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 |
范文 | 【摘要】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缓解小学生学习压力,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的对策,以期为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学生;审美体验;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57-01 【本文著录格式】刘江红.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J].北方音乐,2020,02(03):157,15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力求让每一位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够获审美体验,增加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真正享受音乐。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授课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对音乐审美体验引导的教学,难以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小学生音乐审美体验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赏析的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可以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让小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过程中,舒缓内心紧张情绪,陶冶情操。 二、小学音乐教学引导小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师引导小学生自主感知音乐作品 在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快速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自主感知音乐作品,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激发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兴趣,实现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教学目标。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讲解管弦乐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期为小学生收集一些管弦乐作品,然后在课堂上为小学生进行播放,让小学生对管弦乐产生学习兴趣,营造管弦乐鉴赏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管弦乐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所教作品的音乐教学,让小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实现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引入多种音乐形式,丰富小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审美体验引导中的鉴赏作品不仅包含课本上的音乐作品,还包含一些音乐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多种音乐形式,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播放音乐剧、电影电视作品,让小学生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开拓小学生音乐视野,实现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蜗牛与黄鹂鸟》鉴赏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小学生收集来不同版本《蜗牛与黄鹂鸟》的演唱视频或者是音乐作品,然后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播放,让小学生对音乐进行对比,在对比之后鼓励小学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表达,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使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小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引导小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审美体验引导中使用情境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音乐具体内容,将音乐知识转化成视频图片等形式,在上课时进行播放,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音乐教师在讲课前需要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向小学生布置配乐朗诵、短视频拍摄等活动,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占有主导位置;第三,教师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需要加强互动教学,与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眼神、语言交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通常做法是在演唱歌曲或聆听音乐时,唱得好或安静聆听作品的学生,我会轻轻摸摸该学生的头,唱(听)完音乐作品,请摸到头的学生起手来,老师当堂表扬这些学生,对于高年级学生,我通常对表现好的学生直接竖起大拇指点赞,并对该生点头微笑,从而让小学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兴趣。 (四)审美评价,提升小学生音乐感悟能力 音乐教师要想保证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取审美体验,就需要对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审美体验引导。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进行审美评价,提升小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理性理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上歌曲《红蜻蜓》时,我没有一开始就急着让学生去学唱这首歌,而是引导学生先看歌谱,歌曲几几拍的,歌词有几段,歌谱有几行,在对这首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请同学们对照歌谱完整听一遍范唱,听完请同学们说说歌曲都唱了什么,三段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并请同学们看看第三段的第一句与第一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第三段的第一句结尾多了一个“呀”,第一段“晚霞中的红蜻蜓”,第三段“晚霞中的红蜻蜓呀”)为什么要多这个“呀”,一点一点,剥茧抽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段没有“呀”,是作者实写,看着眼前的红蜻蜓,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所以第二段歌词是回忆,忆儿时和伙伴们一起捉蜻蜓,摘野果子。这一切仿佛就像是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所以有了第三段的第一句的一个“呀”,这个“呀”是作者感叹时光飞逝,童年已远去的无奈,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不可虚度光阴。在对作品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学生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也就明白了这首歌曲歌谱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的音乐记号渐强、渐弱“>? <”,就这样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自主感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就一点一点提高了。 在小学生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让小学生拥有正确的感知,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实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对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引导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小学音乐审美体验引导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盛霞.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J].科学咨询,2016(34):154-155. [2]李红蕾.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6(10):136. [3]唐华萍.器樂教学在当前中小学音乐课上实施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8):174. [4]霍颖.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听觉能力的培养——以济南市历城区农村小学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6. [5]潘朝阳.我只是想让孩子喜欢音乐——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刘江红(1968—),女,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大专,一级,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