生生物变化及其他灾害的《科学事件快报》;英国创办有《灾害管理》、日本有《自然灾害科学杂志》、瑞典有《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通信》杂志等。1986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门研究灾害问题的学术刊物《灾害学》在西安创刊。之后,《中国地震报》、《中国减灾》、《中国减灾报》、《自然灾害学报》等相继问世。各国积极开展“灾害学”研究,在灾害的基本性质、成因过程、灾害后果和运动规律以及如何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大通过的169号决议,将上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简称“国际减灾十年”。目的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灾害来临时能把人员损失及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这时起,“灾害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经验,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的借鉴。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一系列迅速及时、科学有效的抗震救灾重大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2l世纪初人类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典范。

    2008年10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娶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我们开展“灾难学”研究的纲领性文献。

    在灾难面前,研究灾难规律,构筑系统化的防灾减灾体系,社会科学不仅不能缺席,而且应该与自然科学一道,以人类的思想智慧和科学技术来共同构筑抵御抗击各种灾难的坚强壁垒。1976年美国出版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灾害影响、减灾费用和效益作了详细探讨。1980年的《美国防洪减灾总报告》包括了减灾政策的效用分析等内容。印度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的《贫困与饥荒》以巴基斯坦、印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大饥荒为例,用权利的方法揭示了贫困的根本原因。社会科学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关注对灾难成因和影响的研究,已经显示出科学的强大力量。比利时根特大学社会学教授福莱迪(Frank Furedi)认为,“人类在灾难学方面还是研究得太少,几乎可以说这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建立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灾难应急管理及其恢复重建规律的“灾难学”,已成为迫切需要的科学研究任务。

    二、灾难学的概念范畴和性质

    1、灾难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灾难学以灾难为研究对象,以防灾减灾为学术使命。那么,什么是灾难?通常认为,灾难包括自然类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雪灾等;技术类灾害,包括误操作、病毒等:生物类灾害,包括虫害、瘟疫等;社会类灾害,包括交通事故、矿难、建筑倒塌、群体踩踏、恐怖袭击等。我们所指的“灾难”,是按照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程度、影响广大民众生活范围的大小来划分的。如一次医疗事故对一个家庭是灾难,但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面很小,难以形成社会性灾难。对灾难的界定,尚未有量化的衡量标准,我们只能从灾难的深广度、波及面、受损量等作出现实的判断。

    灾难是危机,但并不等同于危机。灾难是造成既定破坏事实的存在,危机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危机首先是一种困难状态,一种经历挫折的过程。危机又和一般的困难、常见的挫折不同,它的程度比较严重,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失败、崩溃或死亡。危机按规模大小可分为个人危机、家庭危机、企业危机、国家危机和世界危机;按性质可分为情感危机、信仰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疫病危机、生态危机等。危机是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或正在过程呈现的打乱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和惯性运行以及出现突发性危及人民生命生活安全的事件等等,危机可以造成灾难,但也可以化危为机,避免灾难。危机是一种可变的现状,具有不确定性;灾难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现实后果,具有不可更改性。

    从时间上看,灾难过程可划分为孕育期、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恢复期、重振期等八个阶段;从空间上看,灾难可分为灾源区、灾泛区、重灾区、抑灾区等四个区域;从救灾行为上看,可分为自救、互救、援救、恢复、重建等五种方式;从防灾减灾行为上看,可分为预测、预防、施救、善后、减灾等五种方式。

    2、灾难学的学科性质

    灾难学是一门研究灾难预测、灾难防治、灾难善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与各学科交叉互渗,需汲取各学科研究成果,针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研究。

    灾难学的基本学科特性具有公共性、人本性、科学性、综合性等。它要求在学科功能上,具有社会实用性和公共应急性,甚至为普通民众所掌握所运用;在学科价值上,具有生命至上理念,

    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守护家园能力,提供恢复重建能力;在学科属性上,具有前瞻、预测、防范能力,具有周密、缜密、精细的防范把控和救助能力,既能宏观把握,又能微观处置,强化其科学理性精神;在学科建设上,具有融会贯通、系统整合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突出灾难学的理论一实践特性。从而,促使灾难学根植于深厚的学科土壤,展现其独有的学科魅力和学科价值。

