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范文

    吕先红

    小学体育课中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梦魇,它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很多的伤痛。针对小学生年龄小、体质弱、体育课上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实际情况,本文笔者将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旨为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使玩闹的孩子们变得活而不乱、活而有序,促使体育教学课程安全高效地完成。

    一、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受伤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伤害如骨折、伤眼、断牙等严重的情况,受伤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二)降低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

    因为害怕受伤,所以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参与对抗性、竞争性和危险性项目的积极性都会有所降低。

    (三)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

    大的伤害事故往往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甚至导致教师采取减少教学难度和教学量的后果,这种做法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四)经济损失较大

    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校内安全负有责任,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学校和教师有可能要承担较大的经济赔偿,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二、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多发的环节及时间段

    通过观察,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较多的环节和时间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课铃声响时,学生从教室到操场上整队,他们喜欢奔跑,容易发生跌伤碰撞等事故,这是事故发生较多的环节。

    二是整队时,低年级学生不按要求排队,经常混乱、哄闹的情况较多,此时也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三是体育课教学中少部分学生对动作要领未掌握或是动作过于猛烈,对器械掌握不到位等都容易发生事故。极个别情况下,教学难度,运动量过大,也会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四是低年级小学生体育课上要求上厕所人次较多,经常奔跑,容易产生意外伤害事故。

    五是下课解散后,奔跑追逐,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等。

    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课前准备和刚下课也时有发生,在下课到教室的这段时间也是不能忽视的阶段。

    三、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体育课中意外伤害事故多一些,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客观原因:1.体育课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在体育课上学生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甚至是有一定难度的运动和身体接触,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伤害事故:如跑步、跌跤引起的骨折等。2.由于学生年龄偏小,身体稚嫩,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3.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把体育课当作“玩闹课”,容易造成意外伤害的情况。4.体育课受场地限制,运动场地面坑洼不平并有小碎石等杂物,体育器材不符合标准等情况。

    主观因素:首先,是大部分学校对体育课意外伤害防范教育重视不够,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师资相对不足。其次,是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意外伤害事故没有充分认识,没有做好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素的影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小学生所不能适应的,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比如,运动难度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的情况。

    四、防止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措施及对策

    (一)防止意外伤害事故从立规矩、培养良好课堂习惯开始

    好的课堂秩序是从培养学生好的课堂习惯开始的。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尤为重要。要循序渐进,养成听从安排等好习惯,而对于一些坏的习惯要督促其逐步改正,比如,相互哄闹等。我们要从培养这些好的习惯入手,同时改正坏毛病。

    (二)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从新学期开始,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防范知识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下楼梯不急跑,遇墙角要慢行。饭前饭后15分钟不剧烈运动等,并教给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三)掌控意外事故易发环节和时间段,适当改进教学安排

    1.针对小学生室外注意力易分散的情况,将安全教育、宣布教学内容及要求放在教室内进行。通过对比,当室外讲解、示范时,只有65%左右的学生能真正注意安全要求。而在室内讲解,有95%的学生能领会,并按要求完成。

    2.为防止上课、下课时间段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前排队到操场,下课前排队到教室再进行本堂课的总结。

    3.应对课堂上有些同学爱哄鬧,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情况,可以通过队列管理形式的改变,把一些喜欢哄闹的学生,穿插于守纪律的学生之间,或者一排男生一排女生间隔着排队,这样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就会容易很多,也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进一步改进教学安全措施和方法

    1.培养小小安全监督员。将动作协调性好、守纪律的学生培养为安全监督员,他们既可以进行纪律监督,也可以对部分容易出现意外伤害的学生进行安全监督,大部分同学还能在其引导下很快掌握基本技术要领,课堂安全教育也有明显提高。

    2.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侧重的运用几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是通过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系数。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运动量的项目,绝不能“一视同仁”。二是体育教学要运用循序渐进法,小学生一开始应学习一些简单的项目,如跳绳、跳格子等,等待一段时间学生的体质上升后,再进行强度较大的项目,比如足球、蓝球等。

    3.制作“安全之星”竞赛表张贴于教室。每个星期末进行评比,激发学生重视课堂安全教育。

    (五)从细节处入手,防止小的失误造成大的伤害

    1.体育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情况有全面了解,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运动实施的安全。对有伤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劝其不必勉强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运动中若有不良反应和过度疲劳,应及时停止训练,必要时还要进行相关检查。

    2.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修整维护和改进工作,保证场地平整无杂物、光滑度适宜,器械完整、质量合格等。

    3.上课时,体育教师应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是否符合规范,鞋带是否系紧,身上是否携带尖锐的物品,降低服装和鞋子不合适引起的跌倒和扭伤以及尖锐物品刺伤的风险。

    五、破解“安全魔咒”,还原快乐体育

    通过对主客观的情况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安全措施,确实能够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但在工作中也应结合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小学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较多的情况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也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方法得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措施,就能有效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环境不适应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强调安全,管得过多过死,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创造性,为了安全而减少体育课运动难度和运动量更是舍本逐末。身为体育教师应本着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宗旨,对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加以保护和引导。

    体育课意外受伤可以预防和减少,但很难杜绝,建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进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有条件的家长也应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这也是减少学校、教师、家长责任风险的切实可行措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