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 |
范文 | 任小红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水准有着极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思路,着重去启迪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又要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实现自身数学数感的培育。另外,教师还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扩充,并通过组织开展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从而切实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166 新课程改革尤为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但是从目前一些教师的授课情况来看,事实上并没有多少教师针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展开专项的教学工作,绝大多数时候,教师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有效的落实和践行。另外,由于小学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低下,其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和说明,希望能够为关于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支持: 一、改变教育思路,着重启迪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启迪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培育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符号意识,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固有教育思路,有目的性的去启迪学生的符号意识。 例如,在“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标注有本班级人数的统计表格,让学生试着通过浏览表格,快速说一说班级男生、女生以及总人数分别是多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试着借助表格当中所给出的信息,随意选择其中的两点来提出一个和加减法运算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同桌之间相关进行提问和解答。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表格提出“小明所在班级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请问,全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在班级当中,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人数少了多少人?”的问题。当然,在学生进行提问和作答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数学符号应用的正确性,并以此来实现学生符号意识的启迪。 二、创设数学情境,实现学生数学数感的培育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的直观化和可视化,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培育起一定的数学数感。鉴于数学情境创设的优势性,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根据学生数学数感培育的需要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 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当中,起初,教师可以着重带领学生复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整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内容,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小明到超市去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其中,购买洗漱用品花费了32.4元,而购买厨具用品而花费了122.5元,请问小明在本次超市购物当中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这样一个情境示意图,让学生试着根据示意图当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列出具体的算式,并试着进行估算。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估算的过程进行说明,从而提高对小数加减法的认识。最后,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数感的培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列出的算式,试着利用竖式计算的方式来算出最后的结果,并将最后的结果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从而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数感。 三、小组合作探究,拔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合作展开讨论和探究,从而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需要对小组合作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利用平均数的例子,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有关平均数的例子,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上一次全班的数学考试成绩,让学生试着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求出整个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数是多少以及自己所在小組的平均数是多少,从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比如,某个小组学生有人数一共5人,其中,上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95、98、100、92和85,那么,其平均数就是这五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和除以人数。 四、开展计算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做题、解题本领,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而想要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就需要组织开展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并鼓励和引导积极参与,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四则混和运算”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在本次计算活动当中,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在黑板上例举一些有关四则混和运算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作答,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学生出现错误频率最高的习题重点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进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有效的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的实际需要。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培育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展开教学工作,并将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从而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受到核心素养理念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孝斌,吕传汉. 论数学教育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5):74-79. [2] 窦桂梅,胡兰.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1):38-42+48. [3] 张传燧,左鹏. 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策略[J]. 当代教师教育,2017,10(02):64-6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