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
范文

    彭小丰

    摘要:常言道:读写不分家。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当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互依互存,密不可分。本文简单论述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析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26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写作教学趋于模板化,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和刻板,常见的形式有写作范文讲解、题目分析等。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写作教学仍然是照本宣科,学生对其很难提起兴趣。长此以往,容易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觉得无事可写,无文可作,写起作文来应付了事东搬西凑。到最后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升起抵触心理。

    而要使学生写作水平提升,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增加数量,然后是提升质量。前者要求学生对写作提起兴趣,后者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思辨能力,有目的地练习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

    本文将详细论述如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升写作水平。

    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阅读是一个体现人对读物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思想活动,是人们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开拓新思维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将阅读时的积淀进行重组,运用学习到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感悟体会。

    如果说阅读是一个输入、积淀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个输出、创造的过程,其本质上都是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长久培养写作技能,养成写作习惯,可以对阅读起着正反馈作用,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阅读课程中渗透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其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而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同时阅读教学应该与课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及时让学生通过课上学习到的方法技巧,进行小写作练习,举一反三旁触贯通,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写作能力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具体方法分析

    高年级小学生处于相对特殊的时期,其自主独立地思想正在迅速成长并渴望得到认可。与此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多元的接触外界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并初步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基于其特殊性,老师应当因材施教,将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特殊性质巧妙结合,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写作水平的同时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激发其创造力、培养思辨能力。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有意引导学生注意文本写作手法

    编者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撰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接受,思维能力是否足够成熟,文本选择是否会对学生带来不良引导。因此,在正式的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优中择优。所以课文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其中的文章有的活泼而富有生趣;有的饱含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的描写有极强的个人风格。

    首先,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前预习小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刷子李》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通读全文,你对刷子李有什么印象?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给出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要多问几句“为什么?”引导学生对冯骥描写人物的特点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感受他笔下人物的生趣。而在课后,老师可以布置小作文,比如观察生活中任一人物形像,抓住其特质,做一个50字左右的描写训练。及时将理论水平转化为实践经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要及时给予反馈,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鼓励学生课后对课文进行创新性续写、改写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初步的思辨能力,由于接触信息的渠道逐渐丰富,眼界的扩张和知识的学习令他们富有表达欲和创作欲。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而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这种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为例,《少年閏土》是鲁迅作品《故乡》选段,当中塑造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闰土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授这一经典课文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不予以介绍《故乡》全文和鲁迅生平,而是在其余讲解结束后,布置续写作业,比如:“试想当闰土长大后再见到迅哥儿,会是什么样子呢?”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

    前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对文章结构的构造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在写作初期,模仿大家的写作手法是一个必由之路,所以后者可以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三)针对饱含感情的课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就写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可见优秀的作品往往能超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读者产生极大的共鸣。对于这些饱含感情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抒发自己的感情的同时还培养了写作的习惯,可以令学生“只要心中有感便可以作文”,养成“每日写、常常写”的写作习惯,自然提升了写作水平。

    此处以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梅花魂》为例,课文描写了老华侨的爱国之心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同时还描述了梅花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气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付诸于笔端,帮助学生捕捉真实的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师应最大程度的保持支持态度,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一直保留着写作的好习惯。在保持数量的同时,通过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对写作技巧的分析模仿使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加深对文本材料的理解,提升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官山卿.浅谈如何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96.

    [2]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3(06):31-37.

    [3]李妍妍.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理论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9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