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研究进展 |
范文 | 唐玉婷 朱宁宁 【摘? 要】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精神性后遗症,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和卒中康复都有严重的危害。本文现就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从抑郁筛查、药物预防、心理疗法等角度展开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筛查;预防 【中图分类号】R743.3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263-0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特征是卒中患者的一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迟滞、易怒或冷漠。国外报道大约33%的脑卒中幸存者患有抑郁症,累积发生率为55%[1];国内相关研究表明[2]PSD患病率为31.4%。研究发现,PSD可能是导致我国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3]因此,如何预防和降低PSD的发生率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就PSD预防现状作一综述。 1 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 PSD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精神障碍相混淆且脑卒中后常伴随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失语和其他躯体症状可能掩盖抑郁的症状从而影响抑郁的诊断,导致误诊漏诊率高。有文献调查显示,临床对PSD的误诊漏诊率高达50%-80%[4]。 目前卒中后抑郁诊断筛查方法,主要依赖临床症状诊断以及心理学量表诊断,用于抑郁筛查的工具很多,其中患者健康问卷-9项(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量表被证明在卒中后抑郁的筛查中信效度高,且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2 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以往研究发现PSD是由一般人口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共同造成的精神疾患。目前相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人口学因素集中于年龄与性别方面。部分研究认为[5],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出现抑郁,另一部分研究认为两者无差异性。关于年龄与PSD之间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认为年龄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也有多数研究中, 认为年龄与PSD并无明确的相关性[6]。 3 心理疗法 在PSD预防中使用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心理支持疗法、放松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3.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信念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实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研究表明[7],早期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了解病情及促进康复很有帮助。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就是认知重建,主要包括:①帮助患者了解自身不良的认知和行为。②积极进行健康宣教,通过采取自我控制、情绪宣泄等方式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③巩固和强化正确的认知。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8-9],认知行为干预的周期及频率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3.2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主要是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从而改善身体功能的紊乱。常用的有音乐疗法,但该疗法受到患者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仅用作脑卒中心理干预的辅助手段。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如看电视、读书、绘画等活动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抑郁的发生。 3.3支持疗法? 研究表明[10],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有关,即社会支持度越高,患者抑郁发生率越小。家庭成员、社会团体、医护人员均是支持的提供者,通过建议、劝告、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达到改善自我功能和适应性技能的治疗目的,并且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其以積极的心态尽快恢复健康。 4 其他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性干预,除了药物和心理方面的干预,针灸疗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艾灸、穴位按摩)同样被证明对脑卒中后的抑郁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一项[11]以人口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中共纳入8487例新诊断的脑卒中患者,研究者通过7年的随访表明,经常针灸患者可以降低52.5%的抑郁发病风险,从安全及副作用角度,针灸治疗均无副作用。 5 小结 尽管先前的研究早就证明了预防性干预在降低PSD发生率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临床上并没有将PSD的预防和治疗纳入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当中。因此建议对卒中患者应及早进行心理疏导等预防措施,鼓励家属参与,药物预防尤其是抗抑郁药,建议在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时立即给予使用。预防PSD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协作,由于PSD的特殊性,单一学科诊治模式不能适应对其的有效诊治,有必要通过神经内科、精神科、康复学科等专科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长和护士建立卒中中心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断治疗。同时由于PSD发病的阶段性和长期性,需要加强延续护理方面的研究,建立院内院外长期的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 ZHAO FY, YUE YY, LI L, 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J].Rev Bras Psiquiatr, 2018, 40 (3) :325-334. [2]????? 岳莹莹.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评估、诊断标准、风险预测及生物标记物研究[D]. 东南大学, 2017.
[3]????? 王展, 石玉芝, 王安心, 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抑郁情绪表现特点的性别差异[J].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 (2) :8-11. [4]????? Berg A, Palomaki H, Lehtihalmes M, 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an 18-month follow-up[J].Stroke, 2003, 34 (1) :138-143. [5]????? 何燕, 胡钦蓉, 范玲红, 等.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險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4) :19-22. [6]????? 温进哲, 郝爱勤, 程华, 等.舍曲林预防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12) :1406-1409. [7]????? 张为, 胡才友, 吕渊, 等.草酸艾斯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15, 37(10) :1397-1399. [8]????? 张向明.小剂量米氮平预防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1) :996-998. [9]????? 王巍, 牛素英, 董慈, 等.老年脑卒中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和治疗的依从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7) :1528-1529. [10]??? Tseng SP, Hsu YC, Chiu CJ et al.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n the Ability of Acupuncture to Reduce Post-Stroke Depression[J].Medicines, 2017, 4(1) :16. [11]??? 康黎, 高娟.首次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早期心理护理的预防研究[J].医药前沿, 2015, (25) :235-23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