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化 素养 尚美 |
范文 | 庄凤虹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提炼了油画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文化、素养、尚美”,对课程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油画;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加强“审美与思辨”“文化与理解”“实践与应用”。结合每周两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笔者的研究将始终围绕课标精神,遵循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营造油画文化氛围,渗透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向尚美的方向生长。同时着眼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作为教育主旨。以下是对油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感受美的课程实施 冈察洛夫说:“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油画艺术具有激发美感的因素与表现内涵。通过学习,学生置身于美的事物中,不仅能获得文化陶冶,传承艺术文化,建立文化知识体系,也能感情植入,享受美感经验的乐趣。 1.人文渗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具有人文性质的,油画作品的思想是集情感、智慧、时代、社会等人文特征于一身的复杂载体,是真善美的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感受作品,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如欣赏梵·高送给母亲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当时是梵·高的母亲生日,梵·高对她很是想念,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他把自己画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梵·高对母亲爱的表达,都凝聚在这幅画中。正如里尔夫所言:“在油画的背后,跳动着画家的脉搏。”学生见其画如见其人,从中受到心灵的教育。 2.愉快学习 塞尚说:“应从习作中寻求快乐。”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油画课堂,进而强化学生的绘画兴趣与信心。如运用情景教学法,画家角色扮演,以问题导入课堂,实物展示法;借助希沃白板的互动效果呈现;建立微信群,每周在群里上传学生作品及创作过程,家校共同感受浓郁的艺术氛围;学生完成后,适时鼓励,在班级一角或走廊上设置油画展区,将作品及时上传至学校公众号,借助网络的信息传播,给师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乐于感受美的陶冶,欣然接受美的教育。 二、欣赏美的课程探索 席勒曾说:“在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一幅经典油画作品面前,我们不仅要在主观上感受作品的真善美与人文精神,也要在客观上欣赏作品中油彩、造型、笔触、光影等技法的魅力,理解和评估作品是如何通过技法传递意义。 1.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张,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主张在问题中学,这与新課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不谋而合的。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室布置画家作品专栏,设置问题情境,明确小组分工,让学生课后自己补充信息,自己欣赏作品,发现问 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从直观的思考进入分析的思考,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大师作品学习卡”,深入了解莫奈、高更等的艺术流派、作品风格以及技法特点,逐渐形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课堂资源。 2.图像识图 图像识图是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基础性核心素养,油画欣赏教学应当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切入点,不断积累和完善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如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以“鉴赏家”的身份来诠释和分享画家、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学生在构图、线条、色彩、空间、肌理等不同评价语言间寻绎,借助可感知的美术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从多角度欣赏艺术的独特美。 三、创造美的课程实践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学生对于美有了基本的感知与感受能力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创作欲,才有了创造美的油画课堂实践。 1.临摹要再创造 由于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所以临摹的范画尽量选择好掌握的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如:梵·高的《星空》、康定斯基的《同心圆》等,临摹是为了向经典致敬,学习借鉴大师的技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经典进行再创造。如模仿立体主义作品《坐着的玛丽泰雷兹》的造型风格,人物正侧面组合,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发现更有趣的脸部组合方法,再创造出一幅具有毕加索风格的肖像作品。 2.示范要把握度 对于学生油画作业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局部示范消除学生在油画学习时的盲目性与困难性,解决技法上的重难点,示范要具有启发引导作用,防止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油画创作中。 3.材料要多样化 除了画笔、颜料、调色油、小幅油画框等基本工具材料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各种综合材料,如沙子、纽扣等,用于制作肌理,甚至还可以将油画画在在亚麻布袋、原木手镯上等供学生之间相互欣赏,赠送收藏。进而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4.题材要接地气 要因时因地地引导学生确定创作主题,选择创作内容。透过油画创作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生心中融入浓浓的闽南乡土情怀。例如,在油画作品中选取闽南古厝、拍胸舞、嗦啰连、闽南语拟人化的异兽“巴肚妖(肚子饿)”等,学生自主创作民间特色形象,使闽南文化、造型艺术、油画文化渗透到课程实践中。 油画校本课程教学将不断实施、探索与实践,深挖文化底蕴,努力滋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塑造尚美智慧。 参考文献: [1]陈海珍.浅谈小学油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3. [2]张晓婷.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度”的把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3):52-53. [3]孙皖韻.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48. 编辑 李建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