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用多媒体,注入新活力 |
范文 | 曾少芬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035 如果说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户,那么耳朵一定是打开这扇窗户的把手,音乐是作用于听觉之上的艺术,音乐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到蕴含的意境与情感。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记忆力是有其规律的,通过听觉获取的信息,三小时保持 70%,三天后保持 10%;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三小时保持 72%,三天后保持 2%。但是如果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获取信息,这一结果则变成了三小时保持 85%,三天后保持 65%。由此可见,如果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调动于学习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段受到眼界、阅历、知识的限制,只靠听来学习音乐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视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补足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化呆板为生动,开展趣味教学 在小学这一个年龄段,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改变原本呆板的教学环境,营造出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让耳朵享受音乐的饕餮盛宴。在音乐课堂上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使得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得到充分激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之中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例如,在我教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并且通过一张张图片为学生讲解这些音乐背后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之于文化、社会的影响,感受到一个课本之外的世界,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学习本身自带的趣味性、生动性较于语文、数学这类课程具有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小乐队》这一单元的时候,课前我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制作课件,通过将图片、音乐、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学生欣赏完音乐之后,我便趁机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段音乐听上去是多么的优美生动,但你们知道要组成这一段好听的音乐,都需要用到哪些乐器吗?”“钢琴”、“小提琴”、“架子鼓”……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在屏幕上播放不同乐器的图片,并且展示出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件小乐器,比如通过玻璃杯里加上不同数量的水,以此达到不同的音色的效果。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在学生们制作完自己的乐器之后,我还让学生5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组成自己的小乐队,每支乐队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上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音乐知识。 二、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对于动态事物的印象要远远大于静态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书本就是典型的静态事物,而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原本抽象难懂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其恢复原来鲜活的面貌。将文字的出现与消失、图形的变化与移动、音乐的优美与欢快融入到课件之中,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构建出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愉快的梦》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学好这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我将这首歌的高音、低音声部用不同的颜色展现在屏幕上,并通过软件将两个声部的伴奏都录制起来。在教学生唱这首歌的时候,要用到哪一个声部发声,就播放这一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节奏的快慢都进行了标记,最后在进行合唱的时候,我还为这首歌配上了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的画面,体会到这首歌里所蕴含的感情和意境,进而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这一首歌。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唱歌跳舞因其活泼生动的特性,往往比较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当教学到音乐基础知识的时候,学生却常常感到无趣乏味,甚至昏昏欲睡。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把原本抽象难懂的音乐基础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音乐旋律,通过将学生熟知的音乐旋律进行变速、变拍、停顿,让原有的音乐节奏发生变化,原本活泼欢快的音乐变成了低沉悲伤,原本激动人心的音乐变成了平静如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课本中原来苦涩难懂的音乐基础知识,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上千变万化音乐。 三、化深奥为浅显,开启感知教学 音乐鉴赏是音乐课重要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音乐鉴赏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声乐鉴赏、乐器鉴赏、戏曲鉴赏等等内容,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深奥的音乐鉴赏往往掌握不到位。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将原本深奥难懂的音乐鉴赏变得浅显易懂,使得学生可以深入感知到音乐里面所包含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短片,短片中介绍了近代中国受到列强压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后中国人民在欺辱中爆发,反抗压迫,团结救国。通过这一部短片让学生了解到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以此抓住国歌所要表达反抗侵略、奋发图强的感情基调,不仅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好国歌,更为他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爱国主题教育课。又如,我在教学《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春景的画面,并配上了鸟声、风声、流水声,学生在屏幕上看到满山的鲜花、潺潺的流水、欢快的孩童,仿若置身于一片鸟语花香的春天之中,加深了其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掌握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我们要巧用多媒体设备,将其与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