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城畸人》中的怪诞人物形象成因分析 |
范文 | 内容摘要:《小城畸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整部作品由看似独立实则内在相关联的25篇短篇小说故事组成,整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乔治·威拉德。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了解美国中西部工业化过程中小镇居民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爱恨经历,精神探索和追寻,他们的空虚、失落、迷茫乃至畸变、异化,安德森成功塑造了“畸人”这一独特的人物群体形象。本文旨在从社会及个性弱点两个方面来分析“畸人”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小城畸人》 怪诞 成因 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作为美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的存在,一直备受学者、评论家的青睐。他们研究安德森笔下那个叫做瓦恩堡镇的小城里人们非比寻常的行为,将作者的写作手法当作一种现象来进行研究或是批判。他们行为怪诞,有些人喋喋不休,有些人沉默寡言,他们游离于社会的边缘,孤独、疏离,得不到救赎。不可否认的是,这群行为怪诞之人的身上烙上了深深的时代背景,他们所处的时代大变革,小镇翻天覆地的变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周遭环境与个人追求的格格不入,无一不让他们崩溃的精神世界一再坍塌。笔者认为,社会因素以及个人的性格弱点是导致他们行为怪诞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 安德森给小说设定的时代正处于美国内战与世纪之交,彼时的小镇人民深受物质主义、社会层级化、农业向生产、银行业转变的影响。有些人开始追逐财富、个人成功以及身体的愉悦感,但是他们很少与人沟通,缺乏沟通能力,不能相互理解。他们无法继续过去的生活,也不能在现代工业化和寻找生命的价值中找到平衡,因此他们的生活完全失控,最终成为了那群行为怪诞的人。 安德森在《小城畸人》的第二篇“手——飛翅比德尔鲍姆”中表达了对手工作品的喜爱,他一直认为手工作品是文化的源泉,文化是通过工人们的手得以传承,手工艺人是艺术的先驱,也正因为如此,这篇文章被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仅次于开篇的“怪诞者之书”。在他看来,创造万物的是人类的双手而非机器,工业化的产品使人们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小说中,安德森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工业时代的厌恶,因为他认为工业时代剥夺了人们的创造力,大规模生产使人们丧失了通过手工作品才体现自己身为人的独特个性,因此他们也便失去了爱人的能力,而在他们放弃爱的那个瞬间,他们已经成为了一群怪诞的人,这一切都是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所导致的。 工业革命改变的不止是生产方式或是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也随着工业革命而“进化”,他们不再信仰上帝以及从前清教徒般的生活。相反,他们追求财富,追逐名利,甚至开始质疑上帝的力量,这是理想的“升级”,也是信念的坍塌,这种信仰的幻灭也是二十世纪工业革命给广大年轻人带来的精神上的一种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认为财富是获取身边人的尊重的唯一途径,但又找不到实现财富自由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渴望与追求无门的苦闷在内心纠缠,另一方面,那个曾经信奉的上帝,曾经的信条使他们内心充满罪恶感,他们在理想与信仰中间徘徊,无从排解也没有出口。他们没有沟通能力,也不寻求帮助或是救赎,于是在欲望与信仰的挣扎中行为变得怪诞。 工业革命改变的还包括人们对两性关系的认知。工业革命前,受清教徒思想的影响,在小镇上人们的认知里,女性是被动依附的,顺从、柔弱被当作是女性的美德。作为男性的所有物,女性没有身份或是社会作用可言,如果她们胆敢进入甚至是改变男权主义社会,最终等待她们的结局是被遗弃进而迷失自我,她们是一个沉默的群体。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婚姻只是束缚女性追求爱与自我实现天性的一种手段,她们没有办法追求爱、亲密感或是精神上的独立。尽管她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以自给自足,但传统的两性关系让她们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而这一点是以平等的两性关系为前提的。女性的煎熬注定引起新一代女性为自由平等而奋斗的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女性思潮与传统的两性关系认知相冲突,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清教徒女性依附性的角色认知逐渐发生转变。她们开始渴望在两性关系中被关注甚至起主导作用,而不再是被动依附。 二.个体性格弱点 抛开社会因素的影响,小镇上人们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他们怪诞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让他们愈发孤独。一方面,小镇上所谓的正常人适应社会的变革,开始追逐财富和名利,开始对周遭的人冷漠无情。另一方面,小镇上那些固守旧思想,不愿改变的人坚持自己的信仰,无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进而行为怪诞。 小镇上还有许多人是因为沉迷于自己的幻想,逃避事实而导致的,其中汤姆·威拉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沉迷于政治,终日幻想着自己某天会成为政治上的某个大人物,但是他在同龄人中又不够突出,甚至得不到他们的尊重。他无所事事,只能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政治最终将走向他所认定的方向,而他终将得到肯定,他幻想着进入国会甚至成为领导者。