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咏叹调《思儿》的创作素材与演唱处理 |
范文 | 张惠芳
[摘?要]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咏叹调《思儿》大量运用了河北梆子中的声腔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梆子中的拖腔、润腔、哭腔、顿腔等特点,认为咏叹调中大量吸收了这种“本土性”的戏曲元素、表达形式与内涵精神,从而凸显出这部歌剧中的“本土”内涵特征。 [关键词]梆子;戏曲;本土化;声腔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108-03 一、民族歌剧的创作语境 (一)21世纪初的民族歌剧语境 歌剧,是一种起源于欧洲国家的西方文化。自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后,就面临着“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作曲家针对“本土化”题材的民族歌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探索高潮时期,[1]一方面,中国观众对于本国语言、故事的艺术表达需要借鉴这种西方成熟的歌剧形式;另一方面,西方歌剧在中国发展也需要融入到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因此,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大规模植入,中国民族文化也在探索本土文化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类别,中国歌剧既深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又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营养,并借鉴现代话剧,形成了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美学追求和艺术样式的新歌剧。[2]民族歌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是《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民族歌剧的尝试进入一个高潮阶段。到了21世纪初期,民族歌剧的发展进入了高峰阶段。不仅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探索本民族的素材、形式在歌剧体裁中的运用,还在题材、气质等方面也进行了更多表现思路的尝试。《野火春风斗古城》是21世纪初期完成的民族歌剧作品,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并且获得了探索的成功。这部原创的民族歌剧中,作曲家不仅在创作形式、艺术风格、故事情节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演员的甄选和演唱水平方面,也都体现出较传统更大的创新和突破特点。《思儿》的创作是非常多样的,运用了包括民歌、戏曲等在内的元素,结合着河北梆子音乐中的诸多元素,创作出了新颖、独特的民族歌剧音乐唱段,在这部歌剧中起到了重要的表现作用。[3] (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诞生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21世纪初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4]当代著名作曲家王祖皆和张卓娅在创作这部歌剧作品时,对于题材、音乐的结合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最终共同创作完成了这部原创歌剧作品。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于2005年上演并获得了成功,还一度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这部歌剧表现出“家国情仇”“舍生取义”“亲情抉择”等主题,展现出了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在几个咏叹调唱段中还很好地塑造了英雄的母亲形象,刻画出了面对死亡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坚强人物性格,揭示了剧中浓浓的爱国情怀与家庭柔情的内涵特点。 歌剧较多的咏叹调中,有一首能明确体现杨母上述特征的唱段——咏叹调《思儿》。[5]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唱段,不仅具有较强的抒情旋律特征,还有明晰的戏曲风格元素特征,因此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点。唱段《思儿》不仅很好地塑造出了杨母的坚强不屈、大义凌然的人物形象,还在《思儿》中通过河北梆子音乐、河北民歌等传统元素的综合运用,很好地将音乐、角色、场景等结合起来。 二、咏叹调《思儿》中的河北梆子素材 (一)河北梆子的润腔元素在《思儿》中的运用 在咏叹调《思儿》中,所运用的河北梆子元素主要体现在润腔、拖腔、慢板、快板以及散板等方面(说白暂不列入),在这些作品中使用河北梆子音乐使得整部歌剧作品都充满了较强的民族风格特点。 第一,河北梆子中常见润腔的运用使得这首咏叹调富有独特的韵味特征。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中较为常见的演唱技巧,在《思儿》中大量运用了这一技巧,不仅使得乐段中的唱腔得以美化,变得更为动听,还与歌剧作品中的其他基本润腔结合起来,具有非凡的表现力。[6]比如在咏叹调《思儿》中的歌词,“明月光,似银光”部分的旋律风格,就采用一字多音、一字多拍的方式凸显戏曲的润腔特点。如谱例1: 第二,这首咏叹调中还运用了连腔的演唱技巧,这种从河北梆子《蝴蝶杯》中移植过来的连腔技巧对咏叹调《思儿》的韵味表现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比如上例中的“月”字和“银”字就是相对简单的连腔技巧在这首咏叹调中的运用。 第三,在这首咏叹调中还有很多滑音、倚音的运用,比如“洒的还是我儿睡过的炕”“叫呀叫声娘”两句中的“睡”和“叫”字就采用了向下滑音的技巧进行旋律体现。这些字在歌唱家的二度创作中不仅具有下滑音的演唱技巧,同时结合着倚音的运用,突出了戏剧性的歌唱效果。这首咏叹调作品中的倚音还多次出现在其他乐句中。比如“洒的还是我儿睡过的炕”中的“洒”字前就采用了倚音进行修饰,很好地表现出这个动词的特点。再比如在歌词“门儿外怎么传来”中“来”字上也配了多个音,同时还采用后附点节奏的音型与之配合,形成一字多音的旋律形式特点。这种传统的河北梆子戏曲元素对于歌词内涵的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如“脚步声儿响”中的“响”也是采用前倚音作为装饰旋律手段的,这种修饰方式不仅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民歌中的诸多特点,也展现出了梆子戏曲的基本韵味特点。 (二)河北梆子中的拖腔元素在《思儿》中的运用 拖腔,是河北梆子中一種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 第一,在《思儿》中大量运用拖腔,也是其戏曲元素的另一体现。在这首作品中大规模的拖腔运用有好几处,体现出了河北梆子对于咏叹调风格的影响,其中最具有显著特征的是虚词“啊”的拖腔演唱部分,更具有长达的旋律起伏线条特点。这一拖腔手法除了与河北梆子《杜十娘》选段《忽听得大船上起了更点》中的“点”部分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外,在作品的结构与织体方面也展现得极为相似。很明显这个拖腔中的素材、旋律、调式、音型等都来自于梆子《杜十娘》。 上例可见,前后的两个虚词“啊”,都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特征,延续了河北梆子中的风格特点。 第二,咏叹调《思儿》作品中还具有多个河北梆子中的快板特点,咏叹调作品中段部分的快板包括“自从我儿打东洋,天天倚窗把月望,昨夜做了一个梦,见他打了胜仗回家乡……”具有半说半唱的艺术特点。在这一乐句中也体现出河北梆子旋律中常见的几个骨干音,而且强调以首调?dol、sol、re等三个音作为骨干音,对于咏叹调的乐句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的设计基本都是徵、商、宫三个功能音有机结合。 第三,四度音程的跳进,也是河北梆子的一大特色音程,被巧妙地运用在这首咏叹调中。唱段的旋律音调基本都是以缓进形态为主,兼有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跃和六度、七度、九度的大跳,充斥着河北梆子的一般组合形式特点,对于“散、慢、中、快、散”的速度设计与旋律风格的运用,结合着大慢板构成了这个唱段中旋法的另一大特色:从大慢板转到小慢板的变化方式,常常改编旋律的音型、节奏、旋律线条与织体形态。《思儿》运用河北梆子素材在结束位置上,还常常“守正出奇”,并不完全遵循一贯从大快板转到小慢板的方法,而是会紧接着加上拖腔风格的乐句进行,凸显两种对比性的速度与气质特点。 三、咏叹调《思儿》中的演唱特点分析 (一)《思儿》演唱中的声腔处理 演唱咏叹调《思儿》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连腔圆润的问题。比如演唱“明月光,似银霜”时,需要针对“明”的咬字问题进行分析,既不能过紧或过松,也不能将“月”连腔演唱得缺乏连贯性,而是要演唱得连贯、圆润,但在这一过程中还不能将“月”字咬扁了。再比如演唱“光”的时值四拍子,需要在声腔处理时将咬住的字头慢慢松开,然后再拖住拍子的具体时值,产生一种戏曲声腔的色彩效果。而在演唱“似银霜”时需要与前一句音乐的结构保持一致,声腔处理中的咬字方式与上述相通。 演唱的声腔处理中,演唱者也需要注意倚音、装饰音等个别字的归韵问题。比如在演唱“借着月光细端详”中“借”的演唱一方面需要在前面加一个前倚音“fa”,另一方面在对“着”字进行弱唱处理时,需要很好地突出其戏曲韵味特点。而在处理声腔中的“端”字过程中,除了需要将时值演唱两拍外,还需要在演唱第二拍时及时归韵,并且将“an”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河北梆子中哭腔的运用,需要演唱得富有地方戏曲风格特点。 此外,更有变化特点的润腔技巧中还有采用顿腔、哭腔的演唱乐句,比如“借着月光细端详”中的“端”,以及需要进行轻声演唱带有疑问般的乐句“难道我今晚梦没醒”中“今晚”两个字等,都需要在演唱中加入顿腔和哭腔,就很富有地域性的演唱风格特征,这些都是对于河北梆子中戏曲演唱技巧运用的体现。?[BW(S(S,,)] (二)《思儿》演唱中的咬字与位置 首先,在对《思儿》进行演唱处理时,还需处理好咬字的力度问题。比如在“借着月光细端详”中“详”字,一方面需要处理好这个拖腔的咬字位置,在第一拍位置保持轻度咬字基础上,将拖拍到后一小節时的增大力度变化演绎得富有戏剧性特点。其次,在处理“照的还是我儿铺过的席,洒的还是我儿睡过的炕”的咬字也需要将“还是”与“月”字进行合适的连腔演唱;另一方面,在咬字方面还需要注意演唱的声音连贯圆润、气息贯通、畅快,在演唱“炕”字时需要咬字稍重且流畅、自然,从而着重的表现出“炕”这几小节中的河北梆子的拖腔风格演唱特点。如谱例3: 其次,演唱吐字中的声音位置需要保持不变。比如在演唱:“月影儿下,那只粗木箱……”中的“月”和“影”的声音位置,需要处理得具有轻盈、高位置效果。这两个音构成的音程是八度,在这个大跳过程中,不仅声音位置需要保持稳定、不能变,还要对两个乐句进行减小力度的弱唱。比如演唱“我的儿啊,啊……”中的“啊”,要体现出高位置基础上的大拖腔演唱效果,要呈现出戏曲般的演唱效果以及中国本土性的风格特点。 最后,还需要在演唱这首咏叹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吐字的清晰性和颗粒性特点,比如“自从我儿打东洋,天天倚窗把月望,昨夜做了一个梦……”两个大乐句的快板部分演唱时,不仅需要保持音的高位置,还要咬字非常清晰,把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发出来,收韵也要干脆利索。在演唱中的情感处理需要表现出蜿蜒曲折,但收束乐句时需要干脆利落,从而起到突出重点语汇的作用,发掘出作品的戏剧性特点。 结?语 《思儿》对于整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内涵发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演唱中要将富有戏曲性的风格呈现出来,同时发掘出河北梆子中的拖腔、润腔、哭腔等色彩性特点,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其戏剧性特征。在咬字中进行前后的强弱对比,也是凸显戏剧性的有效方法。 注释: [1]毛?康.歌剧《三月三》: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J].中国戏剧,2019(12):51—52. [2]郑德芳.中国歌剧的民族化特色[J].中国戏剧,2010(08):49—50. [3]乌洪栋.试论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音乐创作风格特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沈?郡.探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唱段《思儿》的角色分析与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6. [5]王?璇.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女性音乐形象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0. [6]曹艳艳.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母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D].河南大学,2010. (责任编辑:庄?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