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挖掘生活素材建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
范文 | 蔡海燕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为教育的目的。”初中生物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素材的应用,借助生活化教学素材,激活初中生物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对生活素材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 教育本质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因此,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要返璞归真。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加强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素材中深化理论知识,并借助理论知识指导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1)对生物的认知程度较浅。初中生物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基础,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影响,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仅限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针对生物中所产生的变化认知程度比较浅,无法实现生物的深度学习;(2)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初中生物原本是初中阶段新增加的课程,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且生物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常常出现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质量等;(3)生物学习仅限于课堂。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常常将重点局限于生物课堂上,并未充分结合生活实践,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以至于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 二、生活化素材与初中生物教学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原则,借助生活进行教育,并利用教育服务生活。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对生物化的素材进行挖掘,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化素材主要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深化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素材中全面提升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應用,最大限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生物知识、生物技能的获得情况,还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通过生活素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全面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2]。 三、充分借助生活化素材,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初中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初中生物这一新开的学科具有极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生物知识,并且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借助生活化的素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对现行的教材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学生心理特点的要求,挖掘与其相适应的生活素材、生活现象,将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3]。 例如,在进行“骨骼肌协调运动”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屈肘和伸肘运动的物理模型,创设直观力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理解人体的上臂结构和其中的运动原理。如下图所示,当屈肘的时候,肱二头肌发力肌腹收缩,通过肌腱将小臂拉起来,肘部弯曲;当伸肘的时候,肱三头肌发力使得肌腱收缩,小臂向下舒展,这个胳膊呈直线状态。这个与物理中的杠杆原理比较类似,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关模型,对人体的骨骼肌协调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2.借助生活化素材,降低知识的难度 就初中生物学习来说,由于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缺乏一定的感官理解和认识等,基本上都是凭借理解的形式对其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致使初中生物知识学习效果不佳。面对这一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并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各种素材作为生物知识的有效补充,以辅助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针对一些生物概念的讲解中,由于教材上对其描述比较精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出现理解不透、模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素材,将其与生物概念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进而减轻了知识的难度,提升了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4]。 例如,在学习“呼吸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呼吸运动模型,让学生感受肺吸气和呼气时候的状态,理解呼吸运动的本质。如下图所示,将一个饮料瓶的底部减掉,用橡皮膜包裹并固定,将以Y型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气球,另一头通过橡皮塞与外界连通,饮料瓶内保持密封。这样,一个简单的肺部模型就制作成功了。将橡皮膜向上推,压缩气球中的空气,即为呼气状态,当放开手,橡皮膜复位,空气进入气球,即为吸气运动。 3.突破课堂限制,将教学活动延伸至生活中 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到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中,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课堂限制,对生物教学活动进行延伸,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生活化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化,而且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生物知识的有效应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5]。 例如,在学习“视觉的形成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双凸透镜、白板、蜡烛,探究视觉的形成原理。将双蜡烛、双凸透镜、白板排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双凸透镜的位置,最终在白板上形成蜡烛的影像。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既能让学生明白视觉的形成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白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4.借助生活化探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获得情况,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等。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案例的分析中,实现学生知识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促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的思维训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但是在这一传统的作业形式下,不仅学习效果不佳,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化的作业练习中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及时发掘和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改革;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學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在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考核题目,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则结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坚持“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切实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降低知识难度、生活化探究、生活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等,借助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贵莲.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6. [2]杨伯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30-231. [3]陈凤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9. [4]盛黎春.生活化教学在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8):63. [5]段可然.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6]聂金菊.积累生活素材激活初中生物课堂[J].中学生物学,2013,29(5):61-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