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钢琴教学中的小型乐曲训练探究
范文

    齐欢

    [摘?要]

    钢琴教学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在训练学习过程中贪大求快。客观规律应当是: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先浅后深、先小后大、先微观后宏观、先感知后理性、先基础后创新。如此渐进,方能有效掌握某一作曲家或某一时代音乐风格,进而去研习演奏相同或相近风格更大规模的音乐作品,并获得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和本领。

    [关键词]钢琴教学;小型乐曲;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49-03

    在音乐会舞台或专业比赛的赛场上,那些曲式复杂、结构庞大的大型乐曲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在日常钢琴学习中,过于冗长的高难度乐曲往往令学习者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感到彻底无措。反倒是曲式结构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的乐曲往往能够让学习者将有限的练琴时间高效利用,把精力聚焦于关键点,更为透彻地掌握要领,显著提升演奏水平。这也正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发生、发展、终结都有自己的规律。“有技巧地练习、有技巧地学习乐曲,其特点是直线进行和能够不浪费时间,这是衡量钢琴家是否成熟的准绳之一。”[1]

    一、作品简介与学习案例

    (一)小型乐曲简介

    钢琴学习中所说的小型乐曲尤其指浪漫派、民族乐派或印象派以后的钢琴独奏小品。通常是一首单一结构的短曲目,且常常带有标题,如:《安慰》《纪念册的一页》《爱之梦》。有时也会以某一曲目体裁作为标题,如《玛祖卡》《圆舞曲》《夜曲》等。在数百年的音乐发展历史中,钢琴音乐有着无数精彩的小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肖邦、李斯特、格里格、巴托克、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这些公众熟知的作曲家,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小品,其中不乏经典传世之作。

    小型乐曲的几个特征:首先是篇幅较短,几十到百余小节,演奏时间通常在四五分钟;其次是曲式结构相对简单,例如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其中有些是回旋曲式。从难度上来说,虽然并没有规则要求作曲家把小型乐曲创作得更为浅显和简朴,但通常由于篇幅的限制,其涉及的音型、节奏型、音乐织体等诸多方面不适合做很复杂的发展变化,所以显得更易于演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浪漫派以后的钢琴小品,因其多具有标题音乐的特性,往往多与文学诗歌、绘画、戏剧等音乐之外的“姐妹”艺术相关联,或与生活场景、作曲家主观感受等直接相关,甚至有些作品在创作时附加有诗句或详细的文字解说。这就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音高、节奏、时值、力度等音乐基本元素不再令人费解,读谱时显得更通俗易懂,演奏时也易于将音乐本体背后的创作意图予以精准表达。而这恰是能够有效掌握某一作曲家或某一时代音乐风格,进而去研习演奏相同或相近风格更大规模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性步骤。

    (二)学习案例

    1.《罗马尼亚民间舞曲》

    全曲包含6首性格鮮明的小品,这些小曲很少被单独使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呈现。

    第一首:手杖舞曲(约1分钟),粗犷有力的手杖舞是用棍棒敲击地面发出强烈节奏声响的鼓点音乐。这首手杖舞曲结构规整,具有动感、简朴的特点,并没有十分固定的节奏,是聚会时人们跳舞时即兴的音乐,所以特别在演奏该曲时,一定要在速度上有自己的理解。

    第二首:腰带舞曲(含反复乐段,约半分钟),多伦塔尔地区的腰带舞曲,律动轻快、音乐朴实。这首曲子由4个短小简练的乐句构成。在轻快的律动中,不禁让人眼前浮现出美丽田野、孩童奔跑、庄稼丰收的画面。演奏时,弹性节奏的运用是必要的,切分节奏的进行也必须予以关注,触键的感觉要干脆有力。

    第三首:踏步舞曲(约1分钟)踏步舞曲,是当地主妇收获之季在对谷物脱粒时唱的歌曲,具有强烈的吉普赛风格。这是一首2/4拍的行板,演奏速度舒缓。左手节奏相对固定,体现了主妇们在劳作时踏步的动作韵律,右手则强调大量装饰音的加入。此曲用贴键方法较为妥帖,踏板根据和声的使用,应运用不同的切分踏板。

