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 |
范文 | 张淳 【摘要】以“东江文化”为基础,以“研学旅行”为途径,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以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研究。坚持“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四大原则,从惠州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小学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研学旅行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东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小学 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依托惠州自然和历史人文、遗产资源、红色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这是加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一、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框架 以“东江文化”为基础,以“研学旅行”为途径,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以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研究。 坚持“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四大原则,根据“东江文化”的特色,从惠州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小学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研学旅行活动,合理安排课时,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并感悟自然和人文的文化魅力,通过研、学、旅行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自理能力等综合素养。 二、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1.惠州历史人文课程 (1)惠州博物馆:了解惠州地理位置、历史概况、名人事迹等。 (2)苏东坡寓惠文化:参观合江楼、东坡故居、东坡祠。 (3)明清惠州:参观文笔塔、宾兴馆、丰湖书院、惠州学院。 2.惠州红色文化课程 (1)东征文化:参观中山公园、飞鹅岭公园、朝京门、黄埔军官学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陈炯明史料馆。 (2)东纵文化:参观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惠阳周田村、东湖旅店。 (3)革命老区文化:参观高潭革命老区、叶挺故居、邓演达故居、廖仲恺纪念碑。 3.惠州民俗文化课程 (1)东樵文化:参观葛洪博物馆、罗浮山冲虚古观。 (2)惠州古村落:参观范和古村、皇思扬古围村、旭日古村落、墨园古村,观看客家围屋。 (3)十字街头民俗风:参观金带街、桥东街道、小金口,了解惠州民俗活动,学习惠州话、学唱惠州童谣、品尝惠州特色小吃。 (4)社会实践:通过红花湖环湖18公里、惠州市慈航亲子义卖活动、春耕秋收农耕活动、海边露营、野炊。 三、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制定个性研究方案,形成有价值的文字。在组织重走红军长征路研学活动之前,学校会分年级组要求学生查找红军长征相关资料、人物故事、经历路程等,组织学生制定个性研究方案。 2.资料收集法 深入了解研学旅行地点历史人文,对景点现状进行调查。如在惠州民俗眼底收活动之前,学校会先安排老师代表进行一次踩点学习、收集一份惠州民俗资料、邀请惠州志愿者开一次讲座、班主任上一节班会课,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研学旅行,能更全面地了解惠州人文、风俗。 3.学生带动法 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在登高榜山活动前,考虑到学生承受力等因素,学校先在三至六年级各选6名同学,由德育处先带学生活动一次,由各班主任将先行小组活动的图片和活动经验在班级分享,免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4.教育实验法 立足于研学旅行的地点,设立不同的研学目标。如在组织城市2元行活动时,考虑中低段学生年龄小,可能没办法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活动任务,特在设立目标时降低了难度。 5.文献法 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景点书籍,名人故事,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6.教育调查法 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调查,选取适合的研学旅行地点进行缜密分析,确定研学旅行研究事宜。 四、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模式 研学旅行课程是侧重实践的课程,课程的设计与准备要更全面,过程更清晰,实现课程目标。 1.游览式”研学旅行课 目标:开阔视野,积累知识 操作思路:将“游”“学”安排在“研”之前,通过“游”“学”积累知识,通过“研”进一步拓展外延。如游“世界之窗”。 2.体验式 研学旅行课 目标:感受过程,成长心智 操作思路:有目的的边“游”边“学”,“游”中”学”,“学”中悟,如“寻找最美味的惠州小吃”的活动。 3.探究式研学旅行课 目标: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 操作思路:设定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团队为单位,以研开端,以游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团队合作,有效沟通。 五、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 1.学生素养评价方案 方案包含指标体系和操作办法。指标体系从学生完成研学旅游项目的数量,质量,能力几个方面制定相应标准。主要的操作办法:目标定向、分类指导、学生参与、书面呈现、等级激励等。 2.教师指导评价方案 明确研学旅游课程指导的四个要点:安全性;有序性;學生参与度;学生认知结构、情意发展的生成度。进行重建性评课,注重对活动设计环节、完成过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回顾、反思,进行指导过程的重建与优化。 3.家长参与评价方案 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构建家校一体评价体系,使研学旅行活动能在家庭、社会得到延伸,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达到立德树人目标。 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寓教于游,寓学于游,帮助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惠州人文,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家国情怀的综合性人才。 [本文系惠州市教育科研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基于‘东江文化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研究”(编号:2019hzkt02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等.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11-30].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2]广东省教育厅等12厅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2018-11-01].http://jy.sg.gov.cn/dtwy/wjtz/content/post_1654231.html. [3]武旭峰.人文惠州[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