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实践 |
范文 | 钱建芬 重构“有效教学”活动,是为了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实践化、具体化,探索符合时代需求、学情的有效教学活动,让其成为教师聚焦“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抓手。在此,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重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教是为了不教”与有效教学的理论共识 有效教学与“教是为了不教”是一个值得反复推敲研究和实践修正、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话题。有效教学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核心是教学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核心,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只有教会学生自学的技能,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品质,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诉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才能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教是为了不教”与有效教学在教育愿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高度一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课堂教学实践的主导者,有必要将“有效”“不教”落到实处,找到新策略、新途径及新时代的新表达。 二、“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实践创新 1.课前:从“书本备课”走向“数据备课” 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求教师从“书本备课”走向“数据备课”,即将每个学生的学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纳入课前“数据分析”准备工作中,从而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 (1)研读教学大纲,吃透教材要点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研读,教师可以了解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和重点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 研读教材,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通读、精读、熟读。通读教材,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中单元、课、框、目之间的内在关系;精读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熟读教材,能让教师准确而熟练地运用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三个方面是教师确定课型并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键,也是教師调整教学节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办法。 (2)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特点 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减负增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极课”等系统提供的大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掌握学情,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3)明确教学目标,搭建脚手支架 教师授课时,要围绕自己“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来进行,而且也要让学生知道“学”的目标是什么,确保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也能成为实现下一个目标的脚手架。如笔者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Making a reference book” 板块时,设立了以下学习目标。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you are expected to: A. learn to recommend cultural experience tours; B. practice recommending cultural tours; C. make a reference book for cultural experience tours. 上述目标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为下一个任务的进行提供了基础或保障,而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将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素养得到提高。 2.课堂:从“教学对话”走向“学习共同体”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要想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让“教学对话”走向“学习共同体”。 (1)重构课堂活动,优化学习方式 个体学习固然重要,但加入“学习共同体”会使学生在同伴、教师的思维碰撞和启发下,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勇于创新,善于重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提高。如将传统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组织形式进行重构,就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活动。 “Pair work”不是角色表演,而是学生互相倾听和启发的活动。活动时,学生除了要完成任务,还要相互倾听并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既能展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又能使课堂气氛更和谐;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Group work”是一种既能锻炼个人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但很多时候,由于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性格外向、语言能力更强的学生主宰了整个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鉴于此,笔者尝试把“Group work”运用于阅读教学,发现互惠式小组阅读和互惠式全班阅读相结合是“Group work”的最佳方式。其特点是四人小组的每个成员按Summarizer(总结)、Questioner(提问)、 Clarifier(陈述)和Predictor(预测)等角色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再互换角色,并在全班进行汇报。在小组和全班的分享中,小组与小组间、小组与全体学生间、全体学生与教师间进行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改变提问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重在传授“是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因此,要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教师不应止步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应多问学生“为什么”,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 3.课后:从“经验总结”到“故事重构” 课后,很多教师都会对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并把反思成果再运用于教学。但这些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总结的层面,要想对今后的教学有更大帮助,教师还应进行“故事重构”,即应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或方法,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可以说,“故事重构”是为了“预测”学情、“规划”即将开展的教学和“优化”教学方法。总的来说,“故事重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实效。 三、结语 总之,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重构,永远在研究、改进的路上,任重而道远。过去有效的今天未必有效,今天合理的明天未必科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深入挖掘和解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价值,积极提升有效教学的信心和实践变革的行动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