这种种幻想事实上只是在逃避现实,现实生活中的他本该努力工作,倾其所有来照顾好自己的家人,给旅店招揽生意以贴补家用。但是他给人一种儒雅的假想,无所作为却有摆出一种安乐状,置摇摇欲置的旅馆于脑后,不想与自己的妻子家人有任何关系。自己政治上的落寞使他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理想施加在儿子乔治身上,全然不顾儿子的个人兴趣。他不曾跟自己的妻子面对面真挚地沟通,也从不曾了解过儿子的志愿。就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组建了一个看似和乐、相亲相爱的家庭。 追求梦想与挫败感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小镇上行为怪诞的这群人也曾心怀梦想,也曾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但没有任何人取得成功,这样的挫败让他们信念坍塌。伊丽莎白曾经梦想着当一名演员,但最终以一段失败的婚姻告终,她将自己的梦想转嫁于儿子身上,希望有一天她的儿子能为她实现梦想,因为在她看来,如果儿子出名了,自己作为名人的母亲自然也就出名了。比德尔报姆也是梦想与挫败感的受害者,他的双手精明能干,本可以靠着这双手做出一番成就,但就是这双手,他被指控骚扰学生,自此,他不再展露这双手。他的那双手就像振翅的小鸟的那对翅膀,是梦想的希冀,但是隐藏双手的这种行为显示了他对现实的恐惧和他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挫败感。 小城畸人们身上的性格弱点还表现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挣扎。牧师哈特曼用理性来约束自己,他的人生轨迹都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同时由于宗教的工作,他忽视个人的情感认知,可以说是一个理性框架下标杆般的存在了。但在他无意间看到凯特·斯威夫特裸露的身体后,他的原始欲望被点燃,冲动占据了上风。他内心理性与身体的挣扎恰恰反映了理性与冲动的矛盾,理性的框架下,人如何去跟原始欲望抗争,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同样的挣扎也体现在“冒险”一文中爱丽丝的身上,自奈德离开后,爱丽丝总让自己保持理性,但事实上,她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与冲动,内心深处她渴望被爱,哪怕只是一个拥抱。终于,内心欲望的驱使,一个雨夜她一丝不挂地冲进了雨中试图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发泄。她想象着自己冲破现实生活中的重重困境,而后得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在那里,所有幸福和成功的障碍都被扫除。书中诸如此类的冲突重复出现,人物个性的弱点阻止了自身的发展,非理性的一面一直收到压制却不时显露出来。 由于这些的性格缺陷,瓦恩堡镇的人们没有办法跟身边的人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能力极度缺失,最终大多数人放弃与周围的人甚至是家人的关联,最终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怪诞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一旦遇到需要沟通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选择逃避,世界再大,能栖身的于他们最终只剩下自己内心的那块土地。人与人之间没有理解没有爱,求而无门,望而不得,最终只能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闭,乖僻,或自言自語,喋喋不休,或闭口不谈,甘做边缘人,这不是命运却是注定的结局。 三.总结 时代变革带来的社会巨变和自身性格的弱点使得瓦恩堡镇的人们表现出怪诞的行为,成为了作者安德森陛下的“畸人”,归根到底,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造就了这样的一群人。社会的变革无从避免,而人作为社会人,千百年来,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种种变迁,这是生存必须的。但如果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然超过人们大脑思维认知的转换速度,是否这样的“畸人”会重新出现?这是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管对个人还是国家,在应对发展这个问题上都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从国家层面来看,如何监控发展的速度,确保发展的方向是在正确的轨迹上,面对社会发展变革可能带来的问题又当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无疑是需要不断去思考的。从个人角度来看,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革,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在发展中边缘化,无疑也是需要不断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小城畸人》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1-14. [2]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英文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熊端君.论《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中的边缘化人物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1. [4]赵荃.恶心,虚无,自由——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小城畸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05):53-56. [5]张生茂.现代困境与交往理性——重读《小城畸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8(3):86-90. (作者介绍:田彦兰,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