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化学习中如何设计有效问题
范文

    张国立

    摘 要: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问题化学习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化学习是让学生围绕本学科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不断思考与追问的过程:从敢于发问,到懂得提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再到聚焦核心问题的不断追问、深思与解决。提问是打破灌输的开始。产生疑问就像摩擦力,学生在互动的状态中才有停顿、细化和思考。

    关键词:问题引领;核心问题;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是教学的逻辑起点。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现代课程的基本架构是“问题引领课堂”,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问题设计来“重新组织”课程內容。教学问题是可以设计的,并非都是随机的。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问题,设计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知网网络框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推进教学进程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一、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

    教师在充分备课与学生调研后,如果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对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分数除法一”为例,分数除法隶属于数的运算,包含运算的意义、获得运算的结果、运算的性质、运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运算的意义以及获得运算的结果是理解运算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单元跟整数除法、小数除法一样,在运算的意义方面重点理解平均分、包含除,不同点在于不管是整数除法还是小数除法,整数的认识以及小数的认识一直贯穿其中,整数与小数又具有相同的结构——十进制,相比整数、小数,分数又是“自由”的,同时具有比的意义。

    正是整数、小数、分数的这一对比,我们发现整个分数除法单元先分后数再表示成为本单元的难点,也就是说在运算的意义、获得运算的结果方面,重点理解分得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为此,在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通常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图一图,这次有了一些改变,在学具的设计上改变了。

    两人一组,每组一张平均分成7份的长方形纸,红、黑色笔,剪刀。并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动手剪一剪、分一分,拿到属于自己的部分。

    为什么要把这三条剪下来?让学生更加明确分的是谁?怎么平均分的?

    在问题的设计上改变了,围绕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你分到的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在表达时逐渐清晰,分完的结果要回到整体,需要把单位再细分才能清楚地表示出分到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整体看这个环节也分成这样的两层:先平均分成3份,之后其中的一份要还原整体,再次细分表达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二、创设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

    下面以“数豆子”一课为例谈谈老师们引入的绘本故事以及问题设计:

    手妈妈有五个孩子: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这五个孩子互相配合,什么事都做得好。有一天,五个孩子争着请妈妈说,他们当中谁的本领最大。手妈妈想了想,说:“你们看,这里有一堆豆子,你们谁能单独把它们捡起来,谁的本领就最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不管他们怎样使劲,就是捡不起来。手妈妈笑了,说:“你们一起来抓看看怎么样?”五个孩子照办了,果然,一粒粒黄豆被捡了起来。五个孩子高兴地说:“明白了,明白了。”

    你们知道他们明白了什么吗?

    1.请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的五根手指相互配合,也来抓一把豆子试试吧。

    要求:(1)每人抓一把豆子,放到盒子里。(2)抓的时候要轻轻地、慢慢地,不要掉出来。(3)抓完后,剩下的豆子放在杯子里不动。

    2.五根手指一起帮助我们抓了许多的豆子,到底谁抓的豆子多,谁的手抓的少呢?你们有办法比一比吗?

    绘本的引入,以及根据绘本进行的问题设计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桥梁”;同时问题更具情境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达到了启发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的“台阶”,成为贯穿整节数学课的主要“线索”。

    三、设计“问题串”

    “问题串”是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设计一组能突出数学核心内容的问题。“问题串”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问题形式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科本质,这样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地思考、分析、探究,由表象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这样学生能力不断地螺旋式上升,还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下面以“小数的初步认识”谈谈怎样进行“问题串”的设计:

    面对三种价签:6元6角6分 6.66元 6.6.6元

    交流汇报:

    1.他们的方法,你们能看懂吗?

    2.谁来边摆边说清楚这件事。

    问1:你们是怎么把这些钱变成这样的数的?看到这个价签谈谈你的看法。

    问2: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以上视角均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问题,我想下一步应重视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自觉性,促进学生逐步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使问题情境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实现更高的追求。这时不仅原先设计的问题已经成了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的关注也已不再局限于原先的问题,他们所追求的已超出了单纯意义上的“问题解答”时,学生已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何丽群.浅谈问题设计在小学数学中年级的课堂中的利弊[J]小学教学参考,2013(4):38.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构建小学数学深度交流课堂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BDA18098。

    编辑 冯志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