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某医院2019年1~6月份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
范文 | 龚奕诚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状况。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6月份某医院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的高血压处方5213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5213张高血压处方中涉及6种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合计27个品种。治疗以单药治疗为主,联合用药方案以二联为主。使用频率较多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分别为CCB、ARB和ACEI,使用频率较多的单种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和氨氯地平片。结论: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方案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推荐及个体化用药。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联合用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我国35~75岁人群发病率为27%,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40%[2]。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是引起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3]。研究发现,在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稳定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专家共识实施安全、有效、经济的降壓治疗,减少高血压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为促进某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现对该院门诊高血压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6月份某医院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的高血压处方5213张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类型、使用频次等。 2 结果 2.1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 5213张高血压处方中有6种类型抗高血压药物,合计27个品规。使用频率最多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分别为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见表1),使用频率前三位的单种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和氨氯地平片(见表2)。 2.2 联合用药情况 5213张高血压处方中联合用药以二联方案为主,占全部处方的16%。二联方案中以CCB+ARB方案为主,占全部处方的7.52%;三联方案以CCB+ARB+β-RB为主,占2.2%;四联方案较少,占0.13%。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该院门诊高血压处方中的常用药物涵盖了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常用降压药,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β-RB及固定复方制剂6种。其中CCB类抗高血压药在该院门诊使用频次最多。该类药物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目的,且降压作用稳定,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价格较为低廉,适合于大多高血压患者,是临床降压的首选[4]。但CCB可增加毛细血管阻力,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脚踝水肿现象。硝苯地平控释片是该院门诊常用的CCB类抗高血压药物,服药次数少,能保持血压稳定,患者依从性好。ARB与ACEI类抗高血压药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该院门诊高血压处方使用频次中分别位列第2、3位。 ACEI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发挥降压作用,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5]。ARB降压作用与ACEI相似,可以避免“AngⅡ逃逸现象”,同样具有显著降压效果。在临床上,ACEI、ARB主要用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还用于缓解慢性心衰、预防卒中。由于ACEI对缓激肽的分解会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干咳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使用。ARB类降压药无此类不良反应,能够逆转靶器官损害,但药物价格相对较高。本次调查中,该院门诊处方中使用频率进入前十的有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片、奥美沙坦片3种ARB类抗高血压药和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2种ACEI类抗高血压药,在调查处方中出现的频率依次为:12.93%,8.34%、7.50%、5.29%、2.93%,分列第2、5、6、8、9位。5种药物中,缬沙坦胶囊使用最多。该药半衰期长,具有保护心肾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β-RB也是该院门诊使用较多的抗高血压药类型,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肾素释放,减慢心率,降低血压[6],主要适用于伴心动过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美托洛尔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是该院门诊主要的β-RB类药物。利尿剂是一种传统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排钠排尿,降低高血压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价格较为低廉。在我国,主要为噻嗪类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吲达帕胺具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降压作用强于氢氯噻嗪[7],在该院门诊应用较多,使用频率位列门诊高血压处方第十位。近年来,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快速应用于临床。该类药物使用方便,具有联合用药优势,能快速、高效降压,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8]。该院门诊主要有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缬沙坦氢氯噻嗪片2种品规。 该院门诊抗高血压治疗以单独用药为主,对部分血压不易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治疗。联合用药比例在调查处方中占20.73%,包括二联、三联和四联用药,其中以二联用药居多。指南中推荐CCB类抗高血压药可以与其他4类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CCB+ARB、CCB+ACEI是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在本次调查处方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52%和5.04%。CCB对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ARB/ACEI都能抑制CCB引起的RAAS激活和踝部水肿,减轻单独用药的不良反应。CCB+β-RB方案在调查中处方出现的频率为2.42%。CCB扩张血管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β-RB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和心率减慢,两者可相互抵消不良反应。对部分难治性高血压采用三联方案,极少使用四联方案。CCB+ARB+利尿药联合方案是该院门诊三联用药的主要方案,ARB对噻嗪类利尿剂所致的RAAS激活、低血钾以及CCB引起的RAAS激活、脚踝水肿等不良反应都具有抑制作用,利尿剂可抵消ARB引起的血钾升高[9]。 综上所述,该院2019年1~6月份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以CCB、ARB和ACEI为主,治疗方案以单药治疗为主;对不易控制的高血压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以二联用药为主,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推荐以及个体化用药。 参考文献: [1] 郭冰心,时松和,刘德臣,等.河南省4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6):875-878. [2] 周巍,王燕华,张帅,等.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和血管微循环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051-2054. [3] 龙囿霖,郭琼,刘关键,等.左旋氨氯地平与其他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9):1050-1057. [4] 张闪闪,张冉,路云.基层医疗机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基于湖北省2015~2017年数据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36(9):672-675. [5] 王丹丹,张献敏,张孟涛,等.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71-74. [6] 徐振亚,刘英,张桂芬.2014—2016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4):543-547. [7] 王云,刘希波,曹静,等.药物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效果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30):2367-2374. [8] 邵晓迪,尹红,徐艳萍,等.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15(3):169-172. [9] 黄家敏,余田.我院门诊药房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8,11(6A):33-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