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慢性病患者开展营养宣教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
范文 | 陈海霞
【摘要】目的:解析为加强慢性病患对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营养重视性,实施营养宣教并探究其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数据提供者主要为本院所2016.05—2017.05期间,收诊患有慢性病者按纳入标准筛选共60名。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平均两组,并将其命名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均30名)。其中常规组患者通常执行一般治疗与教育手段,而实验组增加营养宣教工作,收集项目数据分析组间差异性,而后对比治疗效果与慢性病常见危险因素发生。结果:实验组与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更加明显,而实验组患者危险因素发生控制相比常规组更优,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差异值可见与统计判定成立结果一致,皆在P<0.05统计值内。结论:给予慢性病患者除常规治疗外,介入营养宣教工作能提升其对于健康认知性,平复危险因素异常表现,临床医学推行价值彰显。 【关键词】慢性病;营养宣教;危险因素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水准的不断攀升,各地区医院对于各种疾病的知识普及力度也在提升,而“慢性病”一词出现在居民面前的频率也在同样提升,此类型疾病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多数临床上的慢性疾病发病不会产生严重传染性,但病患平均诊治时间相对较长,进而治疗过程中更应重视起健康防范工作[1]。例如病患出现心脏、肾脾重要脏器功能性使用减退,还可能会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只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遵从相关营养宣教重视起机体健康,利用科学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才可使病情改善程度可观。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慢性病治疗执行营养宣教工作做作用进行分析,详细数值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内容 抽取2016.05—2017.05我院慢性病患者共计60名,将其分为每组病患30名的常规组与实验组。纳入条件: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病情实验标准;意识清楚可配合执行治疗计划。排除条件:患有精神障碍与心脏、肾脏功能异常者;资料不全者。 30例患者于常规组执行常规治疗与教育,其中男、女患输入比例为17:13,年岁范围40岁至80岁、年岁中位在(57.6±3.0)岁。30例患者于实验组增加实施营养宣教工作,其中男、女患输入比例为18:12,年岁范围42岁至81岁、年岁中位在(58.0±4.2)岁.2组基本信息差异与统计价值评定结果均不在标准统计内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宣教方法 应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再加以配合营养宣教工作。第一,应在病区走廊中增设相关疾病知识画报,或是发放知识科普小册子提升其对于疾病了解程度。及时为患者讲解其不理解之处,告知患者与家属营养宣教的重要性,引起其重视。第二,保障患者饮食科学性促进机体维持营养均衡状态,以此到达临床治疗需求。纠正患者的错误饮食习惯将并监督患者完成饮食规律,每日三餐按时执行。具体应避免的饮食适宜与禁忌主要包括:1.每天摄入的饮食应保证多样性,需要有蔬果、肉类、豆制品、奶制品等,均要将融合进慢性病患者的一日三餐中做到膳食平衡。2.谷物类饮食对于人体营养价值较高,所以应在居民生活中极力倡摄入谷类物质,最好不要过多食用“肉类”而且谷类最好将粗粮作为主要粮食,每天谷类进食量应维持在每天50g左右。3.每周都应进食一次鱼类食品,其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能帮助患者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饮食应清淡避免油腻,注意计算隐形盐,防止摄盐过多。 1.3 统计选项和计算模式 对慢性患者实施不同程度临床医护工作,随之比较病患间治疗效果与危险因素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判定选项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阶段,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除以组别人数乘以百分比。数值越高,则印证对应组治疗效果较佳。危险因素发生主统计慢性病患疾病受影响的常见三点因素,即为脂肪、盐分、烟草摄入量超过规定值,组间对比结果若数值越高,表示工作执行作用较差。 1.4 差值统计学 统计计算借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材料计算使用(n%)表示并利用X平方值对数值展开校验;若P<0.05证明对应实验项目有可比意义。 2 项目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值 2组间宣教后统计反应可见,实验组疾病治疗效果相比常规组可靠性更明显,数据统计在表1中可见比较差异P<0.05。 2.2 危险因素发生 实验组慢性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涉及加重病情威胁因素相较常规组较少,宣教工作介入效果可观,数据统计在表1中可见比较差异P<0.05。 3 讨论 根据临床医学报道,目前基于我国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国民生活健康性的首要問题之一,WHO将慢性疾病定义为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四大类非传染性疾病,认为此些疾病对于人体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当各种类型慢性病患症状出现时,多数会伴随多种靶器官出现并发症反应,最终导致病患临床死亡率较高,不仅为家庭带去较多心理压力,同样存在经济负担。营养宣教工作的实施主要针对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作出干预,让机体更加健康,并且要告知患者基于营养搭配原则的科学生活重要性[2-3]。对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要及时避免,从而达到控制疾病恶化与患病目的。 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与危险因素避免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数值比较得出P<0.05. 综上所述,对待临床慢性疾病及时展开营养宣教工作,能最大程度避免为危险因素发生,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参考文献: [1] 许志军,白瑜.社区慢性病干预中营养宣教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2):306-307. [2] 辛利敏.慢性病防治中健康宣教工作体会[J].饮食保健,2018,5(16):261-262. [3] 陈晓.营养宣教对慢性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研究[J].家庭医药,2017,(2):213-2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