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设计和实践的四个关键词 |
范文 | 贾瑛 【摘要】基于中小学心理课的特点和现状,在多年的心理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通过四个关键词:深度、鲜活、细节、涌动,对心理课课例的设计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四个关键词指导下的心理课堂,真实地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调整,潜能的激发,实现心理课的内在要求,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活动课?设计和实践?四个关键词 我区十多年来开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建设,营造课程研究氛围,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心理教师。然而,这些外在指标并不能代表心理活动课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因课程缺乏统一教材与课程标准,使得课程效果无法评价。鉴于此,通过借助四个关键词:深度、鲜活、细节、涌动,谈一谈对心理活动课设计和实践的思考。 一、深度 1.采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契合学生的内心需要。课程的精心设计体现在活动是否贴合学生的年龄段、是否感兴趣,是否见过等内容。比如,高中教师执教《信念的力量》,设计了“八个人伸出一个手指,就能托起一个人”的主题体验活动,学生从无法置信到亲身实践完成,亲身体验到这种常态思维下不可能实现的内心冲突,重新认知,信念给人带来的力量支持。这种深度的活动体验带给学生内心强烈的震撼,为学生注入一种信念的力量,使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因为这种体验,学生对自我、亲情、学业、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并以一种和昨天不同的状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再如,初中心理活动课《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设计导入活动引出“暗示”这个专业心理名词: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从而做出了相应的心理或行为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暗示。这些精心的活动设计,采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契合学生心理,不论是导入活动还是主题活动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引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刻骨难忘,体现了心理活动课触及学生内心的深度。 2.深入地分享和交流。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去分享和交流,把时间和空间切实还给学生,并且在过程中不轻易去打扰学生的进程和思路。听课时经常遇到一些情况,活动开始了,教师还在不放心地交代这交代那,干扰学生的思路和进程。其实,很多时候教师一句适合的追问就能引领孩子思考的深入,所以教师要在有效提问的设计上下功夫:善于捕捉恰当的契机,在理解的分歧处,在认识的模糊处,适时适当深入探究,给学生以明晰的引领,这样才能激活思维,唤醒觉察,推动成长。 3.碰撞和生成的精彩。活动课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师永远不可能按照预设的课堂进行,所以心理活动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新资源,生成新的成长体验的过程,每一个环节和阶段都是一种新奇的历程,充满新的挑战和新的价值感,随时开启心智的精彩,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精彩碰撞的时间和空间,随时准备承接学生的精彩展示。 二、鲜活 1.主题鲜活。植根于学生生活中活灵活现的话题,或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纠结和困惑,关注的问题和兴趣所在,曾经的思考和正在面临的选择。对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活动课,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确定主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也可以让学生加入主题讨论,最终确定辅导主题。 2.素材鲜活,鼓励教师原创素材。现场生成资源存在于现场和过程中,是最具生命活力和气息的辅导资源。课上激发学生潜力会产生丰富生动的辅导资源;因震撼心灵,引发思考,激发强烈情感体验,也可开掘出不同主题内涵的辅导素材,我们要善加把握,善于积累。如心理课上常用的绘画表达自我,学生的绘画作品就是课堂生成的素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独特的视角,创意的想法,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除了在专业知识上有丰厚的储备,还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焦点;开阔视野,引进“鲜活”的活动素材;课堂与社会的融合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时代的活力。活动素材的不竭源泉,蕴藏于学生鲜活的生命活动之中,教师深入学生班级,感受学生日常生活的原生态,了解班级生活、宿舍生活的生动故事,挖掘提炼出有创意的活动素材,提升活动课的实效性。 三、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活动课的成败也取决于细节的设计处理。其包括导入的细节,过渡的细节,环节设置的细节,问题设置的细节,课堂用语的细节等。 1.精心预约细节。教师对心理辅导主题的解读源于关注细节。在活动课的暖身环节或导入环节,教师精心預设,紧扣学生心弦,可以使心理课堂有一个精彩的开始,许多意外的生成,无不在一个个教学细节的预约中展开。 2.锤炼语言细节。教师课堂用语从功能上大概分为:导入语、提问语、指导语、总结陈述语、评价激励语、角色示范语等。导入语要能做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陈述用语生动准确、清晰完整、节奏适中;引导语简洁清晰、激活思维,激发思考;课堂评价语尊重、真诚、具体、富有情感,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往往体现在课堂用语上。很多时候,教师的一句适时的追问会引领孩子们思考的深入;准确及时的评价激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文思泉涌;教师对学生回答或表现,适时给予总结和提升,会大大提高活动课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倡导教师关注自己的课堂用语,教师只有运用令人回味、干净利落、充满激情的语言,课堂气氛才会如暖日春光,生机盎然。心理课堂上更多的是即时生成的东西,面对生成,我们更用心去倾听,更努力与学生共情,更积极去回应,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更灵动,更有内涵。 3.灵动捕捉细节。分享是心理课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特点,分享的深度决定了心理课的深度,分享越透彻,心灵之间的碰撞越强烈。教师敏锐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来的细节,静心倾听,耐心扣问,深入发掘,用细节张扬学生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走进每一个学生内心。生成性的课堂细节,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又稍纵即逝,教师善于用眼睛发现细节,用耳朵聆听细节,促进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创设机会,促进学生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追求,有效变生成资源为教学资源,使课堂闪烁智慧,充满灵性。关注细节不是浅尝辄止地作秀,那必将流于肤浅;不是刻意追求亮点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他是教师充满智慧的信手拈来,看似平常却蕴含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真切的关怀,信任和理解。 四、涌动 根据墨勒团体辅导的定义,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的辅导活动被称为“团体辅导”,即建立在成员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气氛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过程。当事人在这样的互动中能够更深入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观念、态度、价值观及行为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力构成了“团体动力”。“涌动”便是对这种力量的具体描述。涌动是课堂中流淌的真诚与温暖,爱与支持,是情景交融。它是教师真诚的微笑,温和的等待,鼓励的眼神,举手投足的关爱,是弥漫在教室里的味道,散落在教室里的阳光。 对于一节心理活动课而言,深度是灵魂,鲜活是生命力,细节是落实,是途径;而涌动则是环境,是孕育的温床。期望心理活动课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理,植入学生内心,成为他们心灵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叶霖琳.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纪律的管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1):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