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的探究 |
范文 | 李为儒 孔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经进行过大规模的音乐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和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分析了艺术院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特征,研究了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的意义和优势,构建了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模式,充分体现了艺术院校和基础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艺术院校;基础音乐教育;辐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37-03 建”。[2]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2014年7月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需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艺术院校培养的音乐人才一部分进入中小学,从事基础音乐教育,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研究有利于高校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利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和师资结构的改革。 一、艺术院校与基础音乐教育 (一)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特征 艺术院校是指具有国家承认的办学资质的,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专门培养从事音乐、戏剧、舞蹈、传媒等门类人才的高等院校。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主体,是各艺术门类发展的先锋,具有非凡的创作力和艺术积淀。艺术院校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精品,培养专业表演人才。艺术院校所产生的高雅艺术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起到指引性的作用,艺术院校的艺术资源对于群众艺术发展普及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 (二)基础音乐教育的特征 基础音乐教育是指针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形式,提升中小学学生音乐审美,贯彻优质教育的理念和概念。基础音乐教育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身体发展和精神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 二、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的意义和优势 (一)有利于高雅艺术的普及 高雅艺术是指高尚的审美情趣或者审美观念,包括交响乐、话剧、歌剧、民间优秀戏曲等。21世纪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丰富了青少年知识体系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雅艺术并不是曲高和寡,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有利于学童甄别高雅与低俗,有利于高雅艺术在青少年儿童中的推广和普及。近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艺术院校走进基础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美育工作,在所触及的地方形成艺术氛围的网络,培养了大量潜在的观众。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二)为艺术院校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其普及过程中可以用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和教学针对群体是专业学生,缺乏群众性基础,成为脱离群众的“阳春白雪”敬而远之。基础音乐教育针对群体是广大的适龄学童,覆盖面极广。艺术院校缺少与适龄学童沟通接触的渠道和纽带,没有合适的方式与学童交流沟通,失去了7—14岁这一年龄层次观众的反馈。有研究表明,基础音乐教学下的儿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认知结构中也具有了抽象概念。此时的音乐教育抓住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声音与具体形象或物质相联系的方式,把音乐中的客观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二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这一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已经具备了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此时的音乐教育可以开始关于音乐与人的关系、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与个人生存质量的关系,乃至音乐与道德、真理以及人生观等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形成音乐审美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下的青少年儿童心中的艺术院校是神秘的,想欣赏艺术院校的创作是普遍存在的。通过有计划的演出与培训,使得中小学少年儿童可以深入了解艺术院校的创作,提高艺术审美,形成孩子们最直观的评价,助力艺术院校的教学相长。艺术院校对基础教育辐射有助于高雅艺术的普及,有利于拓展青少年的文化艺术审美渠道,有利于艺术院校品牌建设,有利于逐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艺术深入群众生活的要求。[3] (三)有利于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 2001年起,我国开始进行基础音乐教育实验改革,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音乐本体的关注与理解、多媒体的运用等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是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系统,艺术院校深度挖掘所处地域的音乐特征与基础音乐教育机构互动协作,优势互补,求同存异,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艺术院校的引领优势,有利于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 三、藝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的策略 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需要艺术院校分析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的影响,结合具体教学改革问题,博采众长,设置多元目标,构建统合(integration)+开拓(develop)+贯通(Through)+创新(innovation)的“IDTI”模式。 (一)依托教管部门,横向统筹规划 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需要有教学管理部门开放性的、统合性的理论指导,艺术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符合学生不断变化的审美情趣。艺术院校和基础音乐教育涉及不同的行政管理系统、教学主管部门、地区性培训机构等组织机构,各部门如何横向联合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制定鼓励的政策以及奖励机制,如何统筹经费、发放经费、安排项目、协调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共有的合作项目,形成有主管部门组织领导、有部门积极配合、有教师积极支持、有学生广泛参与的辐射管理机制。教管部门应从教育发展战略、强化自身优势的角度考虑,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因地制宜、多类别多角度的进行教学与实践合作,优势资源互补,将协作性的艺术教育模式有序、全面地推广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管部门还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时代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广播、电视、移动学习平台、互联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会为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提供展示平台。 (二)加强纵向交流,联合艺术实践 艺术院校对基础教育的辐射是需要纵向交流、落到实处的实践工程。艺术院校承担着服务人民的使命,在意识形态上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是传播时代精神的主要力量之一。艺术院校和基础教育需要分工协作,加强体制内的上下贯通,根据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和服务支持。艺术院校如何对基础教育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联合艺术实践是最有效的办法。鼓励艺术院校教师到中小学开设音乐选修课程,保证艺术教育资金投入到实践中,有利于中小学学生提前感受到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鼓励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艺术院校参加学术交流和艺术实践。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学的辐射过程中,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二者需要建立艺术实践合作关系,加大艺术交流,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普及活动,打造欣赏、教育、传播的辐射模式,逐渐引领和帮助学生用红色作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艺术实践以演出为主,艺术院校的星期音乐会、毕业展演、新年音乐会、教师舞台业务汇报等均可以对中小学生开放,既锻炼了艺术院校的学生,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又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普及和美育工作。艺术实践的联合有助于优秀的传统音乐和红色主题音乐的传承,同时需强调“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在和平与发展已成国际关系主题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世界各地民族音乐文化。 (三)融合教学理念,注重知识衔接 艺术院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是有区别的,知识讲授没有衔接和合作,我们需要融合中进行有益的探索。艺术院校的教学理念是精英化、专业化,凸显自身特色,精准定位,基础音乐教育是普遍性、全面性,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认识到,艺术院校与基础教育实施的根本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化立场,落实学生的美育教育工作。艺术院校的音乐课程与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目前缺乏沟通与合作,基础音乐教育经常受到其他主干课程的牵制和取代,学生知识获取量微弱甚至空白。基础音乐教育应当灵活编排课程,富有地域特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学校重视。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体现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辐射应融合教学理念,注重音乐知识的衔接,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拒绝快餐文化,传递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学生们真正需要的音乐作品,树立崇高的价值观。[4] (四)構建评价制度,建立合作工作室 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体现了艺术普及的多元性,艺术普及是极具公益性质的,需要组织规划和评价制度,使参与者更具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去推动社会的发展。[5]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中产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评价指标,例如活动范围、教学效果、演出频率、影响范围等。评价指标需要注重活动的目标,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评价的宗旨是鼓励更多的人去参与学生们的高雅艺术普及活动,让高雅艺术在学生和家长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发挥教育和审美的功能,评价也关系到活动能否在长期内持续发挥美育的教育目标。 艺术教育需要实体化运作,艺术院校需要牵头和推动合作工作室的建设,发挥艺术院校在艺术教育中的推动作用,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合作工作室的项目。建立合作工作室,在高校教师和基础音乐教师之间、不同的专业之间搭建一个互动互助的学习平台。合作工作室应以优秀的高校教师和基础教育教师为主体,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规范合理的运行流程。合作工作室的组织原则是为教师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公益性质的学术活动和音乐会将会促进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丰富基础理论学习,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对于基础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深入地了解。合作工作室是在友好的气氛中沟通交流的平台,研究课题、教学研讨、技能培训、艺术作品分析与展示等均是此共同体的功能。目前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第二课堂,学习各种乐器或者绘画,本学校基础教育的教师人员和专业项目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艺术院校的各专业教师可以建立第二课堂工作室加入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补充师资队伍,完善教学体系。合作工作室应秉持多元、包容、协作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扩大教学影响力,是高校专业精英教育对基础音乐教育辐射的创新实践平台。 结?语 音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是社会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积极思考校校联合在文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推动学生接触到红色文化,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品位,促进了高校和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开展。音乐教育目前在基础教育中属于边缘学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偏低。艺术院校的高等音乐教育汇集了高学历、高素质的一线教师,职业技能、科研能力、资源平台的优势明显。艺术院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辐射有利于高校与中小学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区域内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宣传体系,发挥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 注释: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6. [3]姜?南.高等艺术院校对于文艺的使命与担当——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J].传媒论坛,2020(12):11—12. [4]彭?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目标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文化立场[J].中国音乐,2020(04):115—121. [5]耿润华.艺术类院校剧场社区文化辐射模式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6. (责任编辑:韩莹莹)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