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雨季渴望阳光
范文

    潘少英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成人精神压力大,学生精神压力也很大。特别是处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变化大,常常由此引起疑惑和不安。他们渴求长辈的关注和指导,正如在雨季时渴望阳光,却往往由于父母的无暇顾及、老师的简单处理而不知所措,导致性格、行为上容易走上极端。

    一、学生背景

    小颖,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校田径队队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区运会并获奖。母亲较年轻,爱打扮,也常给小颖化妆打扮。父亲忙于工作,6年以来老师从未见过其父前来开家长会或沟通小颖情况。她较聪明,一至三年级学习较好,自四年级开始其行为常表现出一种痞气,上课不认真了,作业时有欠交。她平时爱跟班中某男生打闹,还和几个女生形成小团体,不满班干部的管理,并发生矛盾。

    二、问题概述

    上学期的一天午休时间,班长来办公室向我报告,说小颖在哭,还拿小刀在划自己的手。我心中顿觉一惊。究竟发生什么事?于是马上赶往课室,途中班长说小颖从午饭时就开始哭。我觉察到事情的严重。来到课室,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午休,我把小颖叫了出来。我问她:“听说你在哭,是有什么事吗,可以告诉我吗?”小颖只是一味低着头不吭声。等了一会儿,我说:“你刚才……用小刀划自己的手?疼吗?给我看看?”她犹豫了一下,伸出了左手。我撸起她的袖子,只见前臂内侧有许多条用刀子划出来的伤痕,有几条是刚划的,还渗着血,更多的是已经结了疤。我一把抓起她另一只手,撸起袖子,情况基本相同。一道道伤痕长短不同,粗细各异,触目惊心!看着它们,我的心揪得生疼,是什么原因使到小颖多次自残?我深深自责,作为班主任,居然没从一开始就发现她的问题。

    我把小颖带到心理室,让她坐下,然后先帮她消毒止血。然后问她:“疼吗?”“不疼。”“傻孩子,老师看着都觉得疼,你怎么说不疼呢?能告诉老师,什么事让你刚才哭,还弄伤自己?”也许是小颖感受到我的真心,她终于说出原因。原来她在校外认识个初中男生,兄妹相称,常一起打球。前几天该男生的所谓女朋友找到小颖,说小颖抢她男朋友,要找人给她点颜色瞧瞧。小颖自觉被误会,又怕被报复,不敢跟老师说,于是越想越怕,才有了开头一幕。

    我问她:“你每次不开心,都在手上划吗?你妈妈知道吗?” 小颖点点头:“我妈知道,叫我不要再这样。后来也没再问过我。反正我也没所谓。”看着她那比同龄人成熟的神情和语气,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三、成因分析

    小颖这种用利器伤害身体的行为属于自残行为。笔者认为她自残原因有三:

    1.精神压力大,情绪无法宣泄

    从表面上看,她是通过伤害肢体以发泄情绪,但从深层看,她选择这种方式,其实是精神上的痛苦到了无法承受的时候,于是选择用身体上的疼痛来减缓精神上的痛苦。而自残的最极端方式就是自杀。当一个人面对巨大压力又无法处理,找不到宣泄方式,就容易以自残来发泄。小颖自小受母亲影响,思想较一般同龄人成熟,但父母对其教育不严,关注度少,往往对她的事情随便应付,只注意外表装扮,很少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特别是五年级时老师曾跟她妈妈谈过有关小颖的问题,但她妈妈却表示无能为力,说了她也不听。之后老师也曾在QQ上跟她妈妈反应问题,却一直不予回复。于是,小颖学会了有心事也不跟家人倾诉,宁愿选择自残。

    2.受不良思想影响,追求刺激

    由于小颖思想较成熟,也认识一些校外比她年长的人,平时还喜欢看一些成人小说漫画书,因而也受到一些来自社会的不良思想影响,觉得这样自残挺酷的,很刺激。而从医学角度讲,人体受伤时,脑部会同时分泌“脑内啡”(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从而产生快感。因此,当老师问小颖疼不疼时回答是否定的。