    第四首:布舒姆舞曲(约半分钟,可增加一遍华彩式反复),该舞曲源自布舒姆民间。曲子节拍为3/4,中速偏慢,共包含4个乐句。从风格上,这首中速偏慢来自民间布舒姆的舞曲抒情优美,3/4的节拍让异域风情的阿拉伯音乐得以体现。演奏时,触键要有歌唱性,需区分注意频繁变化的各种连音节奏,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第五首:罗马尼亚式波尔卡(约半分钟),这首热烈而又粗犷罗马尼亚波尔卡舞曲,气息清新并能让人领略到该地民众的强烈个性。此曲节拍的变换以及相应运用的装饰音,以波尔卡跳动节奏为基础,体现出欢乐的节日气氛。演奏时,要十分注意手指的力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把控。

    第六首:快步舞曲(约半分钟),比哈尔和图而达两地区的民间舞曲元素相结合构成了这首乐曲,奔放、快乐的情绪与快速度的细碎性舞步共同完成了该舞蹈。在越来越紧凑的乐声中,6首乐曲最终完结,世界的无穷与强大生命力淋漓尽致的被予以体现。

    这组舞曲创作于1915年,属于器乐舞曲,是早期的巴托克作品之一。《匈牙利的罗马尼亚民族舞曲》是本曲的原曲来源,在20世纪初罗马尼亚还属于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丘陵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匈牙利被迫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领土面积,特兰西瓦尼亚丘陵地区成为罗马尼亚的领土。在该地区巴托克曾收集了当地民间舞曲与民歌两千多首,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在巴托克的研究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共包括标题小曲6首,每首舞曲并列,有一定的独立性,生动地描绘了罗马尼亚的风土人情。20世纪,多调性技术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大量运用,这些做法主要是在音乐技法的处理上,打破了传统的和声语言、形式、形态、独特调性的旋律与和谐音响的关系。在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巴托克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注入了现代创作和发展的特色。这首乐曲反映了农民音乐“巴托克”渗透力和影响力的音乐旋律、节奏及带有农家气氛音乐方面的其他元素,而不是简单明了为农民音乐配置沉闷的音响和声音或引进农民的旋律。更为大众所熟悉是这首钢琴曲改编的小提琴曲,后来又被改编成弦乐合奏和小型管弦乐。《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正是巴托克将匈牙利的民间传统音乐以充沛的活力和新颖的生命力带入他的音乐创作的体现,拓宽了民族音乐的创作疆域。

    2.关于巴托克

    “巴托克,(Bela?Bartok,1881—1945)生于匈牙利托龙塔尔区的瑙吉森特米克洛什(现属罗马尼亚)。”[2]很早就开始学习音乐,10岁时就能公开演奏了。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后,于1907年进入该院任钢琴教授。1905年,他开始收集、整理和研究匈牙利民歌,收集了北非、东欧和土耳其的3万多首地方民歌。他用科学的手段针对民歌的结构数据来源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作有数篇文章和3部论著。这些都对他的创作有很强的影响,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性风格,充满节奏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主要作品包括歌剧《蓝胡子城堡》、舞剧《奇异满大人》、管乐组曲《舞蹈组曲》《弦乐敲击乐与钢琴组曲》《管弦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及其他钢琴作品等。“与20世纪其他音乐家不同的是巴托克对钢琴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划时代的贡献”。[3]他的生活和创作之路崎岖不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因法西斯的迫害流亡到美国,生活苦不堪言,寂寞又身患白血病最终客死他乡。巴托克在匈牙利现代音乐中具有领袖地位,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0世纪前半叶人们公认的继德彪西之后的三位著名作曲大师,首推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他们三人都是十分杰出的改革家和强硬的个人主义者。如果精准的音乐逻辑是属于斯特拉文斯基的专属词汇;打破调性的藩篱,让音乐创作跨入全新哲理范畴是勋伯格的特殊贡献;那么糅合19世纪音乐思想,代表民族风并使之强劲有力地表达则是巴托克的个人标签。“巴托克的创作风格是在20世纪前十年形成的,当时德彪西、拉威尔、施特劳斯的名字在欧洲所有国家已经广泛流传,无调性体系业已形成,紧接着又出现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4]纵观其创作,都充满了匈牙利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性格发展中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作为现代社会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位巨匠,巴托克在音乐创作、民歌研究和表演三个领域都给我们留下了豐富的遗产。他高超的技巧,以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进行融合,通过自己独特的和声、对位、编排、主题发展和变化的方法研究为辅,推动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非常可庆的是,巴托克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实际作品,他还撰写了许多论文及有关他自己音乐创作的书信。”[5]作为音乐研究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巴托克在学术发展方面的成就也令世人瞩目。