    3、灾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灾难学与“灾害学”关联密切,但各有侧重。如果说“灾害学”是自然科学界侧重于研究灾害征兆预测及防灾减灾规律的科学,那么,“灾难学”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共同应对灾难发生之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切实推进灾后重建,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兴学科。经过众多自然科学工作者的艰辛探索,灾害学学科建设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实践之中。但是,灾难学的学科建设还是一片空白。

    灾难学与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共危机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分为四个等级,从而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研究如何快速反应、提高决策能力、迅速组织实施、制订相关法规制度等社会组织运行管理问题,具有紧迫性、务实性等特点,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灾难学需要广泛汲取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使危机管理成为灾难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需要汲取其他众多学科的成果加以转化,构建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交叉边缘综合性学科。

    灾难学从“灾难”这个“点”切入,推进经济社会这个“面”的系统研究。灾难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他学科是一种常态性研究,而灾难学则是一种瞬间性、辐射性研究;其他学科是一种从容的理性研究,而灾难学则是一种务实的应急研究;其他学科是一种某个领域生产性、技术性、学术性的专门研究,而灾难学则是一种防御性、战略性的综合研究。预见性、前瞻性、务实性是其显著特征。

    4、灾难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灾难学研究包括不可避免、反馈策应、害利互变、标本兼治等四个基本原理。不可避免原理告诉我们,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所引发的各种灾难无法完全避免,各种灾难所引起的负效应、破坏力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同时,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也是一以贯之、不可更移的。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恢复重建的伟力和精神,构成了人类不断战胜灾难的恢弘史诗,成为人类独有的精神财富。反馈策应原理探讨各种灾难发生前后的应急控制能力、资源调配能力、危机管理能力、对策指挥能力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数字技术和新闻传媒的强大作用,在第一时间周密部署,把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害利互变原理强调如何利用灾难去防灾减灾,化害为利,因势利导,以较少的灾难代价推动人类不断进步。标本兼治原理突出治标的及时性、有效性,治本的战略性、长效性,将短期措施与长远对策最佳结合、辨证施治,促使灾难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长治久安。

    5、灾难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灾难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概括起来大致有辩证法、比较法、统计法、纠错法、预计法等。祸福总相依,利害在互变,正反必相成,事物总是遵循辩证法规律,推动事物量质互变、对立统一,螺旋式发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灾难是负效应负价值的体现,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因祸得福,促使灾难走向其反面,为人类生存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创造新的变革方式。因此,在研究灾难过程中,应以转化、互变的辩证思维,深刻分析伴随灾难所带来的生机与新变,树立重振与重建的信心与希望。灾难学研究,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灵活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借鉴人类现有的思维成果,把“灾难”当作一个切片、一个标本、一个细胞,既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灾难”放在历史长河中加以剖析,探寻其来踪去影,又树立现代科学理性精神,把“灾难”作为一种无法回避的重大自然和社会现象,以冷静客观的比较分析、数量方法展开研究,探寻其发生规律和应急规律,从而找到一把把解开“灾难”之谜,打开灾难惊变之后新天地的“金钥匙”。理论之钥匙一旦被社会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防灾减灾的巨大力量,任何大灾大难就能从容面对和及时处置。

    6、灾难学的学术价值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要使历史灾难转化为历史进步,必须善于从灾难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在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上深刻认知和把握灾难形成、演变、爆发、防范、救助、重建等方面的规律,构建起切实可行的应急操作系统。灾难学的建立,是社会科学关注现实、造福人类、推动发展的神圣使命。灾难学立足于守护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具有普度众生的精神。只有真切的生命关怀和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一步步推进灾难学研究,建立起全新的灾难学学科体系。