    3.用自残引起关注

    小颖觉得,每次划伤自己后,老师、同学、父母都会特别关心她,特别是父母,对她做得不好的事情都不再追究,不会再责骂。

    四、辅导策略

    小颖的行为与其个性的形成有关,而她个性的形成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和人际交往不良造成的,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进行教育。

    1.老师和家长多关注

    经常与其谈话,了解内心想法,真心实意帮她解决问题。对此,我特意请她家长来校作了详谈,要求家长对于她的内心困惑,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搪塞应付,让她觉得,有困难找父母师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她的父母也比较配合,同意采取老师的建议。

    2.引导端正思想和行为,知道正确宣泄情绪的方式

    在班里,我通过谈心、班会、心理团康活动等,让小颖知道应该多跟本班同学交往,毕竟呆一起的时间最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对于校外,要学会选择与正面、正气的人交往,避免学习不良社会风气。要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

    3.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一个班风良好的班集体,能包容、友爱、团结同学,让孩子自觉把班集体当家,以班集体为荣,有心事能向同学倾诉,有困难会向同学寻求帮助,同学之间友善、热情的态度,能消除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我还特别培养有责任感的班干部,及時把同学出现的问题向老师反映。

    4.社工参与心理辅导

    对于老师、家长的教育,小颖最初还是有点抗拒,认为老师家长只会一味批评,很少理解她。于是,我利用社工驻校的机会,让社工给她进行每周个别心理辅导,必要时转介心理治疗机构。每次在心理室里,小颖都相当放松,会边玩玩具边和社工姐姐谈心,对于社工姐姐的建议也比较接受。

    5.建议家长多参加心理讲座

    对于小颖的父母,我认为他们对小颖的教育失误是缺少方式方法,(下转第20版)(上接第19版)不懂得关心孩子心理造成的。对此,我建议他们多参加社区和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多看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关注微信,如,“做个好妈妈”“广州家教学堂”等,学习相关家庭教育方法。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关注和辅导,小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自残。人也开朗了,上课认真,能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言,每天下课总能看到她和好朋友一起开心地聊天,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回家能自觉复习,学习成绩提高了。

    六、反思与建议

    对于案例中小颖的情况,并不属于特例,近年来各地学生自残自杀事件经常见诸报道。老师和家长想不通到底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花季年龄为什么对自己身体如此轻贱?根据本案例,我认为,我们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及变化,知道内心渴求

    小学6年,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跨度是很大的,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身体发育,这些身体的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无知的,恐惧的,好奇的,当他们无法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会选择抗拒,或选择模仿。《青春期心理学》一书中也提到,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做出危险的行为。因为他们人生阅历不足,他们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他们还会随着年龄增长,产生各种心理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William Schutz)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进行人际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并且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需要,主要分为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它们是人类成长的关键,必需同时被满足,任何一个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都会造成个体心理上的创伤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及变化,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及时掌握情况,以迅速做出正确的引导。案例中就是家长和老师忽视了对小颖的关注,没有及时发现她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她不会宣泄情绪而自残。

    2.学校应开展生命教育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小颖的自残说明她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觉得这样做能减轻精神痛苦,更是对父母对她缺乏关心的一种报复。学校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敬畏生命,知道感恩给我们生命的父母,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不随便伤害。

    3.挖掘心育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渗透熏陶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和行为,学会感恩、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发挥同学的力量,寻求正确的情绪宣泄表达方式。

    4.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案例中小颖的父母只知道关心孩子的外表变化,却忽视了心理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有效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多参加有益的家庭教育讲座,多进行亲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从而能正确指导孩子的行为。

    5.社区参与

    社工對小颖的每周心理辅导收到较好效果,让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每个街道社区都有社工进驻,学校可与他们合作,让他们多开展亲子活动,教育讲座,深入到学生家庭,帮助家长解决子女教育问题。通过宣传发动,让每个家长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只关心吃得饱穿得暖,更应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高尚的人格。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