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个性化朗读的训练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范文

    邹碧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程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个性化朗读的训练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领悟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更能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朗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作为传统的辅助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以及家长对升学率关注度的持续高涨,学校以及教师对书面作业这种应试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逐渐忽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朗读的意义,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训练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分为多个部分,包括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每个部分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需要教师在每个部分中都利用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对应的训练,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全面发展。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没有足够的朗读时间进行锻炼,教学中没有发挥朗读的作用,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不高,导致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达到目标效果。

    2.朗读教学方式落后

    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朗读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采取新颖、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开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朗读教学方案。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对朗读的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教师仍然使用落后、单一的朗读教学方式。例如,要求全班学生一同朗读课文,很多情况都只是为了读而读,朗读质量不高,没有对朗读制定更有效的目标。在这样的朗读教学下,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缺乏对朗读的兴趣,使得朗读效果不明显。

    3.朗读缺乏深入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思维发育尚不完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应着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而,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部分教师并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剖析,导致学生对课文并不理解,在朗读时也无法根据正确的理解表达文章内容中的情感。机械重复的朗读,无法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

    二、个性化朗讀训练的措施

    近年来,由于社会及家长对升学率的关注度持续高涨,教师更注重于学生识字能力以及成绩的培养,将自己定位为学习的主体对象,以课堂传授者的身份给学生进行授课。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学校开始对传统教学进行修正与完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其中就包括朗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朗读意识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理解文章所描写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入感情去朗读,而不是为了读而读。锻炼学生对朗读情感的控制,抑扬顿挫,随着内容时而激进,时而舒缓,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比如,在《狐狸分奶酪》这一文中有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其中的角色,将自己代入角色中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深情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意境的想像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受到启迪和熏陶。

    例如,在学习《找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校园,在校园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奥秘。在有了切身体会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结合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一切,在朗读中想像春天的情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后续的语文写作等训练奠定基础,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创新朗读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将朗读教学设计不断创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结合以学生为本,将指名朗读改成小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如何分配朗读部分,锻炼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开口朗读。

    比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植物播种相关的影片,给学生进行示范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增加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利用多样化朗读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挤出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将知识的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压缩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朗读时间,带领学生开口朗读,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在选题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学完《坐井观天》一课后,可以让比较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边读边做动作,读出情感。通过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随着我国教育对综合素质的不断重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个性化朗读训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朗读,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断创新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阿吉机子.小学二年级语文“有感情朗读”的有效教学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1):72.

    [2]刘城,罗春君.让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J].读与写(下旬),2012,09(7):43-44.

    [3]乔群英.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J].散文百家(下),2014(11):102.

    [4]李荣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朗读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46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