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开放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范文

    付学广 蒋宏 李保松 樊鹏

    【摘要】 目的 研究开放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6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手术组(22例)、微创小切口手术组(22例)与腹腔镜手术组(24例)。开放手术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接受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三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4.31±0.74)d、(26.31±4.33)min、(9.52±1.56)h,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5.78±1.36)d、(31.52±5.63)min、(10.97±2.01)h, 开放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7.31±1.71)d、(39.41±4.87)min、(13.64±2.54)h。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60、40.480、23.392, P=0.000、0.000、0.000<0.05)。三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0显著低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的18.2%及开放手术组的2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9、6.120, P=0.029、0.013<0.05)。腹腔镜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及微创小切口手术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11±0.35)、(2.67±0.42)、(3.13±0.89)分, 三组术后VAS评分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76, P=0.000<0.05)。结论 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给予患者腹腔镜手术对比开放手术及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可优先考虑。

    【关键词】 开放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成人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34

    疝气为腹壁强度下降或先天发育不全, 腹壁支撑功能不足所致, 患者在打喷嚏、咳嗽、用力排便等腹内压急剧上升时, 体内脏器经腹壁缺损处向体外挤出形成的皮下包块[1]。疝气临床以腹股沟疝最多, 常见于老年人及婴幼儿[2]。腹股沟疝发生后, 早期患者无特别不适感, 仅可触及腹股沟包块, 但随病情进一步发展, 内脏脱出逐渐严重, 包块变大逐渐影响患者活动能力, 且易出现绞窄等危重并发症, 潜在风险性较大[3]。成人腹股沟疝作为疝气中常见类型, 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给予患者手术切开复位, 处理缺损腹壁恢复其正常支持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4]。不过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手术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 当前应用的术式包括开放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本文为进一步深入探析不同术式用于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选取6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综合诊断为腹股沟疝;②无手术禁忌、满足相关手术指征;③未发生绞窄;④意识清醒, 知晓本次手术方案自愿签署相关协议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肾脏、肝脏等严重功能性疾病;②基本资料不详;③严重感染;④合并重度精神分裂症;⑤有相关影响本次观察指标疾病, 如神经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22例)、微创小切口手术组(22例)与腹腔镜手术组(24例)。开放手术组男女比例为13∶9,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48.71±4.33)岁。微创小切口手术组男女比例为14∶8,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8.25±4.31)岁。腹腔镜手术组男女比例为15∶9;年龄最大67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8.42±4.36)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消毒。

    开放手术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麻醉处理后严格按照相关手术标准落实手术操作,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给予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 患儿取平卧位, 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做1.5 cm横形切口, 逐次完成组织切开, 暴露患者腹外斜肌腱膜, 寻找外环口, 分离精索组织, 给予疝囊切开处理, 并将疝囊游离, 给予丝线高位结扎, 完成手术后常规止血,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手术组予以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 具体操作为:患者取头低脚高位, 于肚脐上缘穿刺0.5 cm套管(Trocar)为腹腔镜置入孔, 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气压设置在10 mm Hg(1 mm Hg=0.133 kPa), 完成气腹后置入腹腔镜观察, 探查患者两侧有无隐性疝, 于腹腔镜监视下对其侧中下腹做0.2 cm切口, 穿刺Trocar, 带线穿刺针刺入, 沿其内环边缘腹膜行半圆形穿刺, 穿刺时注意防止刺伤精索血管或输精管, 线端留于腹内, 挤压其疝囊内多余气体, 两端丝线用力拉近, 自左侧操作孔拉出, 体外完成打结后关闭患者内环口, 线头埋进皮下, 检查其腹腔内脏器情况, 确定恢复正常位形态、位置后撤出探头, 关闭气腹, 给予可吸收线完成手术切口缝合,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记录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②利用VAS对三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上限10分, 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比。③统计比较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多行多列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4.31±0.74)d、(26.31±4.33)min、(9.52±1.56)h,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5.78±1.36)d、(31.52±5.63)min、(10.97±2.01)h,

    开放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7.31±1.71)d、(39.41±4.87)min、(13.64±2.54)h。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60、40.480、23.392, P=0.000、0.000、0.000<0.05)。

    2. 2 三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对比 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3.94±0.61)ml、

    (0.51±0.05)cm,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4.85±0.71)ml、(1.21±0.18)cm, 开放手术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8.96±2.

    51)ml、(5.63±0.98)cm。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 微创小切口手术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放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开放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473、538.51, P=0.000、0.000<0.05)。

    2. 3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腹腔镜手术组未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0;微创小切口手术组出现感染2例、术后出血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开放手术组出现感染3例、术后出血2例, 并发症发生率22.7%。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及开放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9、6.120, P=0.029、0.013<0.05);微创小切口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 P=0.708>0.05)。

    2. 4 三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腹腔镜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及微创小切口手术组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11±0.35)、(2.67±0.42)、(3.13±0.89)分, 三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76, P=0.000<0.05);即腹腔镜手术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开放手术组及微创小切口手术组, 开放手术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疝气的发生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腹内压升高, 内脏向外挤压, 二是腹壁强度下降或因发育不全所致先天腹壁缺损, 两重影响下内脏自腹壁缺损处挤出, 形成包块即为疝气。腹股沟疝为疝气中主要类型, 近年来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增长, 发病率逐年上升[5]。腹股沟疝由于所在部位私密, 且早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 许多患者不愿入院治疗, 易致病情迁延, 诱使绞窄、梗阻等问题发生, 健康危害较大[6]。

    由于疝气的形成、危害来源于机体脏器位置、形态的改变、腹壁强度下降, 遂药物治疗在疝气中并无效果, 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通过手术切开患者包囊, 复位脱出脏器, 并对腹壁缺损实施修复后恢复正常腹壁功能及脏器位置, 完成本病的治疗[7]。虽然疝气手术临床应用较多, 风险性较其他手術更小, 但不同术式间手术治疗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

    传统开放手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 经大切口获取手术视野, 完成手术修复, 具有手术难度低、使用性强的优点, 不过, 由于开放手术创伤性大, 患者术中失血量更多, 术后康复更慢, 康复期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 且患者手术切口较长, 影响美观, 近年来开放手术治疗已逐渐被微创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代替, 临床应用较少[8]。

    微创小切口手术作为开放手术的改良术式, 针对开放手术大切口、高创性的缺点进行改进, 在患者腹横纹下做小切口, 完成疝囊高结扎术也可达到治疗腹股沟疝的目的[9]。在相关报道中指出, 此术式与传统开放式手术对比, 患者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且其术后切口美观, 临床实用性强。

    腹腔镜手术作为近年来腹腔手术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的现代医疗设备, 临床结合腹腔镜手术产生的各类术式越来越多。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 腹腔镜手术以腹腔镜取代肉眼观察, 对患者手术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并改善传统手术切口大, 患者术后恢复缓慢, 并发症多等缺点, 与微创小切口手术价值相似, 不过其在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控制上更优于微创小切口手术[10, 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相比于微创小切口手术组及开放手术组, 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均为最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VAS评分最低, 手术切口长度最短, 术中失血量最少(P<0.05), 表明腹腔镜手术较前两种术式具有更好临床治疗效果。不过, 相关研究中指出腹腔镜手术因设备使用缘故, 治疗费用较其他术式更高, 为当前需解决的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