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融“创”于艺?育“新”于美
范文

    杨晔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校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学校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方式、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是推进中小学育人的关键一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课程、教材和课堂改革创新。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双一小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成就不一样的你”为使命,着重打造“育·树”教育实践,从若水德育、阳光课程和生态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深化推进。“阳光课程”指“育格树人”“育智树人”“育体树人”“育美树人”“育劳树人”“育新树人”“育能树人”。其中,“育新树人”指好奇求知、勇于尝试、敢于表达。培养好奇心、求知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促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的重要基础。尝试是一切可能的开始,鼓励学生尝试实践,尝试表达自己的不同思路,就可能埋下了创新的种子,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积攒了后劲。

    一、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教学践行“育新树人”

    研究发现,小学生在不同方面都表现出一定创造力,但具有不均衡性。低年级学生想象力通常表现为事物的简单再现,缺少创造性;中高年级学生想象力在趋于现实想象的基础上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富于创造性。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建立在自身积累的知识文化和生活经验水平基础上的,积累越丰富,思维越活跃,就越能创新。因此,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其创新思维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受教学空间、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及教师思维不够开阔、创造力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载体。即情即景、单幅成画,集故事、图画、知识为一体的绘本,是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良好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绘本阅读,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想象力,实现创造性表达,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在完成作品成果过程中实现“育新树人”的目标。

    二、以绘本为载体在美术教学中践行“育新树人”的路径

    1.大量绘本阅读,营造启发环境,激发好奇求知

    首先,教师要精选绘本,题材选择范围广,既要有爱的表达,又要有人生哲理、生命科学等。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绘本,要从绘画媒材、画面风格、构图、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奠定学生的审美基础。同时为满足学生阅读绘本的多样性需求,培养阅读乐趣,教师鼓励学生将优秀绘本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交流,在教室里设立“绘本角”。

    通过此阶段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很好的建立。大部分学生在教师讲授分析绘本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语言的模仿与表现力得到培养,积累丰富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尤其是求知欲被极大地激发。

    2.强化绘本精读,增强互动融合,鼓励勇于尝试

    学生通过强化绘本精读感知绘本的形、色和肌理等美术语言,继而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表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创作图文并茂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大胆的想象力。

    教师定期组织绘本分享互动,请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对绘本进行解析。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优秀绘本中各种绘画素材、不同绘画风格等的直观的体验。教师寻找语文、音乐、科学、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绘本,进一步通过精读绘本,多角度强化丰富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切感受优秀的绘本不只是绘画知识的展现,更能提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数学类的绘本,关于数与计数的《鼓鼓和蛋蛋的梦想》、关于图形的《形状游戏》、关于量与测量的《一寸虫》、关于时间的《真正的朋友》、关于数量的《好饿的毛毛虫》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带领学生运用各种线条、形状、色彩进行绘画表现尝试,为下一阶段的美术学习夯实基础。

    通过此阶段学习,学生在语言组织、概括、表达等能力上得到加强,丰富了审美能力,拓展了视野,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被激发,具备了进行简短绘本故事创作的能力。

    3.践行绘本创作,敢于表达成果

    学生具有了丰富的美术、生活等各方面知识积累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创作绘本,既是对学生综合创新思维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以双一小学原创绘本《上学记·前传》创作过程为例:

    (1)确定主题

    绘本主题是整个绘本创作的灵魂与主线。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展开充分讨论。学生经过充分发掘生活经验、收集身边素材,针对一年级新生有许多入学困惑的情况,确定了主题为“迎接新的一年级同学”,着手创作《上学记·前传》绘本。绘本分为校园介绍、学具准备、学校礼仪三部分。(见图1)

    (2)实践创作

    确定主题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水平,自由分为三组,善于处理构图关系的学生创作学校介绍部分,善于联想创新的学生创作学具准备部分,善于生动刻画人物的学生创作学校礼仪部分。

    在创作中,教师提出要新颖真实表现事物,但不能直接画出对象。一番讨论后,学生们创造性地想到了实物与绘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遇到书包或笔袋等比较大不便与绘画结合的实物时,学生们快速转变思路,采用剪下实物照片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主题。学生们开始理解绘画创造是还原实物与艺术加工相结合的过程,不同的灵感造就了作品各异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在自主探究、应对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领悟力不断发展。

    创作中,还要鼓励尝试技巧运用。学生们对一幅升国旗的主题绘画进行了激烈的探讨,有学生认为国旗没有画出来不切题,作者解释,国旗冲出画面是为了让画面具有更强的空间感,并且对升旗同学的刻画足以反映主题“国旗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她进一步介绍,构图灵感来自精读绘本《你很快就会长高》,画面中只出现大人们的长腿,让画面产生了身材高矮的对比,甚至绘本里对高个子叔叔用了两个篇幅的跨页表现,并提出以后的绘本创作也可以运用这种绘画方式表达。学生们都非常认可她的阐述,学习兴致盎然。

    经过反复的修改和磨合,双一小学原创绘本《上学记·前传》成稿并印刷成册,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手册发给新生。绘本帮助一年级新生迅速地融入小学生活,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激发了新生对美术的热爱与向往,绘本创作者更是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喜悦、成就与滿足。《上学记·前传》绘本的成功创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及执行能力。

    三、以绘本为载体在美术教学中践行“育新树人”的效果及反思

    以绘本为载体,双一小学在美术教学中践行“育新树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形成了“绘本创想力”“创新思维”系列课程体系。系列课程先后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推广应用,系列作品《上学记·前传》《创新思维实践课程作品赏析》等印刷成册,并在学校网络和微信平台发布,获得极高阅读点击量。师生创新能力均得到开发提高,无论是在校里还是市区里,均创作出了相当高质量的作品,获奖近千人次。学生还先后创作了环保主题的绘本—《一个》、激励学生做不一样的自己的绘本—《青蛙不再井底》等。在2020年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双一小学美术教师创造性地以网络获取的绘本《给孩子的疫情图鉴:地球是一颗病毒星球呀》,配以朗读,制作成微课,在“停课不停学”期间让学生通过绘本轻松了解“冠状病毒”等知识,获得了良好效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意义尤为重大。以绘本为载体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探索成为双一小学“育·树”教育实践“阳光课程”中的重要一环,有效提升了双一小学智育水平,为双一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了有益探索。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