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
范文 | 武微 【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形成了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呆板,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存在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而不是形成了多少能力,缺乏有效的提问,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兴趣 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意义 1.推动语文教学高效进行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师能够按照课程进度完成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课堂主导者。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课堂反思、课后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对推动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的技术含量,提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提问可以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一个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新课标指出,学校应该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因此,在这个社会上,学生不仅要学好应该学习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在综合能力上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地帮助和支持,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作为领导者,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实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大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地提高,使得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 二、无效提问的几种表现形式 1.问题没有代表性,重点不突出 在课堂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代表性,过于随意的话,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分析不出本节课中的重难点。这种提問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尴尬的气氛中,无法激发学生兴趣,进而降低课堂效率。这种随意性的提问方式显然不能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课堂上部分教师的提问仅仅是一种形式,不能将提问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3.问题设置缺乏层次性 课堂中教师的问题设置缺乏层次性,不能由浅入深,深入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问题,这个问题就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无法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有效提问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不能问。在传统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递上,教学中的训练停留于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教师上课也怕学生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堂无关。教学方式的不灵活,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前设计的问题方面,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会举一反三,在提问题时应该合理把握问题的适当性,掌握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过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又会失去思考问题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清晰性,主要看问题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需要思考的。第二,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触动学生思考。第三,学生能够思考到何种程度。如果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疑虑太深时,学生就不能将之前学习的内容与新学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最终会导致学生不能够进行高效学习。 在小学提问教学中,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闭口不言,这导致教师难以在提问中得到有效反馈,提问效率久滞不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推动提问反馈的最佳方法,不仅是使得学生对提问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了详细地思考,教师因此得到的反馈更为全面,提问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七律·长征》当中,有一句诗词为“乌蒙磅礴走泥丸”,其中“走”字由于古今词义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因此,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问“诗词中走泥丸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励学生纵观全诗,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词义的不同,并且对其中不解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投入于诗词当中,很快便找到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词语,并由此质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古今异义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提问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不同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合理安排问题,清楚每个学生理解问题的程度是多少。在小学阶段,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应该科学地安排问题,给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