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范文

    徐鹏飞 田兴斌

    摘要:韩礼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他的语言思想和研究实践当中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功能的思想、语篇语法的思想、语法隐喻的思想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韩礼德的语言观,阐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关键词:韩礼德;纯理功能;语篇语法;语法隐喻;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395

    一、引言

    根据张德禄(2018)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轨迹的研究可知,系统功能语言学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预备阶段、阶与范畴语法阶段、系统功能语法阶段、语言作为社会符号阶段和适用语言学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经历这五个阶段时,发展了诸多语言思想,如层次的思想、盖然的思想、系统的思想、功能的思想、符号的思想、语境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当中很多都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然而,韩礼德的语言思想多被研究于语言学领域,鲜有研究者从哲学角度来探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语篇语法思想和语法隐喻思想当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元功能思想及其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語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胡壮麟等2008)。虽然语言的功能千变万化,但是我们可以将语言诸多的功能归纳为更为抽象和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者元功能。韩礼德的元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主要包括经验功能。经验功能表明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主要通过及物性得到体现。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把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分成若干个“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胡壮麟等2008)。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大脑的高度发达,促使了意识这一机能的产生。意识离不开大脑,但是意识所反映的内容却是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语言是意识表达的主要手段,人类通过意识这一人脑机能,将客观存在反映出来,并通过人类的表达手段——语言将其表现出来。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反映的是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间接的说明了意识在反映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可以表达讲话者的身份、态度、地位、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这一功能被称为人际功能(胡壮麟等2008),他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二是人与社会作为个体和类的统一。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人的自然性,即动物性。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决定人的第一性必然是动物性。动物性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具有的特征。然而,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人的社会性,这便是这句话的第二层含义。第一性是确定的,是根本属性,是一成不变的固有特征,而社会性是不确定的,是会随着生产能力的发展而改变的。人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和关系,是随着生产生活需要的满足而发生变化的。马克思指出,人的生存生活必须要通过人的本质要素来维持,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生存繁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生存要通过他人才能实现:一个人要吃饭,就必须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交往;人要喝自来水,就必须同生产自来水的人交往。而在这种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作为桥梁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便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性。

    语篇功能是一个语义范畴,它指的是实际中使用的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的语篇。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是语言使用者和变化着的社会语境之间的一种互动。换句话说,语篇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不是静止的产物(朱永生,严世清2011)。作者对于“语篇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不是静止的产物”这句话的理解是: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将语言通过系统的组织来表达含义,语篇内容的组织随着社会语境的不同而得到改变。此外,语篇分为口语语篇和书面语语篇,口语语篇的动态性更为明显——不同的话语者通过话语来交流,其言语共同构成了一个语篇,因此语篇是一个动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语篇本身是一种由人组织的语言活动,人处在一个无条件、永恒变化的社会之中,因此,人类在变化的社会语境中组织的语篇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如语篇产生的社会环境、组织语篇的语言操用者、语篇的呈现方式、语言的措辞、语篇发生的时间等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韩礼德语篇元功能的思想揭示了社会活动的永恒的运动的特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

    三、语篇语法思想及其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韩礼德提出功能语法既是关于语言系统的语法,又是关于语篇的语法的观点。韩礼德明确的将自己的语法理论称作语篇语法,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不仅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而且也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韩礼德认为语篇分析主要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目标是帮助理解语篇,分析用于说明语篇是如何表达相应的意义;高层次的目标是评价语篇的优劣,分析语篇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目标或者目的。虽然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语法单位,但是语篇组织是基于语法,通过措辞来表达意义。如果没有一种语法理论,我们就无法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因此,没有基于语法的语篇分析不是真正的语篇分析。韩立德的功能语法,其目的就是分析语言是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被使用的,每一个语篇都是在某种具体的语境中展开的,而功能语法就是为了在语境中解读语篇的。

    韩礼德于2006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提出了“适用语言学”概念。所谓适用语言学就是指能适用于帮助众多在工作中需要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语言打交道的人的语言学理论(常晨光,廖海青2010)。在2009年,韩礼德又明确指出:这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它的建构是为了帮助语言学“消费者”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黄国文2018)。韩礼德对语篇的研究分析,经历了从“构建理论—实践应用—理论完善—实践应用”这样的一个过程。韩礼德指出,不论拟定什么目标,使用语法术语进行实际语篇分析都只是第一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同时实践是检验认识性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促进理论进一步的发展。韩礼德针对前人语篇分析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语篇分析要基于语法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语法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在实际的语篇分析过程中,韩礼德注意到语言学家们一贯关注书面语,他们认为口语语篇是混乱的、无特征的,因此忽视了对口语语篇的分析。韩礼德认为,口语大部分意义是通过语法进行表达而不是通过词项,这致使句子结构高度复杂。这些口语语篇特征是书面语语篇所不具备的,因此要关注口语语篇,并将理论应用到口语语篇分析上。不论是口语语篇分析还是书面语语篇分析,语篇分析语法都得到了应用。此外,在此基础上后人对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如将语法隐喻理论也应用到了语篇分析。

    三、语法隐喻思想及其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于1985年在韩礼德所著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被系统的提出。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法,语法隐喻则相反,它指的是一种意义表达的变体(朱永生,严世清2011)。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有三个层面: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之间通过体现相联系,即语义层由词汇语法层体现,词汇语法层由音系层来体现。人们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世界,通过语言来构建人类经验,将人类经验反映到语言层面就是语义层的序列、图形和成分,分别由词汇语法层的小句复合体、小句和词来体现。然而,人们对于现实世界并非用一种词汇表达形式来体现,这就造成了意义表达的不同形式即语法隐喻的产生。韩礼德指出,语言作为一个层次系统,语言具有内在的隐喻能力,而语法隐喻是语言的意义和词汇语法两个层面的重新联合(常晨光2016)。韩礼德语法隐喻的观点隶属构建主义派别。构建主义思想最重要的观点是表明人类语言并不是简单的反映世界,而是通过思维机制去认识乃至构建真理,构建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理,人类所能认识到的至多是相对的真理(朱永生,严世清20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若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知主体所认知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作为认知主体的人来说,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定的认识在一个范围内是真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认识的加深,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人类用语法隐喻来重塑和构建现实世界,在提出相关真理性的言论时,难以避免的掺杂着说话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认知基础,这就造成了所论述真理的相对性。由于受到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在某一历史阶段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和构建难免存在不足,这就造成了真理的相对性。因此,所谓的纯粹的真理只是人类的美好愿望而已,人类所认知的真理最多只能算是在某一特定语言认知框架内或者某一历史时期中的真理。

    四、结论

    韩礼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通过上述对韩礼德语言思想进行解读,本文发现,韩礼德的纯理功能的思想、语篇语法的思想和语法隐喻的思想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韩礼德经验功能的思想阐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体现物质的思想;韩礼德人际功能的思想阐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本质的思想;韩礼德语篇功能的思想阐释,体现了世界物质都是运动的这一哲学观念。通过对语篇语法思想进行解读,发现这一语言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即认识的发展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语法隐喻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语言学思想从侧面说明了真理相对性这一哲学命题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应用范围广阔。韩礼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和语言学的思想完美的契合,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也为其他语言学流派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常晨光.语法隐喻与语篇体裁——语境隐喻的探索[J].语言学研究,2016.

    [2]常晨光,廖海清.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適用语言学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3]黄国文. 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60年发展趋势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6]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徐鹏飞,1996,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贵州大学、铜仁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