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技能 |
范文 | 李昌喜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大力的推行,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具备基础知识能力的同时,具备科学思维以及探究创新能力,为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科学学科应用而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单纯,学习能力较强,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务必需要重视,而若想提高学生素养,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敢于提问。因为本文就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技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阶段;提问技能;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042 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综合生活实践进行生活现象的提问,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就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总结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借助实验现象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讨论。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引导,活跃学生思路 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意识作为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感知意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借助这种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增强学生提问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声音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演示,首先让学生保持安静,学生听不到声音,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手放在喉结处,让学生进行发声,使学生知晓声音的产生不仅需要声源,还需要振动。教师可以继续提出相关的问题:除此之外声音的产生还需要什么?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物体在太空中,没有声音。以此来使学生知晓声音还需要相关的介质,通过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使得学生知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善于观察。通过这种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鼓励学生交流,总结科学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科学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它需要大家相互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总结科学问题,形成问题网络,并及时向教师进行提问,同时教师还应该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师生之间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述《我们和动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首先进行自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学生开始向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不同的动物表现外在不同,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及时进行回答:这是因为基因的多样性以及选择性表达。学生继续提出相关的问题:基因是什么?环境对相应的动物是否有影响?教师可以进行回答:环境和动物的多样性有密切联系,在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述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提问: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错误资源,培养质疑能力,树立学生榜样 若想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而若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教学可以巧妙的结合错误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同时对于敢于质疑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多加赞扬,在学生面前树立学习榜样,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问,教师还应将学生的提问内容纳入考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提问技能。 例如教师在讲述《光与颜色》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光是无色的。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到。有些学生听后马上进行质疑:光实际是一种混合色,是有颜色的。教师听到学生的质疑及时进行赞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既然光是有颜色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彩虹又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直观的体现,向学生讲述光的色散,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拓展,比如向学生讲述可见光以及不可见光,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在此进行提问:光既然是直线传播,那么是如何以经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进行直观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 四、进行实验教学,结合现象提问,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也是基于生活发展而来的学科,而若想形成学科自然避免不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所以若想提高学生的提问技能,可以巧妙的结合实验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为接下来教学提供便利。 例如教师在讲述《神奇的指南针》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相关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相关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会有指南针这种物品?之前有没有?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告知学生关于磁场,以及指南针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向学生提问:地球的磁场以及大陆是否发生过变化?学生经过调查,进行回答,教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综上所述,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首先使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增强学生的提问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教师进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上讨论,开阔学生思路,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质疑,结合实验进行直观培养,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震圣.小学科学课堂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6(08):66. [2]庞琛瑞.科学课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7):180. [3]方国章.也谈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设计[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3):52-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