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诊治分析 |
范文 | 赵婷婷 高红霞 黄海荣
【摘要】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5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纠正乳头内陷)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x2=10.306,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为6.9%,对照组的疾病复发率为20.7%(x2=8.005,P<0.05)。结论:对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行常规引流及穿刺,并行大乳管切除或结扎,配合乳头内陷矫正术,可有效纠正乳头回缩,更快的促进促进炎症治愈,且疾病复发率低,预后效果好,可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乳头内陷;非哺乳期乳腺炎;乳头内陷矫正;大乳管切除 【中图分类号】 R365 ?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83-01 作为非哺乳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炎性疾病,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房固定持续的疼痛、乳房周围包块、乳房红肿等症状。原发性乳头内陷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之一[6]。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暂时考虑与乳管堵塞、乳头清洁不当、乳管扩张、乳管周围炎症、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2]。本文分析了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诊治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5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纠正乳头内陷)和对照组29例(常规手术)。入组患者年龄21~45(30.37±2.54)岁,已生育36例,未生育22例,生育者产后(26.34±2.03)个月,生育者哺乳时间(12.34±1.03)个月,生育者回乳时间(18.34±2.4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断标准,予以入组。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排除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者,排除哺乳期乳腺炎。两组患者自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四象限觸诊法触诊,查体确定乳头内陷程度,同时经彩超确定病灶面积、大小、边缘及肿块情况。均同意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区段切除、引流以及穿刺治疗。观察组除常规区段切除、引流及穿刺外,同时行大乳管切除或结扎,并行内陷乳头矫正术,纠正乳头回缩。两组患者均依据菌培养结果进行抗生素应用,根据泌乳素高低进行内分泌治疗,均心理干预,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告知患者疾病产生原因、治疗手段、预期效果等,消除患者顾虑,缓解其恐惧、抑郁、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均未进行激素治疗以及抗结核治疗。 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的乳腺区段切除、引流手术时,同时处理乳腺大乳管,切除病变导管,乳头基底部采用荷包缝合法进行乳头内陷矫正的手术方式[1],为避免切口感染未尝试使用乳晕及乳腺组织瓣转移法、乳晕三角真皮瓣法、乳晕菱形真皮瓣法、组织移植法。治疗前告知患者无法哺乳的手术并发症,经患者以及家属之情后进行手术。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比较疾病复发率。治愈:乳腺红肿、热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炎症反应消失,乳腺恢复正常;有效:乳腺红肿、热痛等症状有改善,炎症反应消失,乳腺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变化不显著,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分析 在入组患者中,实验组肿块部位:乳晕外周15例,乳晕处且边缘不清14例;乳头内陷类型:完全性16例,偏向性13例。合并表现:瘘管6例,脓肿9例。术后后均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9,浆细胞性乳腺炎7例单纯性乳腺炎3例。对照组肿块部位:乳晕外周16例,乳晕处且边缘不清13例;乳头内陷类型:完全性15例,偏向性14例。合并表现:瘘管5例,脓肿9例。术后后均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7,浆细胞性乳腺炎9例,单纯性乳腺炎3例。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高危体质临床特征有生育次数多、初潮年龄晚、肥胖等因素,其中乳头内陷,乳腺外伤以及高泌乳素血症等因素尤其影响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原发性乳头内陷多见于成年女性中,常合并乳管发育不良,在哺乳期因衔接乳头困难,母乳没有信心导致提前回乳以及奶粉添加,导致哺乳期的乳腺炎症。乳头内陷更易于导致大乳管阻塞以及乳管周围炎症,引发肉芽肿性乳腺炎,词疾病迁延,可能导致乳腺肿块、脓肿以及瘘管的反复发生,导致毁损乳腺的发生,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生活。寻找简单快速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行规引流以及穿刺治疗,行大乳管切除或结扎,并纠正乳头回缩。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原发性乳头内陷并发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以祛除病因为主。通常医学同仁提倡二期手术完成乳头内陷的纠正。第一次手术室仅处理局部炎性肿块的切除以及脓肿的引流,但这往往残留病变的大导管,导致疾病的延迟愈合以及反复,本次试验就证实对照组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而切除大导管以及乳头内陷的一期手术的治疗简单有效,采用荷包缝合法就可以有效纠正乳头内陷,可有效改善乳腺炎症[4]。但本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后乳腺失去哺乳功能,故必须在术前告知患者,通常产后无再次哺乳需求的患者可以选择,另外重度乳头回缩的患者哺乳可能性不大,也可以采用本方法进行。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行常规引流及穿刺,并行大乳管切除或结扎,并进行乳头内陷矫正术,可有效纠正乳头回缩,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更快康复,且疾病复发率低,预后效果好,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滨, 吴国平, 胡纯兵, et al. 荷包缝合联合持续外牵引矫正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2017, 28(04): 230-1. [2] 杨兴平.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6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8,09(6):67-68. [3] 周芳,江飞.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50例临床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10(7):20-28. [4] 王清源,赵枫,田亮.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26例诊治[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04(6):437-440. [6] 朱凌.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43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5,02(2):26-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