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
范文 | 潘莹莹 摘要: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正确三观的建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音乐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本文将对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并提出相关的注意问题,为小学心理教育的开展拓展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音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119 引言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具有生命力、能够良好适应环境的持续性心理状态。教育工作者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来促进、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助力其未来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加快推动学生的良性成长。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为中心 父母对子女的溺爱骄纵养成了子女的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事物都必须围绕自己才能正常运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人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我行我素,哪怕做错了事也认为自己在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对他人的批评建议不屑一顾,出现问题很少从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一种极端自私的心理问题。 (二)缺乏正确的义利观 当今社会上盛行着许多错误的义利观念,追求“金钱至上”、没有好处不做事等错误观念,这些观念大多是由家长和一些影视作品带给小学生的,使得当今一些小学生的思想观念高度物质化,缺乏正确义利观的指引,做事好坏的评价标准是根据是否对自身有利来进行评判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及时行乐,先甜后苦等错误观念。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熏陶后,能够有效缓解思想上的压力,通过音乐课堂的特有形式来发泄负面情绪,大大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研究表明,小学生在音乐旋律的感染下,能够有效降低内心的焦虑,用音符传递内心的情感,用感觉聆听世界的声音,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二)对心理健康机制的形成作用 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教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歌唱,音乐文化和音乐素养也要作为重点传播。通过讲述名家的成长历程或通过影像观看音乐是如何炫彩这个世界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付出必有回报的寓意。把音乐知识与音乐游戏相融,满足小学生爱做游戏、喜欢玩的天性,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机制。 三、探索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激趣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以兴趣为教学切入点,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使其形成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迎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简单、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故事、问题等方式,构建激趣情境,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音乐,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小学音乐《学习音符》章节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幸福拍手歌》的律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再引出“认识哆来咪”的教学内容,并提问“在音乐世界中,音符一共有多少个?他们的名字都是什么?”创设出一个具有童趣的激趣情境,然后带领学生跟读音乐中出现的基本音级唱名,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这种趣味性、简单容易达成的学习任务和问题,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并逐渐树立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其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环境,用音乐的魅力感化学生的心灵 例如:某校一位帅气成绩又好的六年级男生,家庭条件优越又是保姆接送上学,辅导班报了一大推,孩子在家对保姆是呼来唤去。多年的习惯使得孩子对同学对老师都是目中无人,感觉音乐课与学习成绩无关,对音乐老师更是不屑一顾。在一节音乐课堂上,因为他唱错了歌词而引爆了全班的笑点,这使他无地自容,踹桌握拳,起身嚎叫。课堂也瞬时安静了下来,正当他想迈腿逃离的时候,老师用优美的钢琴旋律弹起了熟悉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孩子愣住了,旋律进行到一半,他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一时间其他学生也一起歌唱,他也坐了下来。课下老师留下问他:“为什么老师弹起旋律你就哭了呢?”他说:“我想起了与同学们在夏令营时,同学们教我洗衣服的情景,觉得自己不应该踹桌子发脾气”。从此以后,这个帅气又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了彬彬有礼的模范生。不难看出,教师投入了情感,学生得到了共鸣。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强的同时也存在多变性,良好师生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调控能力,对待遇到的每一次事件和疑惑要耐心,关要充满关爱、平等、信任地去对待和处理。一句话、一件事都有可能影响到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多样化乐曲赏析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同时采用多个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差异的乐曲作为音乐赏析教学的素材,使学生逐步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例如:在《大海啊故乡》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乐曲赏析环节选取情感表达与内容截然不同的歌曲作为赏析素材,如王立平老师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太阳岛上》《葬花吟》。然后让学生感受和对比歌曲中蕴含的情绪差异,实现多层次的心理情绪调动,之后教师再分别介绍歌曲的描述内容,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心理情绪体验,优化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为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心理发展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小学教育工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注重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可以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学生乐观心理状态、培养学生集体观念,从而顺利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占国.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外企业家,2020(15):209. [2] 朱雅琳.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J].学周刊,2020(15):147-148. [3] 李生德.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20(14):125-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