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启迪思想,提升素养 |
范文 | 吴俭开 【摘要】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初中思政课存在着“重观点灌输,轻情感体验;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导;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探索”等问题,形式或僵化或花哨,严重影响了思政课该有的效果。在已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思政课对青少年的影响,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初中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呼声越来越迫切。探索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改革的新路径,引导初中思政教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打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初中思政课堂、探索初中思政课对学校课程大思政的引领作用,成为了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改革与思考 高校的思政课,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门学科,但是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初中思政课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青少年思想政治弱化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也逐渐严重。“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越来越明显。 一、初中思政课的现状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当代中国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素养的课程。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些思政课教师在紧跟改革步伐的同时,又过于重视形式,课堂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削弱了思政課的实效性。 1.形式花哨和场面轰烈,降低了情感体验的深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则倡导三维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彰显新课程下的课堂活力,特别是为了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能有体验,不少教师都在形式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故事会、辩论赛……课堂组织形式花哨,让学生应接不暇。为了学生“有体验”,有些教师把设计情景当作整节课的主要任务。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又是展示图片,又是播放视频,甚至还有表演、讨论……课堂热热闹闹,留给学生安静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很少。教师使用多媒体操作,所展示的内容都是一闪而过,学生根本没能看清楚,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真正的了解,又匆忙地进入下一环节的讨论、辩论或角色表演。这样的课堂可能会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但情感教育的渗透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认识和思想的深化。 2.信度不足,影响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内化 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观点,而且通过情感体验认可观点,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坚持做什么”,引导学生逐步认同、接受新观点,并把观点上升为自己的意志,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对自身已有的是非观、价值观进行更加理性地反思、更为准确地评价、更趋科学地修正,并能自觉地践行,实现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内化。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促进思政课程目标的达成。 但是,由于情感渗透不足,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认识和思想的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不再单纯。对于思政课中的一些观点,教师的引导把握不好,很容易会引起学生的异议甚至反感,使教学的内容缺乏信度,造成学生明知“应该怎样做”而“没有这样做”或者明知“必须怎样做”而“偏不这样做”的状况,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内化。 3.重情轻行,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初中思政课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考试高分,而是做行动的巨人。知行相分离的状况明显削弱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只有当学生自觉地将他所学到的知识、观点如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付诸行动且相对稳定,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达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导之以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忽视的任务。过去的政治课教学“重知轻情”,今天的思政课教学却“重情轻行”,更多教师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感悟、表达情感,激起生命的激情,却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观点的内化,更没有很好地对学生“导之以行”,削弱了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实效性。 二、新时代呼唤初中思政课的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思政课教师素质显得特别重要。为此,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并对全体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六项要求。这是中央层面第一次对中小学思政课以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发出的最强音。 面对教育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推动了实施素质的改革,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初中思政课也采用了统编版的教材,打破了旧的模式,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天的思政课该如何引导启迪学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涵养道德观念,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真正做到铸魂育人,是初中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三、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改革的路径 为了更好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探索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改革的新路径。 1.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初中思政课教师 《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指出,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对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思想政治教师会讲新理念,但实际教学中又回到老路上;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领会不深,经常把“启发式”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没有启发性问题。或者上面提到的过于花哨等,甚至个别政治老师的思想政治观念不是很纯正,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以及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养,用扎实的知识去吸引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为标准,加强学习,做一个有信仰、有家国情怀的人,传递正能量,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2.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初中思政课堂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初中思政课堂成为迫切需要。 (1)整合内容,活用教材 部编版的初中思政课教材《道德与法治》包括了“运用你的经验分析”“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阅读与感悟”“方法与技巧”“相关链接”等栏目,内容多,面面俱到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整合内容,灵活运用各个栏目。如用学生熟悉场景或材料来组织学习,从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或者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或者补充,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在教学有关网络改变世界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并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启迪思想,提升素养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初中思政课首要任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当前的初中思政课程《道德与法治》,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在加强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因此,初中思政课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更要答疑解惑,传递价值、启迪思想,提升整体素养,引领思想比较活跃,思維逐渐成熟,处于青春期,思考偏向感性的初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丰富手段,优化教法 一是丰富教学手段。当前,教育现代化步伐正快速发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体机、白板等的设备使用已经很普片。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视频,图片等,使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更加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如优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法,开展体验性活动、认知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制作性活动以及主题性活动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提升学习效益。又如,优化以学习为中心的情境教学法,通过直观情境、问题情境、体验情境、故事情境等,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再如优化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选择热点时事、电影或电视剧里的案例,并用一例到底的形式,把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引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课程大思政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1)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引领作用 初中思政课是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素质的主要学科之一。思政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同时影响推动各类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思政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实现育人目标。 (2)发挥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是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思政策略。引导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通全员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了更过阔的空间。 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应从 “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引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程。同时,全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实现启迪思想,提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进霞.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刍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7). [2]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