    如果当各种灾难突降时,我们在人员抢救、财产安全、公共应急、交通消防、生产生活、信息发布、社会救援、社会秩序、外交工作、民族精神、心理救助、产业恢复、家园重建等各个方面,预先设置一整套防灾减灾措施,建构起一系列防灾减灾实践理论,形成紧张有序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那么,再突然再严重的灾难来临,我们也就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束手有策,在忙乱中有秩序,在惊慌中有稳定,在抢救中有效率,为人类社会抗击灾难、战胜灾难提供坚强而周密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灾难学的学科构成

    灾难学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仅有《中国救荒史》(邓云特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国救荒史》(邓拓著,北京出版社,1998年)、《灾难地理学》(时勘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救灾保险通论》(郑功成著,湖南出版社,1994年)等著述,要建成灾难学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还有待时日。我们认为,灾难学学科建设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几个大的学科门类人手,逐步建设二级学科,初步设想灾难学由以下学科构成:

    1、灾难经济学

    灾难经济学主要研究灾难发生后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损失、评估、影响,政府如何通过宏观干预尽快推动产业恢复重建和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处于常态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产业和企业如何增强抗灾减灾管理能力,增强未雨绸缪的自觉防范功能和再生能力;研究灾时灾后金融、保险及其资本运作方式、赔偿方式、支持方式,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研究国家资金、生产资料储备与应急等问题。主要由灾难经济管理学、灾难损失评估学、灾难产业重组学、灾难交通与

    应急学、灾难通信管理学、灾难金融援助学、灾难应急物流学、灾区城镇重建学、灾难旅游学、灾难农业振兴学、灾难保险学等学科构成。

    2、灾难政治学

    灾难政治学主要研究灾难引发的一系列事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军事战略、反恐防恐、外交工作、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问题,研究如何调动国家资源全力以赴迅速妥善解决处于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平稳过渡和稳定发展问题。灾难政治学包括灾难应急援救管理学、灾难应急统筹学、灾难经济社会政策学、灾难法律学、灾难外交学、灾难军队应急学、灾难消防应急管理学、灾难对口援建学、灾难国家安全学、灾难新闻发布学等。

    3、灾难文化学

    灾难文化学主要研究灾难引发的心理情感、价值观念、民族精神、英雄传奇、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等问题,力图以文化的力量为受灾群众抚平精神创伤,展现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宣传防灾抗灾中的先进典型,为发展着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灾难文化学包括灾难历史学、灾难传媒学、灾难文艺学、灾难民族精神学等。

    4、灾难社会学

    灾难社会学主要研究灾难发生后的个体、群体及社区的社会心理、社会控制、社会秩序、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志愿者组织管理等问题,迅速有效地促进社会恢复常态,着力解决灾难引发的社会深层次矛盾。灾难社会学包括灾难社区管理学、灾难心理救助学、灾难教育振兴学、灾难志愿者组织管理学、灾难伦理学、灾难社会援助学等。

    5、灾难生态学

    灾难生态学主要研究灾难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破坏与重建,研究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屏障、生态发展等问题,建构灾难生态经济学、灾难生态哲学、灾难生态恢复学、灾难生态环境学等。

    灾难学的研究取向应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从灾难理论层面加强灾难学学科体系建设,出版“灾难学学术丛书”,以人类缜密科学的理论建设研究防灾减灾规律;二是从灾难科普层面加强灾难科学普及知识教育,出版和宣传“灾难学科普知识丛书”,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三是从灾难应急层面加强防灾实用培训,出版和宣传“防灾手册丛书”,提高每个公民遇灾不慌、遇难自救的能力。灾难学学术研究是基础,科普教育是手段,防灾应急是目的。这也决定了灾难学研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科学属性。

    灾难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整合各学科力量,针对不同灾难的种类、形态、特质和规律展开专题性、综合性研究。这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研究过程,需要学术界、思想界、务实界等广泛参与,需要调动一切研究资源,尤其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交融互助,共同完成这一造福人类、造福未来的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Frank Furedi,天灾人祸——人类灾难观的历史变迁[EB],德国之声中文网www,ddllO,com/diqiu/haixiao/200705/58,htm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74,49

    (责任编辑:何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