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科组建设实践研究
范文

    林友纯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开拓,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云课堂”真正打入了课堂教学,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教育进入了共享时代,而教师,既是“云课堂”的教育者, 又是学习者,这样特殊的双重身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展学科组建设,让教师适应“云课堂”的大背景,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深入研究云课堂对学科组建设的意义,从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云课堂”教学研究团队和创建“云课堂”团队文化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云课堂;学科组建设;实践研究

    “云课堂”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远程教育模式,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在教育传播和应用上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学生全部居家上网课,“云课堂”真正进入了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这就让我们教师在科组建设会要更加重视“云课堂”这一板块的培训。而随着“云课堂”的兴起,很多课堂教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为我们科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如何筛选和整理、借鉴资源的成功经验,整合和制作适合每位老师的网络课程,成为科组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

    当前,“云课堂”还是处于前期适用阶段,迫于形势,几乎每位教师都学会了录制网课。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对课程的设计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对课程的开发不注重系列化和专题化。为了避免低水平的状况,这时团队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从梳理知识结构,到选择有研究价值的专题,再到反复商讨撰写脚本,最后才录制成一系列的课程,都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协同开发,基于此,更要加强学科组的内部建设,这将为“云课程”的有效开发提供有效保障。

    一、传统学科组建设的现状

    1.传统学科组建设的现状

    “云课堂”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由“课室、书本、笔、黑板、电脑、投影”组成的教学空间,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加工,重新制作,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还要能快速检索和搜索相关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而传统的学科组建设因为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定时定点定人发言,具有教学资源局限、空间局限、时间局限、需求局限的弊端。但教师平时也是有教学任务的,所以很难集中全部人一起讨论学习,再加上资源的消化吸收经常只局限在校级以内,这使得教师的视野不够开阔,思维具有局限性,有种“闭门造车”的意味。

    2.云课堂与传统学科组建设的结合

    而“云课堂”正好能突破传统科组建设“面对面交流学习”“教师被动调课参加培训”“缺乏问题驱动的形式讨论”“讨论范围不够广泛”等局限,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让教师能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源,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这样教师的学习安排更加有弹性,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实更加有力。由此可见,云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并非就要摒弃传统的学科组建设,传统的学科组建设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大多以教学培训,教学研讨会议为主,更具有时效性。云课堂只是作为传统的学科组建设的一种补充和延伸,能到达传统学科组建设不能到达的宽度和广度,所以应该把云课堂与传统科组建设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補。

    例如,近段时间我们学校数学科组就“数概念课问题设计的有向开放性”这个主题开展的研学活动,就充分体现了云课堂与传统科组建设的有效结合。教师们不再像过去需要到现场进行观摩,只要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就可以观看优秀课例如,《平均分》和《旋转》,但为了确保研学过程的实效性,起到思维碰撞的效果,在课前我们先就两个课例开展线上教学设计的讨论:分析两节课学生能力素养落实的基本点、结合概念课问题设计的有向开放性问题提出教学的初步构想,然后带着问题观课。课后为了更好地达到议课、改进、重构的研学目标,我们又带着线上讨论的余温,集中在一起开展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分组讨论、过程模拟再现、问题讨论解决,最终形成重构教案并撰写研学报告,整个过程高效激烈,而这正正有赖于云课堂与传统科组建设的有机结合。

    二、“云课堂”对学科组建设的助推作用

    1.提供资源共享的契机,发挥团队的协助作用

    教师的进修主要是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而优秀的教师如何向其他教师传播自己宝贵的经验,“云课堂”恰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契机,让这些优秀资源可视化,让年轻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从中受到启发。但是个人所找的资源毕竟有限,科组内成员可以发挥团结协助的功能,分配好主题找到相关资源,分享在“云平台”,其他科组成员登录“云平台”查看,让学科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主题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从而使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加大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力度。

    2.形成教师自我进修的驱动力,提升团队的综合水平

    (1)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云课堂”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满足教师的碎片化学习,让教师随时随地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优质资源,这样人性化的学习过程,改变了教师以往的学习方式,满足教师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

    第一,突破了空间的局限性,教师不再局限于到现场学习,可远程观摩和学习优秀课例展示,同时加入论坛交流和学习,接触全国各地教师的先进理念。例如,上学期我们学校数学科组就“数概念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和体现”这个主题开展的系列研学活动,其中就有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在本校观看吴正宪老师的直播《分数的意义》,随后听取吴正宪老师关于数概念教学的讲座,分数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平均分,而是以“度量”为桥梁,把整数和分数很好地关联起来,教师们还加进直播的论坛,听取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评课,这给教师们很大的启发。

    第二,突破了时间的局限性,教师也不再局限于看直播,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回看,不再受自己的教学任务限制,例如我们学校老师因为教学任务,未能及时观看吴正宪老师的直播,可以过后再看回播,还能再进去论坛学习。

    第三,突破了需求的局限性,教师的学习内容不再千变一律,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教学需求和教学困惑为驱动力,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修,使进修学习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例如,笔者研究的课题是《基于抽象思想的概念课型研究》,那本人就可以重点选择一些关于概念的课例进行研究和学习,深入剖析如何在概念课中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2)形成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内驱力

