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范文 | 王丽颖 郭春英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2019年本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的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较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多于24小时后;组間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中发现微栓子概率极高,尤其是在24小时以内;且对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动脉或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形成[1]。糖尿病则属于一种慢性的内分泌性疾病,其也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2]。本文将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本院2018年-2019年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入院后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进行分组,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2.1±1.4)岁;研究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53.2±1.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平均年龄等一般组成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此次参与研究实验所有患者均已同意并进行签字。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时间分别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比较得出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之后根据患者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进行分组。使用同样方法同样时间点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再次检查;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两组患者的IL-6、TNF-α及MMP-9水平。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针对两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出微栓子信号个数较多的一组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的一组患者,之后进行对比分析TCD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测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组间t值检验差异性,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CD检测后微栓子信号个数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后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较多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多于24小时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中,TCD微栓子信号的强弱直接与患者的血栓形成大小和阻塞血管部位以及程度相关[3]。此外患者的血清白细胞水平高低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有着直接关系[4],血清白细胞水平越高证明患者的病情越为严重、斑块越为不稳定性[5],本次研究分析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验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较多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多于24小时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发现的微栓子信号概率较大,且其中以24小时以内最为显著;且该检测方法对患者的血清白细胞水平也具有较大影响作用,具有临床检测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王雷,康彩英,王敬彬,等.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脑炎患者微栓子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8):2184-2186. 许啟伍.急性缺血性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监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6):355-359. 陈小玮,田明琴,陈琼琼,等.经颅多普勒在脑血管病诊疗的临床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23(4):223-226. 张凯丽.TCD微栓子检测预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14-15. 高巧林,高学军,屈永才.TCD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4(1):67-7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