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制造学习竞争的漩涡,大学教学中的实用技巧 |
范文 | 刘佳?龚琳 【摘 要】细胞生物学是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但是药物制剂本科班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于是通过学习对抗赛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竞争氛围,扭转了学生松懈的学习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竞争 医学细胞生物学 学习效果 大学是学生们通向社会的桥梁,除了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技术培养,还应该植入积极的竞争意识。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但是判断力提高却慢很多,一般院校流行的“大一玩大二睡,大三大四找工作累”的惰性学习氛围,源于许多学生学习动机不足[2]。细胞生物学是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这个学年我们给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班上课时,就明显感觉到该班不少学生自行把这个课归于“无用课程”,学习态度敷衍了事,热情严重缺乏。于是,我们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制造学习竞争的氛围,这种竞争感就像一个漩涡,渐渐地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卷入了学习中来。 一、学习对抗赛 安排:在讲授到《内膜系统》内容时,进行下次课的“学习对抗赛”安排。将药剂班45个同学按照学号分为A、B、C三组,每组15个同学。各组选出一个主讲人,将为全班同学分别讲授《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三个内容,授课完毕其他组员提问,主讲人及同组同学回答。各组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对抗,老师负责通过主讲人授课水平、PPT制作水平、组员对其他组提问水平、每组对其他组问题的解答水平,以及授课效果(马上进行的随堂小测试)进行客观评分,评出第一、二、三名,计入平时分。 比赛情况:经过一周的准备,三个组都选出了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作为主讲人,主讲人制作了精美多媒体课件,课前的准备充分,因此表达较为流畅。但是表达过程都比较平铺直述,缺乏起伏感和亮点,因此让人印象不够深刻。相对而言,作为“助攻”的组员同学更投入,他们有备而来,每组主讲人讲完课,他组组员提问踊跃,大量的问题像箭雨一样袭向主讲人,常让主讲人手忙脚乱,而主讲人同组同学会挺身而出挡住攻击,解答他组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课堂纪律较差,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洋溢着积极思考和辩论的热情,也充满着发自内心追求真知的愉悦感,远远好过于“老师低迷填鸭,学生麻木接受”的学习状态。课末小测验时,各组成绩相当,掌握度都较好。赛后立即小结,老师根据各组各方面表现予以评分,三组按照得分高低评出名次,当场宣布,计入不同的平时分。 课后:本次课下课时,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从学习对抗赛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还在探讨自己对内膜系统细胞器的疑惑,“溶酶体自噬时对衰老细胞器有选择性吗”,一个男生与C组主讲人还在争论自己的看法,更多的同学围着老师问问题。这样的情形是以前没有的,以前上课到最后10分钟时,学生已浮躁不已,总是频频看手机时间期待下课。之后学生普遍反映,那次课后还认真看了一遍书,自己思考、同学讨论,将该章内容掌握得很清楚,而课后的复习并不是因为老师要求,完全是自发的。 二、其他方面促竞争 除了“学习对抗赛”,在平时授课时我们也积极传播学习的“正能量”,经常发掘和表扬某个方面学习好的同学,表扬时一定要指名道姓[3]。例如有一次,一同学就习题提问“核外遗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这个判断题是不是错的?还有叶绿体也有DNA。”之后我在授课时表扬,卢宇同学学得认真、思考全面,除了考虑动物细胞也想到了植物细胞的特殊性,而且做题也积极,整本习题都快做完了。很快,做习题并提出疑问的同学增多了。 另外,细胞生物学教学时,我们制作了一张平时分总成绩表贴在该班的责任教室,考勤发现的迟到早退记在上面,教学活动得分写在上面,检查学习笔记、随堂测试、课堂回答问题加分也一一写清楚,学生随时可见自己的平时分积累情况。这样,看到自己得分较低的学生很难无动于衷,常常会督促自己加油,例如学习对抗赛第三名、得分较低的A组同学后期学习态度更认真。 三、结果 经过在教学中巧用种种技巧,有效地扭转了该班同学松散的学习情绪,学习热情显著提高,自学能力有所进步,竞争意识加强,最终考核成绩较好。这提示在该班授课时,我们所营造的竞争氛围在学生学习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习对抗赛是很实用的教学形式,既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检验,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锻炼。授课完毕,我们总结出几方面经验:一,我们倡导的是良性竞争,所以平时教学要关注同学学习情况,多对学生的努力进行积极的赞赏,提及学习消极面时不能点出名字,要给予表现较差同学前进的空间,防止学生“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习。二,同学授课的学习对抗赛的形式可以极大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考虑到同学讲课时重难点不突出,所以不能多次进行,以免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度。而且,分组对抗更适合较小的班级,如果是临床医学专业那样以超过百人的大班授课为主,分组时每组人数太多显然不能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组数太多又难以合理分组坐好,不利于给各组评分。大学课堂,要让处于学习中心位置的学生主动学习起来,这是老师该深刻思考和积极实践的,不同教学形式只是“黑猫、白猫”的分别,不应拘泥,只要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方法、技巧都不妨一试,它们都是“抓老鼠的好猫”。 【参考文献】 [1]张步振,黄毓琪,杨克,等.应用医学知识竞赛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3,5(1):51-52. [2]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6):59-65,94. [3]孙明振.赏识教育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4):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