    二、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案

    (一)重点

    将6首独立小曲子完整学习和演奏,体会每一首作品的独特性格特征,从谱面音乐形态出发,准确展现每首作品的民俗性特征。

    (二)难点

    将6首作品弹奏得既有相互独立的鲜明性格,又有较为统一的民族特征。尤其是第5首和第6首音乐形态较为相似,需要在学习和弹奏时格外注意区分彼此。

    (三)解决方案

    首先将每一首独立作品分别学习和演奏熟练。仔细读谱,并通过特征性节奏型(如切分、弱起、附点等)和特征音型(如装饰音等)体会音乐所传达出的民俗风情。对于前4首小曲,可注意其在音区分布、速度、力度、乐句长度、织体变换等谱面形态特征,将其对比较为夸张地弹奏出来。对于最后两首,其音区分布、音符密度、整体响度较前几首更为相像,则需要格外关注到其节拍的不同之处,通过节拍的对比展现不同的“舞步”,达到将其区分的目的。

    三、延伸思考与能力拓展

    (一)试从某一特定视角看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的某些音乐特征

    巴托克是一位在20世纪后继续与民族主义保持联系的现代作曲家,他的《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是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山区进行收集民间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创作的优秀钢琴艺术作品。通过曲式、节奏等方面的分析后发现,他在曲式上强调音乐形式的对称性和平衡性,常用附点、切分等节奏,经常颠倒强弱规律并且频繁变换。装饰音的运用也极具特色,不仅是音乐旋律构成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组成部分,也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巴托克努力地从不熟悉的民歌音调中挖掘匈牙利音乐的精神,并将它们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6]农民音乐多变而自由的节奏给了他极大的惊喜甚至震撼,也给了他很多启发,巴托克将民间音乐和农民阶层的节奏融入到自己创作,使作品散发出迷人的农家音乐气息。

    (二)巴托克的演奏与创作

    钢琴家乔治·桑多尔说:“巴托克在技术上达到了普罗科菲耶夫、杜南伊、拉赫玛尼诺夫和布索尼的同等高度。作为一位演奏者,他将自己的世界与作品原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这是令人难以言表的。一系列连续的音符转化成了极富表现力的悦耳曲调,和声与和弦突然绷紧或放松,他的节奏中跳跃着优雅和婉转。而他演奏的斯卡拉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德彪西作品极具个性,且生机勃勃,极富创造力。”

    在彼得·赫沃兹著的一本小册子《与克莱姆佩雷尔的对话》中,克莱姆佩雷尔说:“我曾在维也纳巴托克的独奏会上为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担任过指挥。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不错的经历。他是个出色的钢琴家和音乐家。他音质的优美、演奏的强劲有力而又灵巧让我难以忘怀。他的音乐极其动人。他十分自由随意地演奏着,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他是一位怪异的人——不苟言笑,非常害羞但是极具同情心。”

    塞西尔·格雷曾说:“贝拉·巴托克完全是超人。他几乎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是具有巨大的超然性,他是音乐精神的化身,他有着纯粹的思想。事实上,他的衰弱、纤弱的体格给人一种虚渺空洞的印象,就像是燃烧的火焰一样。”

    结?语

    正如著名钢琴家巴克豪斯所言:“即便是最简单的乐曲,想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难的,要多加练习。”因此对于这些小型乐曲的训练和学习必须要有耐心、刻苦并能持之以恒。缺少这些学习,艺术的风格就不过硬,没有特性。这些技法各异、具有特定目的的小型乐曲,应受到学习者的充分重视,并且贯穿钢琴学习的全过程。小型乐曲训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钢琴学习的质量与进展。可以说,小型乐曲是钢琴演奏向上攀登的台阶,是掌握高级演奏能力特别是大型乐曲的必由之路。

    注释:

    [1]

    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汪启章,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4.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359.

    [3]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82.

    [4]伊·马尔蒂诺夫,罗秉康.巴托克和现代音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02):11.

    [5]许勇三.巴托克的创作出发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04):3.

    [6]杨永贤.在民间的音乐沃土中耕耘——从巴托克的艺术成就论音乐的民族化创作[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01):54.

    (责任编辑:刘露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