    第一,提高信息教育技术。云课堂和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是通过把课程录制下来,实现远程教育模式。而录制课堂,就技术层面而言,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手机等拍摄手段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音频和视频,或其他形式。录制一节课,需要撰写脚本,制作课件,再到录制完成,最后上传和分享等,整个过程需要专业的信息教育技术来支撑,这就迫使教师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第二,提高教学水平。一节优秀的课例,选题是关键,而这正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结构,深入了解学生学情,从而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接着上网检索相关资源,借鉴优质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和创作,从而形成脚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同时在网课中能跟进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而这整个过程,都需要很强的专业水平做支撑,这就促使教师自发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3)实现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

    教师的进修更重要的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过去,教师只能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受现实环境的限制,这样的机会也比较少,学习后有所启发但很难把它融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就算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效果如何却很难评估,学习的进程到这里也就断了。但通过“云课堂”,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课程录制下来,课后进行观看,对自身实践进行反思。

    例如,笔者在设计《分数的性质》这一节课例时,不再需要到现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云课堂观看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课例,对比自己的教学,从而了解自己课例中例子的局限性,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进行实践,而这时笔者是可以把实践过程录制成视频,笔者通过回看自己上课的视频,站在听课者的角度去感受,去反思,再次选择相关视频进行学习,再次进行调整,把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再次实践,整个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三、实现“云课堂”对学科组建设助推作用的有效途径

    1.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科组的资源共享

    作为学校管理层面要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平台,可分为四大板块:信息技术模块、教学资源模块、前沿信息模块以及论坛模块。信息技术模块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学习和服务,相关技术人员解决教师在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教学资源模块应该以知识体系为板块,提供对应的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以及优秀课件以及相关的习题等等。前沿信息模块应该为教师提供一些优秀杂志和报刊,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上去学习。论坛模块可以每周一主题活动,让教师提前学习相关资料,在论坛中畅所欲言,实现头脑风暴,发挥教学的交互作用。

    了解到某些学校是有教学平台的,但却没有发挥这个教学平台的价值,鲜少有教师上去平台学习。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要加大平台的宣传力度,可以把平台学习时长和绩效挂钩;另一方面,平台的资源更新缓慢,这里可以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后台人员提供主题板块,让教师寻找相关资源上传,通过打赏领奖品的方式,促使教师完成资源库的收集。

    同样,通过这一次疫情期间的网课,我校完善了“云盘”的建设和内容,上面存放着近段时间教者收集的资源和录制的课程,这为以后进行的专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课例基础,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打造。

    2.打造“云课堂”教学研究团队,促进科组的协同发展

    (1)以教学需求为导向

    在科组建设中,经常是以行政导向和项目导向为主导的问题模式,这使得科组成員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未真正落实。如何让教师自发地学习,可以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性,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和教学困惑,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借助教学平台的资源,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实现重构和调整,从而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以专题研究为导向

    研究和制作一节网络课程,从选题到撰写脚本,制作课件,录制视频,以及前期习题的监测和分析,课后习题的巩固和拓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和教材。而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毕竟有限,为了避免教师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要发挥团队的协助作用,从一个年级辐射到多个年级,从一个学科辐射到多个学科,分工协作,共同开发。

    “云课堂”的开发和制作,需要整合整个团队的力量,注重团队的研究和协作。选题是关键,要把握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我校科组发挥团队的力量研究图形概念的学习方法结构,小学阶段的图形概念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图形概念的学习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些图形之间的内部联系可以用下表表示:

    这些图形的认识都是从边和角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结构是发现边和角的规律→对这个规律是否具有稳定性进行猜想→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长方形的认识是教结构,其他图形的认识则是用结构,也就是在长方形的认识中要教会学生认识图形的方法结构,再把这种研究经验自主迁移到其他图形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科组内就可以以“图形概念的学习方法结构”为主题设计系列的课程。

    3.创建“云课堂”团队文化,加强科组的凝聚力

    为了加强科组的凝聚力,要创建“云课堂”的团队文化,例如,“一人做事,众人支撑”是我们学校科组建设的主流文化。基于这样的主流文化,每一次活动,科组都会自发地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发挥众人的长处,使每一次活动都能有序地开展。

    同时,还要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论坛模块,实现教学实践和在线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学科骨干作为线上研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以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问题为导向,从而引发专业群体的共鸣。或者可以在线上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促使年轻教师自发加进读书群体。有优秀的教师做引路人,年轻教师也会自发地想变得更加优秀,从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整个过程,也加强了科组的凝聚力。

    本文分析了传统科组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云课堂”与科组建设相结合的观点。从“提供资源共享的契机,发挥团队的协助作用”和“形成教师自我进修的驱动力,提升团队的综合水平”两方面阐述了云课堂对科组建设的助推作用,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学科组,可从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云课堂”教学研究团队、创建“云课堂”团队文化三方面展开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欢,赵之眸.数字化教学平台在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建设的作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0(2):213-214 .

    [2]刘育峰.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15):71-73.

    [3]邵海燕,张海燕.社会资源在高职师资建设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16-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