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范文

    易国梅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只是受到传统单一教学形式的限制,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课程改革中将其和生活化有机结合能改善现状,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导入;实践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039

    《道德与法治》是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需要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保障。因此,下面就主要从课前导入、课中探究和课后实践这三个方面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以提升德育水平。

    一、组织学生导入,创设生活化情境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自己安排,就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展示实际生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导入形式或分享生活中的案例,形成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有关青春的内容时,教师就可提前让学生们围绕青春话题准备演讲稿,在开始讲课之前组织学生用大约五分钟时间进行生活化导入。或者在讲解法律就在身边的内容时让学生自行搜集自己身边的法律案件,在课前几分钟分享、评价。如此,教师将教学内容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由学生完成导入任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围绕抽象难懂的知识制作图片或微视频,使其变得形象、容易[1]。例如在讲解资源短缺、国有经济的作用、严峻的环境形势等抽象内容时,其语言表达不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一些图片、影视资料等,让学生据此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直观印象,便于理解。

    二、引导学生探究,构建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教学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即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机械灌输、学生的被动存储,而在于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教学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基本原则,做到提问有的放矢、求精勿滥,具有启发性、探索性,不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以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讲解有关集体团结的内容时,教师就可针对本校的合唱比赛提出五个探究性问题,依次为:在本班参加的大合唱比赛中,你担任哪些角色?你在排练环节遇到哪些挫折或困难?你是怎样应对这些挫折或困难的?合唱比赛的最终结果是你满意的吗,为什么?回顾整个过程,你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五个问题层层递进,教师引导他们分析、探究,体会团结的集体必然以成员共同的努力为支撑,形成共同的目标、精神和行动。除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为其提供更多探究的机会和帮助,基于自主学习进一步增强探究意识、探究能力[2]。例如在讲解生命家园部分时,为了让初中生明白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教师就可从现阶段相对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着手,从大气污染的危害、生态环境对每个人生活乃至生存的价值方面向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要求他们自主探究:除了大气污染问题,本地还有哪些环境问题不利于绿色发展,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来说,大气污染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他们对大气污染的危害往往有一定的认识,建设美好环境是他们的诉求,这样的问题降低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引导他们从生活的区域发现环境问题,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明确其危害、成因等,教师适时指导即可,帮助他们制定一些解决方案,提升环保意识。

    三、加强学生实践,实现生活化延伸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有序整体,既要有“凤头”引人入胜,又要有“豹尾”耐人寻味。正所谓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可以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设计贴近他们生活的、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加强实践教学,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班级德育教育效果[3]。例如在讲解善于运用法律的知识以后,教师就可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首先,利用講解的方式向家人分享自己从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重要性、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分类、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其次,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犯过,若有你打算怎么处理;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对身边的权益侵犯现象展开调查,分析并讨论解决方案,之后制作手抄报,在自己生活的小区或村庄等地宣传法律知识。该课后作业避开传统的题海战术,用多元化的生活作业取代以往背诵、抄写等作业形式,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交流、分享、实践,有自己的观察、探究、思考,有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也更有利于熟记所学内容,摆脱封闭课堂的束缚,扩大学习空间。并且这样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接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任何科目都有不可替代性,《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中实践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德育课程,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直接联系现实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不断提升品质。

    参考文献

    [1]何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的实现[J].文教资料,2019(21):218-219.

    [2]刘亚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66-67.

    [3]廖丽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27-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