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们是伙伴 |
范文 | 李云 “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为师之道。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师是那么的严厉、能为师者,唯我独尊也。师云亦云,不要怒,不要言。俯首帖耳乃是高徒。其实不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灵,新时期的教育督促着我们的老师要学会转换角色,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平等,关系和谐,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行必有果。 一、根据教材内容,培养数学解题思维 记得我在教学关于《笔算三位数和三位数连加》时,作为小学生学习伙伴的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教授关于这个知识的相关例题之后,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连加的笔算技巧。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能理解题目的意思。接着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汇报,同时我深入学生小组内与其共同讨论。尤其是与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做好他们“伙伴”的角色。 如:笔算178+294+336 时,计算个位8+4+6=18,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自己用竖式进行计算时。写8向前进一位。十位上的数7+9+3,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出的结果是20.学困生写0,仍是向前一位进1。此时,我没有责备他们计算的错误,而是亲切地与他们进行交流:“这道题目中,每一位数相加满10向前进一位1。现在可以‘试一试这一题中,十位上几个数相加是20,到底应该向前一位进几呢?如果你将自己捡到的十元钱交给了我,那么你捡到20元钱应该给老师多少钱呢?”学生说:“捡到20元,就要交给您20元。”“那这个题中,十位上的几位数相加满20?要向前进几位?”学生回答:“向前进2位。”教师继续问:“那这个题目你找出规律了吗?”学生立刻答道:“数连加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可以向前进几位。” 学生方法掌握了,题目做对了,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就更加牢靠了。在这之后,学生巩固练习,这一题目的相关知识,变的更加轻松。犹如战场上打胜仗一样。他们喜不自胜,老师也高兴。而经过事实证明,教师能与学生以朋友关系相处,成为学习相对困难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亲密伙伴,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探究欲望 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给学生留下了几道数学题,其中一道题是找规律。在检查中,我发现这道题很多学生做的不是很好,就连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没有做出来。在这次课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同时针对此类问题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同学能解规律容易发现的题目。但是,在考试中,就会因为紧张忘记了解题的规律,处于懵的状态。所以,有的学生就会问我,对于这类题目的解法还有没有比较容易、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这就说明他们开始学会动脑思考,寻找这类问题中隐藏的解题技巧。但是我却不想这么快就让他们知道答案。这也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或没做过的相关题目,收集起来。在这其中有的学生可能是为了为难一下我和其他同学,特意找了许多他们认为比较难的题目,但是这并不能难到我,我根据他们找出的题目调整了教学计划,并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在课堂开始时,立马就有学生首先提问,其他学生不甘示弱,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他们互相争论,最终将正确答案解答出来,他们也都很开心。也有学生直接问我,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我还是做出努力探索思考的样子,有的还真的为我着急了。其实我就是想利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探究知识,知道怎样入手,为什么要这样入手。此时,我在学生们的帮助下也解答出了问题答案,同时对学生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帮助老师很了不起。 接下来,我也顺水推舟,让学生观察数字和图形题目的规律,同时探索得出规律的特点,也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这时我由衷地给予了他们鼓励:“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老师很佩服你们。” 通過这次教学经历,我深刻地知道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最重要的。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有一个更好更高地数学成绩。 三、新课改下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课堂的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在数学中,思想方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所以,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我利用分月饼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经历了猜测和验证两个过程。同时向他们渗透数学思想:先给小组分发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让他们将纸片对折,然后将对折后的一面涂上喜欢的颜色。有对折一次的学生,涂上了二分之一颜色;有对折三次的,就涂了八分之一;对折四次,涂了十六分之一...然后我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涂的颜色面积,理解1/2,1/8,1/16的含义。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了“每份”“分数线”“分子”“分母”等的相关概念。 在这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们也初步掌握和了解了本节课程的相关知识,数学核心素养更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记得有一次数学测试后,我让学生将试卷带回家让父母查阅签名。第二天,着重查看了成绩退步学生的卷子。然后我发现了一个笔迹秀气的试卷上,分数有改动的情况。仔细一看名字,才知道原来是那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小女孩。非常不可思议,想不到平时那么乖巧的学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将她叫到了办公室,委婉地询问分数涂改的原因。她低着头不敢看我,不说话。这时我又说:“没关系,你说实话,老师不会怪你的。”她犹豫了一下才用蚊子似的声音说是她做的。而我也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这么做是因为成绩后退了,怕父母骂你。”此时她也哭着向我道歉,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我也教育她:“一个人的品行要比成绩更为重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答应帮她保守秘密。在这以后学习中,她一直表现的很好,对我也充满了信任和依赖,有什么心里话都会与我说,就这样课堂外我成为了她的好朋友。 记过这次事件,我感悟到: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善于发现学生身上 “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它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就会为学生开辟出另一片天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