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
范文 | 章同平 摘要: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发展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比重和推进。 学好高中生物,培养学 生生物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的结 合,生物核心素养则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认识生命规律,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与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的关系展开研究,对如何有效构建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329 培養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是将生物与核心素养结合,核 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念、理 性思维态度、 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通过 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 的提升,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型人才。 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目标和方向的载体, 生物教学培 养方向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准,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应 当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生物学科与核心素养是相辅相 成的,是灵魂与肉体、框架与内涵的关系,生物学科为载体,核 心素养为主旨。高中生物 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 的时候,能够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生活经验,逐步拓宽学 生的学习领域,通过日常生活为生物教学注入更多生 机,促进生物课堂的实用化、生活化,使学生的知识理 解和运用得以增强,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保驾护航,为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教师该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有效运用到高中生物 课堂中,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呢?接下来,笔者根据 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探讨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注意要点 (一)平时注重收集与生物教学有关的生活化素材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储备一桶水。”生物教师作为生物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应该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见识,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驾驭生物课堂教学,使生活化教学得到 有效落实。因此,生物教师在平时应注重收集与生物教学有关的生活化素材,以备.上课之用。 (二)注重收集到的生活化素材的科学性、严谨性 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时多结合生活实例,从而使教学内容紧密地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不发生脱节现象。但这并非表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意地使用生活实例,而是要求教师在保证该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上,注重所使用生活实例的科学性、严谨性。因此,我们在平时收集素材时,不仅要全面,还要注重生活化素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加强专业词汇的应用 高中生物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能因为使用了生活化的素材而随意使用生活化较强的口语进行教学,尤其是针对有关概念进行讲解和阐述时,更需要注重专业词汇的应用,避免将错误的知识传投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在生物学专业词汇方面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专业词汇阐述有关的生物学案例。 (四)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素材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生物课堂更加有趣、生动,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会出现课堂管理难度大、占用课堂时间多、推动教学慢的弊端。针对于此,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规划生活化素材的使用时机和所用时长,合理安排好教学活动,从而既实现了生活化教学,又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 为了切实提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成效,更好地构建以核 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现代化教学体系,笔者建议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和体系化建设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 意识,不能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用,既要系统地学习相关 的理论知识,又要搜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法 和对策,从而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教学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培育 的目标来进行体系化设计,遵循科学性、适度性的原则,在实 践中获得更多思考,促进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达成。(二)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创新及实践应用 等方面不断探索 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核心素养的培育 目标,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了解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学习 兴趣等,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生活化情境,注重从生活 中取材,进行情境引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 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3必修“稳态与环 境”第六章“生活环境的保护”时,教师可以引入污水处理厂 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播放污水处理厂从进水到出水的整个污水 处理过程,让学生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生 活、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引导他们系统学习相关的课程内 容,并联系实际思考,提高执行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也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 新,如可以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布置生活化课题,让学生提前 研究,搜集相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分享;还可以结合不同的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活 知识通过其他教学模式融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中第 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 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设定一系列问题,让学生 通过归纳、推理等方式深入学习、研究,从而不断培育他们的 理性思维和科学意识;还可以联系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思 考,如将上述教学内容和新型冠状病毒结合起来,研究其细 胞结构等,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获得成就感。 三、实验材料生活化,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 分,而确保实验教学有序开展的关键,就是实验材料。 传统的生物实验都是选用教材中指定的材料作为实 验材料,这些材料较易观察、方便制取,但在调动学生 积极性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师可 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更为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不必 局限于教材中的指定材料。 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材给出了鸡蛋清、花生及苹 果汁等实验材料。教师开展这个实验的时候,一些学 生想要检测自身感兴趣的食物,但这种行为在传统课 堂上不被允许。在生活化课堂上,教师在实验教学前 可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用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性地 研究自身感兴趣的食物,使生物实验的内容得以丰 富。比如,有位学生对牛油果中是否有脂肪特别感兴 趣,因此我在进行实验时准备了一个牛油果,吸引学 生的注意,学生对牛油果中的成分感到好奇,营造出 较为良好的实验氛围。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来源于生活中时常可见的现 象,想要实现生物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就需要教师将 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巧妙利用,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 教材内容,找出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有助于学生接 受消化的课程内容,进而和学生一同探索生物学的奥 妙,感受生物学科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加教学的成效,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常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教育”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41. [2]柳国英.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407-408. [3]韦清海.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探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549-5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