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后疫情时代的学校“五育”并举 |
范文 | 陈晶 【摘要】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已进入新的综合改革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必须与时俱进,认清教育发展大势,紧跟“国家思维”,从国情出发、从校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五育””培育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东莞市大朗镇校长竞聘学校考察调研为例,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学校“五育”并举。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五育”并举;校长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不仅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大朗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镇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功解决了办学的硬件条件。而基础教育高素质的发展,除了破解办学条件问题外,还需要解决学生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根据镇教育管理中心进行的校长竞聘中的外校学校调研考察,结合自己的思考,现把对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理解,阐述如下。 一、学校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状态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在上级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把疫情防控举措改变为改革教育的契机,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践,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迅速普及。疫情告诉我们,教育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增长知识,而是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是确保孩子永远远离问题和风险,而是如何教会他们面对危险,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思辨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更具长线的价值。这就需要校长择高处立、打开视野、敞亮内心、才能超越管理做教育。 我所调研的Y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虽几度易址,数度更名,多村联合,但学校对教育的崇高追求,对培养时代接班人的坚定目标,却从未曾改变。学校目前有21个教学班,学生1032人,教师54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先进,符合现代化办学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学科特色、教师发展和学校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发展优势。 然而,Y小学在学校发展仍然存在着难题,一方面是学生来源将更加广泛,文化整合将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是后疫情时代的“五育”发展,该如何调整优化和提升。 二、学生发展“五育”并举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的遵循。这“九个坚持”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和为谁培养这一根本性问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1.后疫情时代的学校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回答好“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这场疫情所展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身处危机的学生们,凭借现代信息的手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的同时,还面临和经历着诸多道德的选择和人性的考验。这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问题。Y小学在孝亲教育、爱家爱国教育方面都落实得很不错,这在学校的办学目标、理念和学校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新时代,Y小学要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把德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模式,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接班人。 2.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除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组织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外,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创造力。在调研中,Y小学校长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都不错,如数学学科有两位获得省级赛课和说课的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得市未来课程设计一等奖,语文学科的海量阅读评为市教育成果一等奖,各学科论文和其他竞赛都佳绩累累,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却还是达不到期望的标准。我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课堂教学上找原因。学校和教师要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精神需求,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深度学习的案件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把准教学的核心内容,创新学习方式,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了,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今后,可以运用多个学科交叉和渗透相结合的方式、知和行统一相结合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尝试构建新的学习模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结合学校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网络资源平台及新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学习活动,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 3.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Y小学坚持实施体育固本行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这几年学校体育学科师生取得的成绩可以很好的体现(市体育学科带头人有2人)。但这还远远不够,后疫情时代,校长要把“健康第一”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关注点在于:加强体质健康促进,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卫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强心理健康的调适,积极重建学生的心理健康秩序等。Y小学要继续发扬体育学科优势,拓宽思路,充分与大课间进行大体育项目整合优化,沿着“趣味性、健美性、实用性、安全性”的目标构建快乐体育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塑造学生艺术人生 Y小学实施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并积极结合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学会1-2艺术技能。接下来还可以加强硬笔书法教学,完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能写好一手规范字。鼓励教师组建特色艺术社团,开展校内艺术展演,搭建学生艺术展示的平台,推荐艺术尖子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完善学校艺术特长学生的激励评比机制,多措并举,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5.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把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相融合。”这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Y小学在学生劳动教育方面,还可以大做文章,把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从目标定位、内容体系、实施途径、落实方式和保障机制这些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形成新劳动教育课程。例如,在家的劳动教育可以设计《1-6年级家务劳动建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力范围、涵盖日常所需,通过制定自评和家长评价等措施去落实;在学校的劳动教育,除了建立班级的劳动卫生要求外,还可以积极利用学校的空间,开辟种植基地,让学生体验耕种的快乐、劳动的快乐,从而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相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Y小学定能乘风破浪,毅勇前行,守望幸福家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恒山.校长治校方略[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2]洪霞.以礼润生“五育”并举 走特色德育發展之路[J].基础教育论坛,2012(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